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言2
运用绘本进行创意美术教学的策略

绘本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绘画紧密结合,图文合奏叙述着一个个完整的故事,是一种深受幼儿、家长和教师喜爱的儿童文学作品。在绘本里,图画不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图书的生命。画面精美的绘本中蕴含着与儿童生活经验相关的故事、思想、情感及价值观,能给幼儿美的熏陶、激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说绘本是艺术,绘本教学同样也是艺术。

教学策略是实施教学过程中关于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三方动因最优化框架式集成的整体,是教学思维对三方动因进行思维策略加工所形成的方法模式。我们运用绘本进行美术创意教学的策略,强调聚焦教学目标,紧扣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通过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让幼儿在感悟绘本之美中愿意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表达出来,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一、 围绕教学目标,截取精彩画面

将绘本运用于美术教学时,教师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是否需要将一本绘本全部运用在美术活动中?然而诸如幼儿的学习兴趣、注意力的维持时间、课时的时间限定等因素又是教师不得不考虑的。因此,教师应该围绕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截取绘本的故事内容,提炼出最有价值的部分开展美术教学活动。

如,当教师考虑用绘本《克里克塔》进行美术教学时,首先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分析,发现绘本中克里克塔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的第18页到第23页是和教学目标有关的(见图1),要让幼儿进行表现,必须了解克里克塔在不同的游戏中是如何变化的,这样有助于幼儿在之后的创作中进一步根据蛇的外形特征进行变形,从而赋予克里克塔更为趣味化的造型。而其他诸如波特太太收到礼物的惊奇、克里克塔抓小偷等情节则不适合在一次教学活动中全部呈现,因为过多的情节刺激会干扰幼儿的注意力,导致偏离主题,从而无法达成教学目标。

图1

又如,大卫·香农的绘本《糟糕,身上长条纹了》运用夸张的故事情节和色彩搭配,讲述了小姑娘卡米拉如何寻找自我的故事。从开学第一天,为了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卡米拉换了几十套衣服也不满意,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奇怪的事情。先是卡米拉的身上长出了条纹,妈妈请来医生也没发现原因,卡米拉照常上学去,结果她身上的花纹和颜色开始随着同学们的愿望而变化,她像变色龙一样不停变换着。卡米拉被迫在家停课休息,妈妈请来了各种“医生”,试图找出并治疗卡米拉奇怪的毛病,医生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治疗方式,卡米拉的身上就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变异,长出了羽毛、水晶、尾巴,发了芽结出了果实……

当教师尝试将这本色彩风格、人物造型、故事情节都非常具有想象力、很有个性的绘本运用于美术教学活动时,教师设定的教学活动目标包括:“1. 感受绘本中卡米拉身体异于常态化的描绘,体验异想天开的乐趣;2. 运用联想,将人和某个事物或场景进行结合,创意出有趣的画面。”因此,围绕教学目标,教师对绘本的情境进行了删减和组合。删减和组合的目的是指截选的内容要为美术教学服务,因而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选择了绘本中卡米拉身体变成彩条纹、星条纹、斑点,以及整个人都变成胶囊、植物缠身的模样、融入一个房间里的图片(见图2、图3),这样使得幼儿的注意力集中于卡米拉身上长出的各种图案和变异后的造型,让幼儿通过想象,在创造活动中赋予卡米拉富有想象力的造型。

二、 挖掘绘本内涵,进行多元解构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不同年龄段美术发展的特点,对绘本中的美术特质进行多元解构,从绘本中提炼出各种各样的价值,如绘本中的造型、色彩、构图、风格等,挖掘出绘本中隐藏的多元教学价值。

例如,我们选择绘本《我的连衣裙》,分别为小、中、大班幼儿设计了教学活动。《我的连衣裙》讲述的是小白兔用天空中飘落下来的雪白的布做了一条看似平常的连衣裙,而实际上这是一条神奇的连衣裙,因为,小兔走到哪里,连衣裙上的花纹便会变成那个场景中的图案,如她走到花园里,花朵便跑到她的连衣裙上;下雨时,雨滴跑到了她的连衣裙上;走过田野,草籽跑到了她的连衣裙上……对于小班幼儿,教师提炼出绘本中小兔有条神奇的连衣裙的感知价值,了解小兔的连衣裙上的图案像变魔术一样,呈现出不同的图案。同时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尝试用拓印的方式为小兔设计连衣裙(见图4、图5)。对于中班幼儿,教师提炼出图案变化的价值,连衣裙的不同花样实际是幼儿创作时的最好的“范例”。如,连衣裙变成花朵花样时,是花朵与小草的重复间隔;连衣裙变成雨滴图案时,是线条与点的重复间隔;连衣裙变成小鸟图案时,是小鸟图案的不断的连续。通过欣赏,幼儿为小动物们设计出有各种图案的连衣裙(见图6、图7)。绘本中的花样正符合幼儿图案装饰活动的特点,即简单、连续,常用散点式的方式进行装饰。

