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阅读,是早期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通常,人们把幼儿早期绘本阅读的教育目标定位在通过图文并茂的图书或成人的朗读,学习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过渡,获得前阅读、前书写、前识字的兴趣、习惯、技能、能力和自主阅读的能力,达到学前儿童的语言、思维、想象和个性等协同发展。这个目标无疑是正确的、重要的。但如果仅把绘本阅读定位在语言发展上,试图通过语言发展推动其他方面的协同发展,显然丢失了绘本阅读的另一个重要内容——绘画形象美术元素的作用。这样的绘本阅读很难达到“有效阅读”的目的。
绘本,就是人们习惯称呼的图画书。作为儿童读物的绘本,在儿童教育中,历来具有重要的价值。早在1658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就为儿童绘制了第一本儿童绘本《世界图解》。这本书体现着以儿童为本的教育思想,开辟了儿童读物的新篇章。20世纪末,随着电脑的普及及电子媒体的蓬勃发展,图像的大阅读随之普及,人类进入了“图像时代”。众多的科学元素也融进了儿童绘本的创作,视觉方式成为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的基本形式,儿童也成了接受视觉形象影响的最重要的群体,于是,儿童绘本教育也成了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
绘本主要是通过美术形象配合少量文字(甚至完全没有文字)来表达主题。因此,美术形象所蕴含的各种美术元素是儿童不可或缺的“发展营养品”。
我们都知道,亲近图像是儿童的天性。这与儿童头脑中的表征能力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形象和语言是儿童头脑中的两大符号系统。3~4岁的儿童就开始认识到图像是真实物体的表征,并将图像作为物体概括化的形象保存在头脑中,用作所有心理活动的依据和素材。即使到了成熟期,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形象依然是感性的、生动的、便捷的认知工具。当前的所谓“图像时代”,就是明证。
许多有忧患意识的学者已经开始为“图像时代”担忧了,担忧儿童承受不了图像的狂轰滥炸引发视觉疲劳,担忧无数直观的琐碎的形象扼杀儿童的辨别能力,担忧视觉快感最终分解了儿童的注意力和扰乱了儿童的专注精神,担忧公开或隐蔽的性、暴力形象冲垮儿童尚未巩固的道德堤坝。所有这些担忧不无道理,但又无济于事。其实,解除这些担忧最根本的出路就是通过绘本阅读,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让他们辨真假、认美丑、识是非。因此,在重视绘本的语言功能的同时,充分挖掘绘本的美术功能,是完整发挥绘本价值的关键所在。
林琳女士主编的《绘本中的创意美术》将绘本与儿童美术活动结合起来,使儿童积累审视和表达美的经验,正是探索了一条提高绘本有效阅读的有效蹊径。
作者精选了25本经典绘本,分析出色彩、造型、肌理、节奏、风格、媒材等美术元素,根据幼儿园小、中、大班儿童的发展水平和学习能力,编制了35个美术教育活动方案,并详细地指出实施美术教育活动方案时的注意事项和延伸活动的建议。最后,带领读者欣赏儿童的作品,与孩子们一起分享绘本阅读的愉悦和成果。
一本好的绘本,总是包含着丰富的文学和艺术的内涵。绘本阅读过程中的儿童美术活动,究其本质,就是激发儿童在绘本阅读中的动作性、游戏性和观赏性,让孩子们在绘画动作中完成对绘本的认识和体验。当一个儿童能在绘本阅读中,善于辨析出一系列的美术元素,并能欣赏和表现出来,那么,他对图像的认识就不会是表面的、支离破碎的和心猿意马的。同时,他对语词的理解更有感性材料的支撑,对语言的运用更加准确和生动。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绘本阅读活动中,儿童是自主的、自由的、精神愉悦的和可以发挥创造性的。我们知道,激发儿童的动作性、游戏性和观赏性,乃是整个早期教育范畴中各类教育活动的共同要求。
我在为顾菁女士所著的《我在美国幼儿园上美术课》所写的序言中曾经指出:“幼儿美术,不是一个‘该不该教’的问题,而是一个‘为什么教’和‘怎么教’的问题。更确切地说,应该是一个让幼儿‘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本书很好地处理了让幼儿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通过一个个绘本故事让幼儿在阅读和欣赏中不知不觉地获得相关的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同时,绘本的故事情节也帮助幼儿更容易理解美术知识,并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相关的美术技能,丰富幼儿形象表达的手段。
同样,对于广大的幼儿教师而言,这本书所提供的指导思想、审美情趣、教育活动设计方案和教学提示,也给出了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林琳女士从1990年代开始就研究幼儿绘画,对幼儿美术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系统的见解。这次,她适应幼儿教育实践的需要,就绘本阅读中的美术教育问题,写出深入的专论和详尽的示范,不仅具有理性的学术价值,也具有适时的实践价值,是对绘本阅读和幼儿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贡献。同时,我相信,这本书对我国的儿童文学界和美术界也应该是发出一个呼吁,呼吁他们多为中国儿童创作更多的体现中国文化韵味的经典作品。
杜威说:“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要实现这一点,我们还有好多事要做。
王振宇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