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言1

绘本的英文为“Picture Book”,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甚至完全没有文字全是图画的书籍。对于学前儿童来说,绘本就是一种“只要挨页翻,看画儿就能明白故事”的书籍。绘本是用画来讲故事的,优秀的绘本,单单看画就能使儿童大体明白故事梗概,而且只有这样的绘本才算得上好绘本,才能使不识字的幼儿自己独立看书,从中享受快乐。实际上,对尚未识字的孩子来说,图画比文字更为重要。

有专家指出,“每个幼儿都是在其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或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走进绘本世界的,都是在与绘本的对话、互动中逐步发现、欣赏和品位绘本的,幼儿走进绘本世界的过程就是幼儿与绘本相对话,互动建构的过程”。 孩子在阅读绘本时,常常凭借着自己还不多的体验,进入到想象的世界中去,他们会与书中的角色一道,走进幻想的世界,与它一起去体味人生的快乐。因此,孩子心中想象的形象质量毫无疑问会受到图画的影响。如果图画的质量高,艺术性强,孩子心中描绘的形象也就好,反之,他们心中描绘的形象就贫弱。久而久之,绘本的质量就影响了儿童想象力的质量。

同时,绘本中的艺术语言也会潜移默化地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丰富他们的艺术感觉,幼儿甚至会在绘画中不知不觉地吸收绘本中的构图、线条以及对色彩的运用,逐渐成为一个真正的绘本艺术欣赏者。

将绘本运用于幼儿园的美术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和审美理解能力,还能丰富幼儿的审美情感,提升他们的审美想象和创造能力,从而构筑起良好的审美心理结构。

下面将从运用绘本进行创意美术教育的价值、绘本资源的筛选、绘本中的美术元素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运用绘本进行创意美术教育的价值
一、 增强幼儿的美术感受力

绘本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它既有美术中的线条、色彩、构图等外在的形式美,又有作品内容所呈现出的内在意蕴美。目前绘本中的图画部分,多数都是世界上知名插画家的作品,他们运用各种手法,或水彩,或剪贴,或水粉,或单色画,营造故事情节,使得绘本的画面非常精美,富有内涵,能给幼儿以美的熏陶,给幼儿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从而增强幼儿的美术感受力。

绘本以画面为载体向幼儿传达着信息,优秀绘本的画面能直接给幼儿传达一种美感。例如,《我爸爸》是安东尼·布朗的代表作之一,该书用简单质朴的语言,以孩子的口吻和眼光描绘了一位既强壮又温柔的爸爸。绘本以黄色调为主,配合了蓝色、少量的绿色、红色来营造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充满温暖的家。房屋和墙面的颜色与爸爸的睡衣颜色是同色系的,在色彩的变化中营造出视觉的连续感。绘本从线条、色彩到角色造型,从构图到背景烘托,无不体现出一种“美”。

幼儿的美术感受力常常依赖于感性的形象,而绘本运用图画或以图文结合的方式来表现内容,正好符合了幼儿的接受特点。幼儿通过观察绘本中的美术元素,如色彩、明暗、形状、肌理、空间等,进而发现事物美的原理,如平衡、强调、运动、节奏、变化和统一等,并在感知绘本的基础上不断积累起关于美的经验,而这些美的经验的积累又将有助于幼儿进行美术表现,从而提高美术的感受力与表现力。

二、 提升幼儿的美术表现力

通过与优秀绘本的经常接触、对话和欣赏,不仅能开阔幼儿的眼界,也可以帮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汲取不同时代、不同表现内容、不同风格的作品中所蕴含的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绘本中的某些艺术语言在潜移默化地丰富着幼儿的艺术感觉,影响着幼儿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力。这些有益的影响也必然会在他们的作品中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从而进一步提升幼儿的美术表现力。

