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与教学越来越强调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吸收与借鉴。有的学者甚至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心理学思想时,提出了“人为学”的新概念。当然,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为当代很多学科所借鉴。
我在讲授“管理心理学”的过程中,常常思考如何借鉴、利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问题,而如何吸收《三十六计》中的管理思想,就是我不断思考的问题之一。《三十六计》既然是一部当下国际上都普遍认可并借鉴的著名军事著作,其中所蕴涵的管理学、管理心理学思想同样相当丰富。由此,我反复考虑三个问题:(1)管理心理学研究应不应该借鉴三十六计?(2)管理心理学能不能运用三十六计?(3)管理心理学怎样运用三十六计?
首先,管理心理学应不应该运用三十六计?关于三十六计,《南齐书·王敬刚传》中就有“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的说法,三十六计的成书时间大约在明清时期。由于管理心理学和三十六计,两者的产生年代相差甚远。在一般学术界,后来产生的学科常常从先前产生的学科中借鉴或运用一些东西,这么说来,管理心理学作为后来产生的学科,从先前产生的三十六计中运用一些积极的、合乎常理的东西,是顺理成章的事,没有什么应该与不应该的问题。
况且,人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永恒主体,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是管理实践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涉及个体心理、群体心理、组织心理和领导心理等心理行为规律,这些内容,无论哪一项,都离不开人;《三十六计》的研究主体也是人,它本是一部军事著作,主要用于军事打仗、政治领域,近年来,人们把它的作用,扩大到管理心理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军事管理,还是其他管理实践,都离不开对人的研究。管理心理学和三十六计在这两方面是相通的,所以,运用三十六计研究管理心理学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无可争论。
其次,管理心理学能不能运用三十六计?当前,学界已普遍认可的是:《三十六计》的指导思想是备受我国古代知识分子推崇的《易经》。古代的孙武、孙膑、韩信、诸葛亮等都精通易理,并将其运用于军事实践。在历代知识分子中,言必称易,对知识界、乃至上流社会,不仅是常有的现象,而且成为一种时尚。然而,打仗不是闲谈,它关系到生命的安危,影响到国家的命运。战场上谈论易理,绝不是卖弄博学,而是对作战有利。《三十六计》的灵魂在于其指导思想《易经》。易理认为,客观世界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阴与阳的矛盾,由于阴与阳的对立、融合和转化,宇宙万物(包括人类)才产生、成长、衰败与消亡。无论时空、还是运动,无论自然、还是社会,无论精神、还是物质,诸如,天与地、有形与无形、君子和小人、上与下、左与右、前与后、男和女、强和弱、尊和卑、积极和消极、光明磊落与阴险狡诈……统统可以纳入阴阳矛盾运动的范畴。《周易》中的每一卦,都可按其性质引出许多事物。其实,人生就是一连串矛盾的产生、运动和解决的过程。从小与父母、与玩具、与伙伴、与学习等,产生并解决着矛盾;懂事之后,矛盾越来越多,读书、升学、就业、婚恋、子女、家庭、名利等;一直到老,时时、事事都遇到并解决矛盾。人老了之后,还有矛盾,何时退休?退休后,待遇怎样?房子大小?票子多少?坐什么车?子女有什么位子?何时并怎样离世?怎样安葬?骨灰放哪里?由谁来开追悼会?追悼会是什么等级?三十六计在解决这些说不完的矛盾中,必然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会帮助人们化解更多的矛盾,避免很多的烦恼。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激发、调动人的行为的积极性,而上述矛盾的充分化解则是人的积极性发挥与否的重要前提,也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因此,管理心理学运用三十六计,不仅仅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非用不可的。现在,我们看到,运用三十六计的地方很多,管理心理学运用三十六计成绩的大小,与管理心理学本身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起来。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都在教人不断地解决矛盾,在这些过程中,使用三十六计是必然的。
当然,必须了解三十六计的价值,才能在管理心理学中很好运用它。三十六计可以指导人们的策略性思维与言行,可以帮助人们深入观察、分析周围的社会现象。曾有中国台北一本出版物的前言说,三十六计好比一把刀,深藏在人们脑子里,使用时会露出刀尖。军人、政治家、商人、和学者需要它,日常生活中的人也需要它。善于使用计谋,乱世变治,穷变富,低变高,颓(败)局面可以扭转,晴天能起风雷。人生其实也是战场,有战场就有战斗,战斗中就有计谋,人人都在战斗的行列,一疏忽就会被挤倒,善动脑筋、充满计谋的人始终主动。上至朝堂,下至市井,几乎无处不用计谋。既然如此,管理心理学借鉴、运用三十六计大有裨益,需要多用、善用、用好。而我们在管理心理学研究中,运用三十六计不是为了让人们专门揣摩别人的心思、讨好别人,而是自觉地想些办法,认真地研究和分析周围的环境与人们的心理,管理好社会的各种事情,在处理各种事情中,有效化解消极因素、整合积极因素,激发调动人的积极性,提升管理的绩效与水平。
最后,还要知道怎样运用三十六计。
管理心理学试图从认知、情感、意志、需要、动机、态度、压力、个体、群体、领导、激励等不同视角,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以期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心理与行为的积极性。而这些内容在《三十六计》中均有所涉列。近年来,研究、运用三十六计骤然生温,几乎成为一种时尚,这种现象仍不能说明人们已经能够准确地理解、把握三十六计了。这个问题,在中国大学生中、在知识分子中、甚至在专门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高级知识分子中,几乎人人会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但很多人却说不全。因为他们缺少对于三十六计的研究,更谈不上运用了。而真正能够全部说出三十六计的,就是与此关系密切的学者和教师。本书试图从学科借鉴的视角,把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与三十六计的学习应用结合起来,探讨三十六计中的管理心理思想,旨在用三十六计这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丰富国内管理心理学研究。而对照《三十六计》的传统释读,进而引申出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的引义,是作者的努力目标。
因此,本书重在弄清楚,以下问题:三十六计的内容是什么?它的本意与心理学等各方面含义及其各种用途是什么?本书的写作大致按计撰写,每计包括三十六计原文及释义、心理学意义、三十六计的典型事例、运用三十六计的注意事项和管理心理学分析,共五部分。典型事例既包括管理实践事例,也有心理学事例,多选材于古今中外,绝大部分事例来自中国。管理心理学分析一项,是用广义的管理心理学理论、原理,去分析这条计谋的内容、意义和事例等。
本书的撰写参阅了国内已经出版的相关著述,谨向这些作者致谢,限于篇幅,恕不一一列出,特向他们致歉。
    曹都国
    
    2016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