图2

图3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提炼出故事情节续编的价值,这是一本以三拍子节奏展开的绘本,它有一个不断重复的结构,类似音乐中的节拍。当她走进花田,连衣裙就变成了花朵的图案;当她走进雨里,连衣裙就变成了雨点的图案……如果我们把小兔子穿上连衣裙这张画叫做1,走进花田这张叫做2,连衣裙变成了花朵花样这张叫做3,那么,后边就又“1·2·3”“1·2·3”“1·2·3”地不断重复。在欣赏完绘本后,大班幼儿尝试着通过连环画来续编故事。每人创作三幅线条画,第一张是某一个地方,第二张是小兔来到了某个地方,第三张是小兔的连衣裙变成了与这个地方相关的花样(见图8、图9、图10)。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三、 借助美术元素,丰富表现手法

绘本画家常常能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和生活经验,在创作的题材、表现的手法、运用的媒材和技能上与幼儿的理解、欣赏水平相接近,从而成为自发模仿的对象。例如,动物动态的把握是重点和难点,对于幼儿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简笔画的方式进行示范,让幼儿体会理解动物的结构造型和动态变化,虽然这种方法很直观,但是幼儿依样画葫芦表现出来的动物动态陷入一种统一模式标准,作品中的动物造型和动态如出一辙,幼儿也不会通过迁移来表现相似动物的造型和动态变化。但是如果能够运用有趣的故事情境开展动物动态化的学习,一定能让孩子们感到兴致盎然。

例如,绘本《森林里的聚会》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动物造型和动态的题材。布莱恩·威尔史密斯混合运用了水粉、水彩、色粉笔等多种表现手法,将森林里参加聚会的动物们的表演表现得淋漓尽致:土狼表演脚踩西瓜行走二十码,狮子大王给大家出哑谜,斑马用后蹄耍着三个椰子……教师从中节选出幼儿熟悉的一些动物,引导幼儿观察这些动物的造型和所表演的节目之间的关系,如塘鹅有着大大的嘴巴,所以它可以把动物们装进自己大大的嘴里(见图11);斑马有着灵活的蹄子,所以它可以同时玩耍三只椰子(见图12)。

图11

图12

教师要将动物的造型和表演时的动态联系起来,并引导幼儿观察动物的外形特点以及表演时动物各自不同的动态。在欣赏的同时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森林里还有哪些动物也来参加聚会,它们表演了什么节目?以下是幼儿欣赏绘本后表现的作品(见图13、图14)。

图13

图14

借助绘本学习绘画技能可以摆脱传统美术教学中单一范例所带来的统一标准,带给幼儿更多的想象与创造。由此可见,绘本以丰富的艺术表现方式启迪着幼儿的美术表现,因此,它对幼儿美术活动的支持性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四、 统整绘本内容,习得绘画技能

台湾美术学者陈武镇指出:“美术教育是一把双面的刀刃,教得多了学生极易成为教学内容与教师偏好的奴隶,难以挣脱,有幸挣脱亦已身受伤害;教得少了期待自然开花结果,却常见学生为技巧不足的挫折所苦,学习的过程空有刺激而没有收获。”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美术教育存在的弊端,教师如果在技能上教得太多,则孩子会缺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教会使幼儿成为模仿的奴隶,离开了教师的范例就无所适从,但是如果期待幼儿的绘画潜能会自然地开花结果,那也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美术发展的规律,适时、适当地给予幼儿美术表现技能上的支持,而绘本则是一个让幼儿在阅读、欣赏的过程中获得美术技能的一个很好的载体。

教师可以根据各个年龄段幼儿的认知和美术发展的特点与规律,结合绘本潜在的美术元素,将相关的绘本统整在一起,形成一个系列,如色彩方面的、造型方面的、构图方面的等等,让幼儿在感受和体验绘本中相关美术价值的同时,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地学习美术技能,这样比较容易让幼儿接受和理解。

以色彩为例,教师可以根据幼儿颜色认知和运用的特点选择相应的绘本,通过绘本让幼儿获得相应的色彩方面的知识以及如何运用等方面的技能。如:大班幼儿在色彩的认识上越来越精细,对于色彩的明度、饱和度等方面的辨别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能按物择色,并尝试通过同种色、对比色的运用等来使画面和谐。同时,他们对色彩的情感体验也越来越强烈,也更容易对色彩产生情感联想。基于大班幼儿色彩发展的特点,教师可以为他们选择下面一些与色彩有关的绘本:绘本《彩虹色的花》,幼儿可以了解什么是对比色,对比色运用的效果如何;绘本《莱尼喜欢蓝色》则告诉幼儿当周围的世界只有一种自己喜欢的颜色时会变得一团糟,只有五彩缤纷的世界才是最令人快乐的。