日常美术教学中,孩子们较多的是用油画棒、记号笔、蜡笔、水彩笔等较为单一的工具进行表现,而绘本中的画面有着多样的表现方法:有油画处理的、有撕贴的、有印染的、有拓印的等。这些富有特色的表现方法,让幼儿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不仅发展他们的读图能力,同时也让他们欣赏到绘本的插画家们根据表现的主题内容所运用的迥然不同的表现方法,使幼儿对这些表现方法产生好奇,并不断丰富着孩子们的创作表现方法。绘本依托故事的情节,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有关美术造型、色彩、构图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例如,绘本《蜡笔小黑》采用拟人化的方式,通过蜡笔颜色的特征,说明了没有哪种颜色是无用的,不同颜色用在不同的地方,都能有出色的表现。在活泼生动的故事中,孩子自然地获悉了刮蜡画这一极具吸引力的创作方式。又如,绘本《我的手掌印——动物园》,此书以手掌盖印的方式,将五彩缤纷的手掌印加上作者的创意与巧思,组合成一个个可爱的小故事。手印画是幼儿喜欢的画画游戏中的一种,用手掌画画的时候,随着手掌张开程度的大小,就能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动物模样。由此可见,绘本中蕴藏着创意无限的表现方法,教师可以借鉴绘本中的表现手法引导孩子去发现,去探索,从而使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绘画表现的方法。

三、 激发幼儿的美术创造力

松居直先生认为:“……对于读绘本而言,读书就是读故事,通过图画读懂故事,那对于孩子来说,就是把故事这个眼睛看不见的世界变成在自己心中看得见的画(形象)的能力,也就是一般被称为想象力的能力。如果想象力丰富,人就能看到看不见的东西。绘本和想象力有很大的关系。”绘本,正是迎合了幼儿天马行空的想象天性,引领着幼儿进入想象的故事世界。

最重要的是,绘本能激活幼儿的想象,有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任何人都不是生来就具有丰富想象力的,想象力是通过直接、间接的体验获得的,体验越丰富,想象力也越丰富,而绘本就为幼儿提供了丰富体验的机会。绘本故事跨越国界,穿越各种文化背景,透过文字与画面,使孩子得以进入不同的世界,让创造力无限扩大。绘本里还会预留给孩子许多想象的空间,让孩子根据绘本的整体意境,对故事情节展开丰富的联想,设计书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画面中的一些细枝末节也会让孩子产生丰富的联想,对故事进行自我扩充、延伸。

幼儿在阅读过程中,会对所阅读的故事进行加工,还会以表演、绘画等形式表现出来,无形中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例如,《胡萝卜火箭》是日本资深文学作家佐佐木牧的作品,她以儿童生活为出发点,对日常的生活用品进行借物想象,使那些平常无奇的生活用品通过想象变得奇幻无比,故事由形状和色彩引发幼儿的联想:如眼镜变成了自行车;妈妈的高跟鞋变成了小船;彩色铅笔变成了竹筏;易拉罐变成了火车头;等等。为孩子们的想象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幼儿阅读了这本绘本后,也能对生活中的日常用品进行想象和创造。

将绘本融入幼儿美术教学,为孩子们欣赏外面奇妙的世界打开了一扇窗,也让他们开启了一段奇妙的艺术之旅。

关于绘本资源的筛选

要将绘本融入到幼儿园美术教学中,先要将绘本资源转化为美术教育资源。但并非所有的绘本资源都可以纳入到美术教学的资源中去。绘本作为一种商业发行的图书,进入具体的美术教学,还需要有一道“筛选”的工序。面临市场上琳琅满目的绘本资源,我们首先要筛选出那些适合幼儿园美术教学的绘本。

绘本里的多种美术信息需要我们从图画的美术元素中进行分析、研究和利用。每本绘本的美术元素各不相同,有的以造型为特色、有的以线条为特色,还有的凸显色彩的特色,等等。当教师拿到一本绘本时,需要根据绘本的图片特点进行剖析,从美术教育的角度去寻找教育元素,然后进行筛选,分析出绘本和美术、幼儿经验、兴趣连接最恰当的元素,以使绘本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运用自如、得当。筛选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 绘本应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相适应

