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计
瞒天过海

[瞒天过海的原文及释义]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自以为军事防备极为周密时,其斗志就容易松懈,麻痹轻敌,不大注意防范。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在一定时间内,平时看惯了的事就不容易引起怀疑。隐晦的计谋往往深藏于这些看惯的事情当中,这些暴露的行为中,与那些不暴露的行为,并处于对立的明暗之中。这是以《易经·夬(guài)卦》为主,并参考《易经·谦卦》,而得出的阴阳交互作用的道理。

夬卦象征着决战。决战前夕,要在朝堂上公布小人的罪恶,告知自己人,千万不可立即动武。但是,又要急于同敌人决一胜负,于是,就要借助于《易经·谦卦》。应当运用计谋,装模作样。如果按照谦卦,又是绝无计谋,所以,一旦使用了计谋,敌人就不易识破。“阴在阳之内”,就发生了特殊的效果。在表面上看来司空见惯的事情中,深深地隐藏着计谋。太阳,是两个阳爻,表明统统是光明正大,没有一点假象。太阴,又是两个阴爻,表明反复出现假象,敌人感觉疲劳,产生适应现象,毫不放在心上。“太阳、太阴”意味着,当我方把计谋隐藏在光明正大的习以为常的行为中时,敌人依然糊里糊涂,我方才能顺利过海。

[心理学意义]

普通心理学都要讲到适应的理论,所谓适应,就是同一刺激物不断作用于分析器所引起的感受性变化。

本计的原意是,若决战已不可避免,那么,我方要意志坚定,不怕艰难险阻,一直向前冲。敌人听到我方在进攻,一定会士气高涨、严阵以待、剑拔弩张。若眼前的战局态势是敌强我弱,我方很想通过进攻取得胜利,这时,为了达目的,就要制造一些假象欺骗敌人,让敌人坚信我方确实没有进攻的意图。敌人看到这些没有进攻意图的假象之后,认为自己原来是虚惊一场。反反复复进行许多次后,敌人的防范情绪也就慢慢由紧张到放松,由放松再到毫无心理准备。这样,我方再不逞阳刚之勇,而是给敌人竭力装出假象,让他们信以为真,最终取得胜利。

把瞒天过海作为一计,表面上让敌人发现,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着的这样的一种行为是司空见惯的;然而暗地里,则悄悄地集结军队,做好充分准备。把私下的活动隐藏在明显行为中,而这些明显处是我方故意表现的行为;让敌人清清楚楚地看到,而这些行为都是显露出来的,是司空见惯的。而暗藏着的、敌人看不到的才是我方的制胜法宝。等到敌人对这些明显行为习以为常、放松紧张、不再防备,我方突然露出实力,大举进攻,等到敌方缓过神来,敌方要塞已经被我方占领。

[瞒天过海的典型事例]

一、杀岳飞奇计瞒天 莫须有掩耳盗铃

为了执行宋高宗的投降政策,秦桧用金牌秘密召回岳飞。古时候用金牌召回前线将领是常有的事,但秦桧却借此机会把这一位战功卓著的将军杀掉,这就是瞒天过海的手法。由于这个事做得不够机密,引起了公愤,韩世忠当着秦桧的面问他:“岳飞犯了什么罪?”秦桧说:“这事莫须有。”韩世忠立即加以戳穿:“莫须有怎么服天下?”这一问,揭露了秦桧的瞒天过海之计,把他变成了掩耳盗铃的小丑。

那么“瞒天过海”的真正来源是什么呢?《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载:唐太宗统兵30万,想进攻高丽,到达海边,只见大水漫漫,后悔不该出兵。于是马上召集各路总管商量对策。薛仁贵向张士贵献策,请转告皇上,有位老人住在海上,能将海变干,并愿为皇上提供军粮,远去征辽,太宗大喜。老人请随行官员,将所有帐幕围起来,变成甬道,唐太宗来到用彩幕围起来的房子里,还以为在陆地上,高兴得很。

老人请唐太宗走进的一间房子,与普通的房子没太大的区别,太宗心情非常舒畅。不大一会儿,听见波声如雷,桌上杯盏摇曳。忙命人拉开帷幕观看,只见滔滔海水,无边无际。太宗大惊,忙问道:“这是什么地方?”张士贵答道:“陛下及30万大军正在乘船过海,前往高丽。这是臣等使用的过海之计。”事已至此,唐太宗看看,确实在船上,只好下定决心,攻打高丽

张士贵等瞒过了唐太宗这个“天”,渡过了真正的海,去征讨高丽。

二、如姬劝酒盗兵符 决心救赵信陵君

秦昭王派白起为主将,在长平歼灭赵国40万大军之后,又乘胜围住了邯郸,魏王派遣10万大军救赵,秦王警告说:“我打下赵国,是早晚的事,在这过程中,任何人救赵,我都会留意,我打下赵国之后,一定攻打这样的人!”魏王听了很害怕,命令已经奔赴前方的晋鄙停止进军,以观望形势。

