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李代桃僵的原意是自愿代人受过。出自《乐府集·鸡鸣篇》:“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niè)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自相代,兄弟还相忘?”这里的原意是,这棵树木尚且能够代替那棵树木受伤害,兄弟之间当然更应该互相代为受过。用作计策,意思是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损阴以益阳”,就是借用《易经·损卦》的卦理,损下卦以益上卦。下卦为我方,上卦为敌方,损我方益敌方当然是自杀行为。然而,我方虽然受了损失,还要心甘情愿,还要感觉到愉悦,这是违背常理的。但是,在这个损失当中,我方的内心深处,饱藏祸心。表面上,以我之损,取悦于敌,实质上,我方以这个损失,一定换回更大的收益。
本计的实质在于“牺牲李树,保护桃树”。这是心理学研究关于动机或目标替代原理的应用。在军事上是指牺牲自己的兄弟部队,换取战争的胜利。战争中,谁都想一直胜利,由小胜到大胜。战争不会总是随着我方的心愿而变化,当战局发展到我方可能受到重大损失时,我方就要想方设法,以较少兵力拖住敌人精锐部队,甚至牺牲局部利益,造成我方主力有机可乘的机会。“丢卒保车”就是这种情况。怎样牺牲“李树”却是非常复杂的。有时,运用智慧,牺牲自我,保护他人。西安事变中,张学良将军承担了一切罪责,保全了别人,尤其是保全了杨虎城将军。有时,以欺骗手段,牺牲他人,保全自己。有一次,曹操军中没有粮食了,他竟然借王垕(hòu)的脑袋,保全了军中暂时不乱。有时,以个别的、局部的失败,换取全局的、整体的胜利。田忌与齐威王赛马时,孙膑建议田忌主动输掉下马,换取了上马和中马的胜利,结果二比一获得了全局的胜利。
在使用本计时,有时,“李树”自愿为“桃树”献身;有时,“李树”接受“桃树”的指使,而牺牲自己;有时,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分配某人(或某事)作为“李树”而牺牲。
《聊斋志异》中的一则故事,有一个女人叫胭脂,她偷偷爱上了年轻后生鄂秋隼,胭脂有个闺蜜王氏,自愿当媒人,为二人说和。不料,此事泄露,被王氏的情人宿介得知,宿介垂涎胭脂的年轻貌美,当夜潜入胭脂住处求欢,胭脂不从,宿介偷走胭脂绣鞋一只。哪知宿介太大意,把绣鞋丢在王氏门外,让无赖毛大拾走,毛大就想夜入胭脂住处,谁知误入了胭脂父亲的房间,二人扭打了起来,慌乱中,毛大将胭脂父亲杀死,胭脂这时不顾闺女的羞耻,把鄂秋隼告了官。济南府官发现,鄂秋隼不像杀人犯,经过进一步审问,抓到了毛大,真相大白后,官方出面告诉胭脂,鄂秋隼这个小伙子确实不错,胭脂错告了鄂秋隼,已经感到对不起人家,现在又由官府出面,胭脂就嫁给了鄂秋隼。
在这个故事中,宿介被当作“李”而“僵”了起来,他代替毛大作为“桃”受了罪,鄂秋隼则在这个故事中,始终作为“李”,饱受冤屈,吃尽苦头。
这类故事,最典型的莫过于赵氏孤儿了。公元前607年,晋灵公被赵氏家族杀害。几年之后,到晋灵公的继承人晋景公时,有个叫屠岸贾的宠臣,向晋景公进了这样阴险的谗言:“赵家过去曾经杀害过晋灵公,现在,还想谋叛。”晋景公相信了这个话,委派屠岸贾亲自率人,将赵家斩尽杀绝,不留一个。屠岸贾有个部将叫韩厥(jué),非常同情赵家,就把这个消息泄露给赵朔,并帮助他逃跑。然而赵朔不肯逃跑,于是走投无路,遂自杀身亡。
赵朔的妻子,原是晋侯的公主,当时已经怀有身孕。赵朔临死前,为了逃避杀害,把妻子送进宫中。没过多久,屠岸贾率兵冲进赵家,杀死赵家所有人,只有赵朔之妻躲进宫内,才幸免于难。
不久,公主生下男孩,因为是赵朔之子,取名赵武。屠岸贾心狠手辣,得知此事之后,立即派人捉拿这个孩子,以便斩草除根。孩子被公主悄悄藏了起来,屠岸贾到处寻找,一时没有找到,但是,能够藏匿多久无人知晓,无辜的赵武,小命危在旦夕。
赵家有两个忠实的门客,一个叫程婴,一个叫公孙杵(chǔ)臼。他们二人决定,不惜一切代价誓死保住这个孩子。恰巧,程婴有个儿子与赵武的年龄相当,就由公孙杵臼把程婴的儿子带出城去,藏到山中。然后,程婴安置好赵武,假意向屠岸贾告密,就说:“将军所寻找的那个孩子已经被公孙藏了起来,可能藏到山上去了。”屠岸贾带兵追到山中,抓到了公孙杵臼,公孙一面破口大骂程婴不仁不义,寡廉鲜耻,丧尽天良,卖主求荣。一面矢口否认带过孩子。屠岸贾命人当场严密搜索,找到了孩子,当场掷地摔死,并杀害了公孙杵臼。真正的赵武,被程婴成功地保护了下来。
晋景公死后,经过了晋厉公,再传到晋悼公。晋悼公素来听说韩厥是个好人,拜韩为中军元帅。赵武15岁那年,韩厥把赵家含冤被杀的事,详详细细地告诉了晋悼公,晋悼公了解了真实情况之后,下令为赵家平反昭雪,杀了屠岸贾的全家老少,为赵家报仇雪恨,并拜赵武为司寇,代替了屠岸贾的职务。
    在这里,程婴亲生的儿子和公孙杵臼,都是“李树”,公孙杵臼是深明大义,舍己为人,自愿做“李树”的,而那个襁褓中的婴儿,则是被确定为“李树”的。赵氏孤儿赵武,作为这个故事中的“桃树”,被秘密地保护了下来
    