绘本的种类繁多,但并非每一本绘本都适合教学,在选择绘本时,教师需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

所谓与幼儿年龄特点相适应,是指所选绘本要符合各年龄段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对于幼儿来说,应选择那些既符合幼儿现阶段的兴趣和认知经验的绘本,又能激起幼儿阅读与欣赏的兴趣。例如,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胡萝卜火箭》中充满了借形想象的趣味,幼儿可以根据绘本中的各种生活用品进行变形和想象,而且乐此不疲,除了书上的这些生活用品,还扩展到对日常生活中的其他物品进行借形想象。但是,如果让小班幼儿来欣赏这本书的话,他们则无法理解绘本中的内容:为什么一副眼镜忽然变成了自行车,好吃的蛋糕怎么就变成了一辆火车,彩色铅笔则又变成了逐波而下的竹排了。他们看不明白,更不用说进行借形想象了。

选择绘本时,还要考虑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适应,绘本的内容应该是幼儿熟悉的,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感知过、体验过的。教师在选择绘本时不能因简单地追求绘本内容的新颖刺激,而不去考虑绘本中的内容是否来自幼儿的生活经验,这样,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就会出现幼儿无法理解或者幼儿失去欣赏兴趣的现象,从而导致教学活动无法顺利进行。绘本的情节内容一定是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接近的,越是能够表现儿童生活感受和体验的绘本越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例如绘本《我妈妈》中的妈妈既不美丽也不优雅,《我爸爸》中的爸爸既不高大也不英俊,却是孩子们心目中最真实可亲的妈妈、爸爸。

二、 绘本应与幼儿的审美心理和接受程度相契合

绘本是“通过语言和美术两种符号系统地参与,将原来纯粹语言文学的构思用视觉形象的方式表现出来”。由于幼儿对视觉形象观赏的理解和接受具有年龄差异性和个别差异性,必须以他们的个人经验和审美心理发展为基础,所以给他们的绘本必须符合各年龄段儿童的不同能力和不同审美心理发展水平。

儿童的审美心理在3岁时开始萌芽,具有朦胧的审美态度,开始接纳优美的事物,欣赏它,并产生美感体验。例如,幼儿对鲜艳的颜色、和谐的声音、规则的形状等简单形式美具有初步的感知倾向,对于优美事物的整体感受力,在5岁以上儿童中有比较明显的发展和提高。他们已经具备初步的审美情趣,但发展水平较低,并且总是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审美对象的外部特征为转移,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基于上述这些特点,教师在为幼儿选择绘本时要注意选择那些符合幼儿审美心理发展阶段特点的绘本。

例如,结合大班幼儿审美心理发展的特点,教师选择《我想变成彩色鱼》作为欣赏的绘本,这是一本由剪贴画组成的绘本,画面中的鱼儿造型各异,色彩斑斓。插画家用了很多对比色来表现不同的鱼身上的斑纹,如紫色和黄色的对比、红色和绿色的对比、蓝色与橙色的对比,形成富有层次的对比效果,带给孩子们强烈的视觉效果。孩子们跟随着小丑鱼一路向前游,一起徜徉在美丽的海底世界中。

三、 绘本应具有艺术美

绘本创作的过程是美术、文学、电影、摄影、广告设计等各类艺术形式的综合,从色彩到造型,从构图到版式设计,从主题到细节。而且,绘本的图画部分都是由那些了解儿童心理的艺术家画的,他们出色地运用各种绘画技巧,根据儿童的心理通过优美的图画来诠释生动的故事,使得绘本既有色彩、线条、构图的美,又有语言、韵律和故事情节的美。用于美术教学的绘本要能帮助孩子感悟艺术美,激发创造美的热情。当幼儿的视线接触到绘本时,能马上被绘本中的“美”所吸引,从而产生审美的愉悦感。