赵王的弟弟平原君很急,找到亲戚信陵君,告诉他:“魏王一直害怕秦国,不敢进军。”信陵君听了以后,下定决心,一定要救赵。他先后找了侯生、朱亥等人,并帮助如姬杀了害死她父亲的仇人。如姬是魏王最宠爱的妃子,她为了感谢信陵君的帮助,把魏王灌醉酒,乘机偷盗调动军队的兵符,并把兵符交给了信陵君。信陵君凭兵符让晋鄙交出军权。最终,10万魏军如期与赵军会合,使邯郸解了围,转危为安

在这里,赵王是“天”,被瞒住了,军权是“海”,顺利渡过了,得到被利用的兵符,赢得了最后胜利。

三、利用智谋满过天 “莲花”味精闯商海

河南周口地区生产的莲花牌味精,早已成为世界味精行业的第五颗巨星,在攻占国内某城市的市场战役中,成功使用本计达到目的。

一开始,国内某城市的味精行业已被某品牌垄断市场,没有莲花的立足之地。推销员求亲靠友,都被谢绝。多次失败后,推销员摸索到,不能强攻,只可智取。

推销员分别偷偷地向有关销售点免费赠送味精,向他们宣传价格,请他们检查质量。承包销售的人员一合计,卖莲花牌味精很合算,收入大大增加。但是,他们不敢“抗旨”进货,只能瞒着上司偷偷代卖。经过很短的一段时间,莲花就占领了该市80%市场,成为该市销售最多的味精。莲花味精推销员巧妙地瞒过了某市管理人员这个“天”,顺利地渡过了该市味精市场这片“海”。

[运用瞒天过海的注意事项]

瞒天过海的目的必须是高尚的,不可干那些不可告人的事情。用计之前,必须观察准确、掌握各种复杂情况,考虑周详。用计时一定要出手迅速,行为诡秘。本计与掩耳盗铃非常相近,若弄巧成拙,不仅不能瞒天过海,反而会掩耳盗铃。

现在,很多商人卖假货、次货,甚至卖一些对健康不利的商品,虽然他们短期内取得了一些利润,既瞒过了“天”——顾客,又渡过了“海”——销售了商品,还赚了很多钱。但是,从长远看,他们不仅败坏了品牌,还可能付出巨大的经济和法律代价。

[管理心理学分析]

管理心理学中的社会知觉理论指出:人们接触客观对象的频率会影响社会知觉的效果。曾有一个实验,选择五个年龄相当、漂亮程度类似、打扮相同的女服务员,分别让这五个服务员给顾客送质量相同、味道相同的饮料,且互相不准说话,只允许服务员送给顾客饮料的次数不同。然后,让顾客评论饮料的可口程度,实验结果是:送给顾客饮料次数越多的服务员,顾客认为她的饮料可口程度越好,喜欢饮料的程度越大。顾客渐渐就把她们送饮料的行为习以为常,不太注意。

把这种理论运用到本计中,敌方对于我方“过海”的甲事物,非常严密注视,我方必须把敌方对甲事物的知觉与敌方早已习惯的对乙事物的知觉联系在一起,对甲事物也像对乙事物一样,没有多大的注意。

如果没有别人提示或其他事物的影响,敌方就会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我方就在乙事物的掩护下,把甲事物偷偷地运过“海”去。等到敌方发现,我方早已大功告成,瞒过了敌方这个“天”,顺利地过了“海”。

本计的成功也可看作利用了心理定势,改变社会知觉的结果。根据苏联格鲁吉亚乌兹那捷学派的理论,所谓定势,是指个体进入某种满足需要的心理准备状态。例如,口渴的行为者见到了水,就会很快产生解渴的心理准备状态。形成心理定势必须两个条件:需要和客观事物。在强烈需要下,往往使人们的社会知觉发生微妙的改变,以致不能准确地察觉客观事物以及与它相类似事物的区别,把类似于原来事物的事物当成原来的事物,形成错觉。

同理,当敌方强烈地需要控制和消灭我方时,也很快地形成了急切达到目的的心理准备状态,这时,我方提供一个类似敌方需要物的对象,就会让他们产生错觉,混淆是非,甚至感到如获至宝、心花怒放。等到清醒,我方已出色地瞒过敌人这片“天”,完成了过“海”任务。管理心理学研究及应用中使用瞒天过海的事例不在少数。 U8kKiPshgzTcZvaqPGjPgnym73V+jqjhkAspEJ04vH7ze09dp1xwzLannWko0ep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