绘本《帽子先生和他的森林》中,帽子先生已经看腻了绿色的森林,所以他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帽子先生划着他的独木舟出发了。帽子先生从绿森林进入耀眼的鲜红,再穿过喧闹的灰色、恐怖的黑色,以及阳光四射的金黄、天空般的海蓝,最后回到绿森林。这段旅程,着重于色彩的变化,充分展示了色彩动人的魅力。绘本中既有色彩的情感表达,也有色彩的对比,如绿和红的对比,凸显强烈的色彩,接着是灰和黑带来的感觉,然后出现黑和黄的明度对比,不同颜色的画面安排,给了孩子们深刻的色彩感受。通过画面的不同色彩,使孩子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色彩所传达的情绪、情感,能细腻地触摸到色彩内在的故事。

又如,艾瑞·卡尔的《画了一匹蓝马的画家》中,大师笔下出现了蓝色的马、黄色的牛、绿色的狮子、彩色圆点的驴子,以及各种颜色不寻常的动物,这些看似不合常理的画面,却深深吸引着孩子们,因为大师在用色上与幼儿绘画时的用色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这本书真正想传达一个讯息是:没有任何颜色是错的,不必永远墨守成规,艺术本该是自由随性的。这本书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力,创造自己的颜色、创造自己的动物。

绘本带给孩子们的关于美术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比教师运用范例达成的效果更好,而且,绘本对于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种影响可能在当时并未在幼儿的作品中体现出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在自己的作品中将获得的美术技能体现出来。

五、 运用技术手段,萌发美的体验

绘本往往篇幅比较短,读完之后总让人回味无穷,浮想联翩。有些故事在精彩处戛然而止,让人意犹未尽,留下了较大的想象空间。这类简短而极富感染力的故事情节需要教师在认真研磨和思考分析中,将与幼儿一起发现美好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的方法融入其中,帮助幼儿理解欣赏、感受体验和表达表现。

如,李欧·李奥尼的《小蓝和小黄》,运用黄、蓝色块撕贴的表现方式,以拟人的手法讲述了主人公小蓝和小黄一段富有创意的独特友情,其中蕴含了“蓝色加黄色变成绿色”这一科学现象。根据绘本内容,教师将《小蓝和小黄》活动目标设定为两条:一是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尝试用蓝色和黄色玩出绿色;二是体验调配和喷洒的乐趣,愉快参与美术活动。活动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借助故事情节,演绎和拓展了小黄和小蓝这对好朋友在“越抱越紧”后成为小绿的动态过程(见图15),在让幼儿充分感受欣赏的基础上,教师采用黄色水瓶找蓝色瓶盖,蓝色水瓶找黄色瓶盖,最终通过摇动瓶身使水变绿色这样一个变色体验,让幼儿在由多媒体动画激趣的基础上,敢于并乐于在“餐巾纸花园”里进行喷洒(见图16),体验玩色的乐趣。整个活动通过多媒体手段的有效运用,激发情趣、激活兴趣,培养幼儿创新意识,赋于幼儿满足感和成就感。

图15

图16

又如,宫西达也的绘本《好饿的小蛇》运用夸张的手法,将各种水果的形态通过贪吃小蛇的肚子演绎出来,绘本内容十分有趣,表现方法生动形象。活动中,教师基于绘本《好饿的小蛇》的表现特点,着力通过多媒体方式将绘本内容动态地演绎和呈现,在幼儿感知小蛇身上发生的一系列有趣的变化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小蛇吃了水果后的身体的变化通过透明的方式加以表现,便于小年龄幼儿理解(见图17、图18)。

再如,中江嘉男与上野纪子夫妇创作的《想吃苹果的鼠小弟》,讲述了可爱的鼠小弟在朋友的帮助下摘到苹果的故事。在活动预设前,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观察特点,教师舍弃了原先绘本素描形式的画面,采用鲜艳的色彩、运用动态的方式、以课件制作手段加以呈现。活动中,教师借助多媒体动画展示“鼠小弟”的动态——“拉长自己的鼻子”“伸长自己的脖子”“使劲儿往上跳”等(见图19),帮助幼儿依据自己的观察来猜测鼠小弟在学哪个动物,在看看、想想、猜猜的过程中理解含义,体会乐趣。动态多媒体对幼儿来说很有吸引力,可爱的动物形象、有趣的动作姿态,很好地帮助幼儿在充分欣赏的基础上开展创意绘画。特别是,在欣赏环节,结合多媒体演示,教师通过画面接住真实“苹果”的细节出乎幼儿意料,幼儿积极性高涨,纷纷运用表情、动作、语言等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由此将活动推向高潮,更让幼儿创编的故事结尾通过绘画手段丰富多彩地得以呈现。可以说,多媒体课件的生动展示很好地突现了活动的教育价值。

图17

图18

图19

绘本以其精美的画面、构图、色彩、想象、创意以及多样化的表现手法,把幼儿带入了一个奇妙世界。实践中,我们挖掘绘本中的美术元素,提炼运用绘本进行美术创意教学的策略,在帮助幼儿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悟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运用绘本进行创意美术教学,不仅能有效再现和表达蕴含在绘本之中的艺术教育价值,更能有效提升和改善幼儿的学习、生活品质。

刘 琪 Q/DFd3JH+8+D200z/mpNj1u1xiDcvWtAMXFkIOAlx9yp1cCQ6AJpjojj6wRLsfI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