用于美术教学的绘本在造型上应具有夸张变形、拟人化的特点。插画家往往根据所要表现的事物形象对其主要特征予以夸张变形,使其具有直观性、趣味性。绘本中造型的拟人化,无疑可以拉近幼儿与故事形象之间的距离,使其体验到一种认同感和亲切感。绘本中的色彩应鲜明,能烘托故事的气氛,表达出各种情感,营造画面的气氛,这些富有魅力的色彩能给予幼儿视觉上的冲击力和震撼力,能够引起幼儿的内心共鸣。画面的构图布局应是简单而整齐的,对象和背景具有差异性,能够让幼儿很好地区别出来。绘本的风格要多样化,能够吸引孩子,透射出一定的美感。能够呈现各种不同的创作媒材和技法,比如铅笔素描、水彩画、彩色铅笔画、油画、拼贴等等。

例如绘本《我的宠物是怪兽》,讲述的是小朋友们互相攀比自己的宠物狗。而其中的一个小朋友却说他的宠物是一只凶猛的怪兽,能喷火把他妈妈的头发烧成卷发,还吃小狗。因此,大家全副武装,去他家探个究竟……当孩子们打开绘本时,便会看到画家多田治良涂鸦般的画风大胆而稚拙,人物形象俏皮可爱,怪兽造型夸张、稚趣,画家用厚实的颜料进行大面积的平涂,线条非常粗钝,色彩的层次却丰富且富于变幻,孩子们深深地被绘本中渲染出的顽皮而温馨的风格所感染。

绘本中的美术元素
一、 绘本中的造型

在绘本中,造型经常可以被找到,最常见的就是人物、动物、植物、物体等的造型。造型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还能传达作者的情绪。由于每一本绘本中的故事意图都各不相同,因此,插画家笔下的造型也就千姿百态,所传递的情感也各不相同。

一般说来,幼儿阅读的绘本的插图中,具象的造型偏多,这和他们的心理特点及认知水平有关,因为对于幼儿来说,那些轮廓描绘不完整、图形线条乱糟糟的图画、幼儿是很难理解的。所以,给幼儿阅读的绘本中的造型应清晰、有完整的轮廓、线条简练,意图明确。

另外,幼儿在思维上还处于以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的思维具有具体性和形象性的特点,思考问题时是从自己的具体生活经验出发,还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将自己的想法、情感赋予到那些有生命或是没有生命的物体上去,这种拟人化的特点也经常出现在孩子的绘画中。同时,幼儿在绘画中还常常表现出将自己认为重要或是特别感兴趣的人物、事物等进行夸张或变形的表现,因此绘本中的造型还应具有拟人化、夸张和变形的特征。

“小老鼠无字书”是一套形式独特、绘制精美的幼儿绘本,是世界著名插画大师莫妮克·弗利克斯的代表作(见图1)。全书没有一个文字,完全以画面来表现内容。画家用写实的方法为读者描绘了一只不甘寂寞的、活泼好动、形象可爱的小老鼠,在雪白的页面上一点儿一点儿地咬出若干个洞,使整个页面或形成字母的形状,或经过折叠成为小房子、飞机、小船等。

图1

图2

由英国的比阿特丽克斯·波特所著的《彼得兔的故事》(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是把现实和幻想完美结合的最杰出的绘本(见图2)。

日本绘本出版家松居直在《我的图画书论》中对彼得兔有这样一段评论:书上的兔子和人一样穿着衣服。兔妈妈提着篮子,打着洋伞去买东西。但是,尽管这样,仍然使人觉得,这就是兔子,它们最细小的表情动作中都流露出兔子的特性。与那种仅仅把脸换成兔子脸的拟人化方法不一样。故事也好,图画也好,都是从兔子的性格和生活中产生的。这本小小的书创造出了一个自然的世界:在那里,幻想世界——兔子穿上衣服像人一样生活。现实世界——兔子仍然是兔子。两个世界结合得天衣无缝,浑然一体。

在温馨地描绘小兔子生活的故事中,还是波特的《彼得兔的故事》中画的兔子形象最相配,北川民次的《兔子为什么长着长耳朵》中那样的兔子形象不合适。反过来,凶猛激烈的故事,如果配上《彼得兔的故事》那样的画也不会生动。

又如,日本画家宫西达也的绘本《乒乒和乓乓钓大鱼》中,各类海洋生物的造型极具夸张性,如图3中,画家忽略了对螃蟹的身体、眼镜等部位的刻画,夸张了螃蟹钳子的造型,钳子的功能被无限的夸大。再看图4中,这条鱼露出水面的头看上去很小,实际在水下的身体却无比的庞大,让孩子们看了不禁哈哈大笑!

在绘本中,各种生动有趣、亲切可爱的造型给孩子们带来的是令人愉快的心理感受,也让他们具有了一定的事物感知能力,这些造型为幼儿的表现与创造提供了丰富的表象,大大增强了幼儿进行艺术创造的欲望。

因此,在为幼儿选择绘本时,在造型上应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为小班幼儿选择绘本时,造型应简单,主体形象明确而突出,富有拟人化,物体的轮廓线清楚而不杂乱;由于中班幼儿的思维仍然处于具体形象性思维阶段,已开始对具体事物进行分类,但概括的水平还很低,因此为中班幼儿选择的绘本在造型上应能生动地表现人物、动物等的不同的心情、个性等;对于大班幼儿,图画的线条可以更为丰富,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烘托出故事特有的气氛。

图3

图4

二、 绘本中的色彩

色彩缤纷的图画是儿童绘本中最能吸引孩子们眼球的部分,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绘本中的色彩语言能够在短时间内引起他们的注意,唤起他们对画面中各种事物的强烈真实感,并能激发其丰富的想象。幼儿对于色调十分敏感,一本好绘本中的色彩必须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以适合他们的兴趣,并使幼儿从中获得美的感受。那么绘本中什么样的色彩才能吸引幼儿的眼球呢?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儿童对色彩感知的特点吧。

瓦伦汀对儿童色彩偏爱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也是十分有价值的。这就是,个体在婴儿早期对色彩的偏爱主要是由色彩的刺激性因素决定的,这种刺激性因素就是色彩的亮度。婴儿喜欢明亮的色彩,这些色彩当然是在光谱“暖色”一端,而不喜欢太暗的色彩。瓦伦丁把这种现象归因为“直接的生理效应”。“早在四岁的时候,一些儿童就已经表现出对于色彩和谐的感知能力”。随着儿童经验的增多,联想内容的丰富,这种生理效应逐渐减弱。

丁绣玲(1993)的研究显示:幼儿对色彩的冷暖色性有一定的识别力;幼儿对色彩的轻重识别力较强,多数幼儿能说出色彩的轻重感觉;幼儿已有较好的色彩搭配感觉;幼儿对色彩的审美趣味表现为由鲜艳、对比强烈的色彩构成向协调、柔和的色彩构成转变。

图5

基于幼儿辨色能力的发展和对色彩的偏爱,对比鲜明的色彩以及清晰、明快的暖色调比较容易吸引幼儿的视线,这一点在低幼儿童绘本中有明显的体现。例如:荷兰儿童绘本大师迪克·布鲁纳创作的“兔子米菲”系列享誉世界(图5)。他的图画语言采用最为简单的元素,线条单一、粗而且匀,颜色采用最简单的几种色块,即红色、绿色、蓝色、黄色和白色,而且是纯色。

书中的图画传达了直接而简单的信息:米菲穿着游泳裤,表示要下海游泳;米菲指着蓝白相间的裙子,代表要去海边;米菲拿着铲子被遮住了大半,表示垒了一个大沙堡;米菲露出半截身体,两边几滴大水珠,表示在戏水;米菲的头侧在车上,眼睛从黑点变成下弯线,表示睡着了。这些信息,不需要任何解释,孩子一看就明白!

画面的背景用色也是非常讲究的,虽然是一些红、黄、蓝、绿的色块,但是如果你仔细看的话,会惊奇地发现原来这些简单的背景色向读者发出了不同的信息:红色是在家里;绿色是在路上或海边的山;蓝色是海或天;黄色是在沙滩或岸上。

虽然幼儿最初喜欢鲜艳的、对比强烈的色彩,但并不是一切色彩鲜艳的绘本都是适合幼儿的。色彩中必须要有主色调,就像音乐中不同的曲子必须有一个主旋律一样,在这个主色调的基础上,再加进一些活泼的色彩,便能让读者体会到色彩的丰富性。因此为幼儿提供的绘本的色彩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加柔和与和谐。

例如,同样以兔子作为故事的主角,在安妮塔·婕朗的《猜猜我有多爱你》中,一大一小两只兔子,画得相当拙朴,安妮塔·婕朗运用少许的土色加上钢笔墨线勾画出的轮廓,便为读者呈现出一对惹人爱怜、情深意切的兔子母子(见图6)。

图6

画家没有使用浓重的彩墨,而是小心翼翼地挑选了土色、淡橄榄绿色和暗蓝色三种颜色,土色画兔子、大树和栅栏,淡橄榄绿色画小草和树叶,暗蓝色画天空。柔和的色彩以及大面积的留白和接近单色的背景,营造出了一种恬静的视觉效果,体现了水彩画天然质朴的性质。

绘本中色彩恰当合适的运用会使幼儿用心去感受,与书中的事物、动物、人物等进行亲密的接触,让他们经历一次美的体验。

对绘本的图画来说,可以不用丰富的颜色,只要能充分表达故事就行。即使是三、四种颜色,或是单纯的黑色、褐色,只要出色地描绘出故事的世界,孩子们就会从画中充分地了解故事,想象色彩的世界。重要的是,图画的色彩要采用与故事内容相吻合的画法。就像松居直在《我的图画书论》中所说的那样:“图画书的插图没有理由一定是彩色的,即使是黑白插图,只要与故事吻合,而且充分地表现了故事,孩子们就能够接受。”

三、 绘本中的构图

构图是指是美术语言要素之一,在儿童的绘画中,构图有着与造型、色彩同等重要的地位。构图是指在一定的空间中安排与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一个整体。

在空间构图感知方面,瓦伦丁认为,六七岁的儿童在审视或欣赏图画时缺乏整体感,儿童感兴趣的只是图画中的个别具体事物,因此在感知时很大程度上受到画面内容的影响,而且往往局限于画面的局部。

我国儿童心理学家丁祖荫把儿童对图画的感知能力的发展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是认识“个别对象”时期,该阶段的儿童只看到各个对象或各个对象的一方面,但是还看不到对象和对象之间的联系,只是孤立地理解事物;二是认识“空间联系”时期,该阶段的儿童可以看到对象之间的直接的空间联系,说出物体在画面上的相对位置;三是认识“因果联系”时期,儿童已能从对象之间的联系看到间接的因果关系;四是认识“对象总体”时期,儿童能从整体上把握对象总体,开始理解图画的主题。幼儿主要处在前两个阶段。

虽然从各种绘本来看,其中的构图是十分自由的,完全可以打破客观世界的排列规则。但是根据幼儿感知空间构图的特点,应当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选择不同构图形式的绘本。为小年龄幼儿选择绘本时,构图应该简单,画面中突出主要的人物、动物或是其他的主要内容,背景尽量简单,这样,幼儿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主要的对象上,而不被复杂的背景所干扰。因此,那些具有简单构图的绘本适合小年龄幼儿阅读。

图7

例如,《想吃苹果的鼠小弟》是日本著名绘本作家中江嘉男和上野纪子合作创作的经典绘本系列《可爱的鼠小弟》之一(见图7)。鼠小弟绘本的画面构图非常简单,几乎每一幅画的中间都是一棵高高的苹果树,与鼠小弟的高度形成强烈的对比。这种构图形式和幼儿在绘画中所表现的并列式构图形式是相似的,更令人惊讶的是,大多数画面上有大片的空白,这些空白和画面之间的中断给读者留下了一个可以展开的想象空间。

为中、大班幼儿选择的绘本中的构图可以逐渐复杂化。例如,《爷爷一定有办法》是一本有着奇妙构图的绘本(见图8)。吉尔曼首先在书的上面描绘出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古老的犹太社区,有房子、街道、学校……在画面的四周,还用木头“钉”出的框架进行装饰,这些框架是梁柱、是地板,也是窗子。在绘本的版面下边则描绘了另一个小世界,表现小老鼠一家的精致生活。这种上下平行式的构图吸引着幼儿认真地观察和发现图画中有趣的细节,使他们在“无中生有”的小故事里体验阅读的乐趣。

图8

四、 绘本中的媒材

绘本中的表现手法主要是由媒材和技法体现出来,绘本的媒材和表现技法很多,随着绘本创作的日趋成熟,创作媒材和表现技法也开始走向多元化,这些媒材和技法的使用可以塑造画面的气氛和情感,传达出作品的意象。

例如《兔子先生去散步》这本书(见图9),从画风上来说是水彩渲染画,书中的兔子和安妮塔·婕朗笔下的那一对大小兔子在风格上截然不同。五味太郎笔下的绅士兔不是用白颜色画出来的,而是以绿色、褐色或黑色等颜料“围”出来的,点上小小的红眼睛、一条线似的嘴巴,再加一条红、黑相间的条纹领带。一个活脱脱的兔子绅士便展现在读者的眼前。整本书的风格轻松而幽默,孩子们且笑且看,随着各式各样的路标和兔子先生一起经历了一路的趣事。

又如《收集东·收集西》是一本绘画与剪贴相结合的绘本(见图10)。插画家用彩色画报纸剪贴出质感很强的“东西”,如衣服、拖鞋、垃圾等,看上去就像“真”的一样,同时用蜡笔勾勒出人、物的简单轮廓。蜡笔、画报纸等媒介的运用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

图9

图10

儿童绘本还有很多的创作媒材和技法,如体现物体质感和量感的铅笔素描;色泽柔和纤美、营造出梦幻烂漫效果的彩色铅笔画;色彩真实而丰富的油画;以及照片、版画、水粉画、纸雕等,正是这些丰富、多元的表现手法才赋予了绘本迷人的外貌。为幼儿选择绘本时,可以让幼儿尝试接触具有不同媒材的绘本,这样可以让幼儿了解不同媒材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效果。

五、 绘本中的风格

绘本中的风格是指艺术家利用各种媒介、技法创造的某种画面效果。佩里·诺德曼在《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中指出:“风格与色调或媒材不同,是一种无法分开来看的特质。风格是整体来看的效果总和,是插图或文字之所以看来有别或甚至独特的原因。风格是从艺术家对主题和呈现方式所做的不同选择中发展出来的……” 识别风格是理解图画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风格的感受往往激发我们洞察和发现的能力。

“加登纳的研究发现,在没有主题或控制主题的情况下,儿童能像成人一样把一个艺术家的作品划分出来,并且通过训练,大多数6~7岁儿童是能够感知作品的风格的。” 风格感受方面的其他研究证明了,“幼儿有能力认出风格的特征,但不会想到去寻找或不知道怎么去寻找它。一旦他们领会了要求,在十分相近的风格之间也能很好地作出区别。”

因此,“儿童在经过恰当的训练(直接知道或基于大量的图画接触)之后,他们的识别能力是能够有很大提高的。这种训练会增加儿童在其绘画中所包含的信息量,会提高他们看待艺术品的方法,加强他们对感官与特质方面的注意程度,也会提高他们从事某种标准知觉工作的能力。”

例如佩特·哈群斯创作的《母鸡萝丝去散步》是一本具有典型装饰化风格的绘本,如图11所示,画面上的母鸡萝丝的身体上是点点黑色顺着身体的结构有序地排列而成,翅膀和尾巴上用黑色笔画出羽毛状的花纹。狐狸的身上是三角形、圆点和线条交替排列形成了有规律的花纹。整本绘本为读者展示了浓郁的装饰风格和绚丽的视觉效果。

图11

为幼儿选择的绘本风格可以各异,对于小年龄幼儿来说,可以是拟人化的写实表现风格,夸张变形化的表现风格或是简单的抽象表现风格。

拟人化的写实表现风格,是把非人类的物体赋予人类的想法和情感,运用写实的表现手法进行绘制的画面。例如《森林里的聚会》《艺术大魔法》《克里克塔》《落叶跳舞》等,这类绘本中动物、没生命的物体都被赋予了人类的思想和情感,这和年幼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有关,也是被小年龄幼儿所喜欢的重要原因所在。

夸张变形的表现风格的绘本一直以来都深受幼儿的喜爱,这类绘本采用夸张变形的形象,运用简单的线条、单纯的色彩,组成千变万化的姿态、动作、表情,造型夸张变形,又不失可爱纯真、淘气顽皮,这类风格比较符合幼儿的心理。例如,日本的西卷茅子的《我的连衣裙》中,小兔的形象夸张变形,艺术家用大大的三角形概括出小兔的连衣裙,表现手法与幼儿如出一辙,随着场景的不断变化,小兔连衣裙上的花纹也在不断地变化。

有些抽象化表现风格的绘本,在小年龄幼儿可以理解的基础上,也可以让他们进行欣赏。因为这类绘本,画面上没有复杂的描绘,纯粹通过色彩、构成、符号、点线面或者肌理等组成进行表现,从而依靠形状、色彩等的美术元素,通过主观的方式来传达了艺术家的情绪、情感和思想。例如,绘本《小蓝和小黄》是一本典型的抽象派艺术风格的绘本,书中没有采用任何画具作为媒材,而是采用了一蓝一黄的色块来描述故事。有一天,小蓝找不到小黄了。当他们终于相遇的时候,他们开心极了。他们抱在了一起,直到变成了绿色。最后,当它们各自哭泣,眼泪流尽后又重新找回了自己。绘本中没有具象的人物,只有手撕的抽象色块,但是通过作者李欧·李奥尼用各种不同色块的组合与构图的方式,很好地表现了物体的情感和动作。虽然抽象,但孩子们很容易地接受了这两个特殊的朋友,并和它们一起经历了一次神奇的冒险。

对于年龄大一些的幼儿,除了前面所讲的几种风格的绘本以外,还可以欣赏一些现实的或超现实的表现风格的绘本、夸张变形化表现风格以及装饰化表现风格的绘本。

现实的写实表现风格,是根据自然界中的元素,准确并真实性地塑造画面的内容,故事主题大部分取材于现实生活,例如《小石狮》《喜欢盒子的人》等,都是截取现实生活中的某一生活片段或者某一时期的真人真事,运用写实的表现风格绘制画面。

超现实风格的绘本中有许多虚拟空间的表现,情节夸张、富有想象力。例如美国的大卫·威斯纳创作的《艺术大魔法》就是超现实风格的绘本,讲的是一个画家达芬蜥和想成为画家的蜥蜴探索艺术极限的故事,他们在画画的过程中尝试了多种可能,使得画出来的图画跟以往都大不相同,也使得读者明白创意无处不在,没有极限。

总而言之,造型、色彩、构图等是组成图画表达的基本要素,是画家传情达意的绘画语言,任何一本绘本中都可以找到它们。但这些要素并不是单独存在的,每一种要素中都包含了其他的要素,一本好的绘本应该是让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林 琳 HjKWaeJa/KYaNJc5BvCONPsJOojViwgxwUCuRp8GAbz62vGX3dGY+31AMEF5i/d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