    。
   
这个故事被千年传诵,歌颂那些舍生忘死,从容就义的人,鞭挞那些卖主求荣,卑鄙无耻的现实得利者。这个动人心弦的故事,被许多艺术形式演绎千年,直到21世纪还被艺术家编为电影,教育人们要凭良心做好事,不能坑害别人。
    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常常和齐威王及其王子赛马,田忌赢的时候多,输的时候少,是什么原因呢?原来,田忌按照马跑的快慢,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田忌的马大多比王子的马跑得慢,但总的马力是差不多的。孙膑看出了门道,在一次赛马中,孙膑建议田忌用下马对王子的上马,用自己的上马对王子的中马,用自己的中马对王子的下马。结果取得了二比一的胜利。在这里,牺牲下马——相当于让李树僵掉,对方获得胜利,目的是为了自己的上马和中马获得胜利。最后的结果还是二比一
    
    。
   
有时候,在战争中使用这个计策是非常不近人情的,曹操就曾用过。
《三国演义》第17回写道,建安二年,袁术想在淮南称帝,遭到天下的反对。吕布、孙策、刘备和曹操,分别从东、西、南、北,四个方面夹攻他。袁术则率军渡淮北上,留下李丰等率军10万坚守寿春,准备以逸待劳。曹操领兵17万,催军督战,无奈,李丰闭门不出。曹操军队围城一个多月,粮食将尽。从孙策处借粮10万斛(hú),仍然不敷支出,曹军缺粮成为眼下最大的难题。曹操管粮的小仓官王垕对曹操说:“兵多粮少,怎么办?”
曹操答道:“可用小斛发放,权救燃眉之急。”
王垕说:“士兵倘怨,又怎么办?”
曹操回答说:“你就按照我的意见发放,其余的,我自有办法。”
王垕遵照曹操命令,用小斛发粮,曹操派人暗中探听,将士无不报怨,都怪丞相欺骗大家。
曹操一下想到了秘诀,秘密召见王垕,对王垕说:“现在军中缺粮,将士怨声载道,都在大骂我领军无方。在这个情况之下,我实在想不出别的办法,只好向你借一样东西,这东西一定能够压服众心,希望你不要吝惜。”
王垕说:“只要能压服众心,什么东西都可以,请问丞相,您借我什么东西?”
曹操奸笑着说:“我想借你的头用一下,以压众怨。”
王垕听得此言,吓得面色如土,连忙跪倒在地,向曹操说:“丞相,我实在是无罪呀!”
    曹操叹着气,扶起王垕,非常冷静地说:“我当然知道你是无罪的,但是,在此当口,若不杀你,军心要变,就要坏了大事。我确实是想不出别的什么办法了,才想到这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你放心地去吧,你死了以后,你的家人和妻小我都会厚待的。”
    
   
说罢,命令刀斧手将王垕推出斩首,悬首级于高竿,出榜晓示曰:“王垕故行小斛,盗窃官粮,谨按军法处斩。”于是,众怨开始缓解。
为了稳定军心,曹操把清白无罪的王垕无缘无故地当作“李树”,成为廉价的牺牲品。而曹操军队的秩序当作“桃树”,被保护了下来。
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1984年赞助国家体委50万元,1987年,花200万元买下第六届全运会饮料专用权;1989年下半年,亚运会资金短缺,无力筹措亚运会火炬传递的经费。当时,国内很多大企业经济滑坡,忧心忡忡,无力高举传递火炬的赞助权。这时,健力宝公司再三考虑,最后决定,再次投入1 600万元,赞助火炬的传递。这个数字摊在全公司600名员工身上,平均每个人支持亚运会两万多元,这个数字超过上海全市赞助亚运会的总数,三次赞助,共计1 900多万元。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国内外顿时知道健力宝是“中国魔水”,他促使中国运动员获得优异成绩。1987年,第六届全运会刚结束,健力宝的订单高达2亿元,1990年,亚运会开幕后第三天,法国、苏联、泰国等国纷纷要求在本国建立健力宝分厂。1990年10月底,健力宝的订货,高达7.5亿元。1984—1992年,健力宝系列饮料创产值29亿元,创利税6亿元,创外汇1.3亿美元。如果说,健力宝公司赞助的1 900多万元是牺牲了的“李树”的话,那么,29亿元的产值,6亿过元的利税和1.3亿美元的外汇,就是被保护了的“桃树”。
(1)我方在牺牲“李树”时,一定要咬住敌方的要害部位,使敌方不明真相,不能了解我方的意图和主力部队的方位。使我方得以抽出主要力量,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奋斗。千万不要把“李树”死死缠在敌方无关轻重的位置上。
(2)我方投出的“李树”,换回来的一定是更多更甜的“桃树”。不能干“本利”相当的事,也不能干“获利”太小的事,更不能亏本,必须获利,还要获大利。
(3)选择“李树”时,要十分小心,被选中的“李树”思想要坚定,志向要远大,精神要高尚。因为这类牺牲往往会很大,不仅损失物质利益,还要损失名誉地位,甚至把所有的一切都损失得干干净净,最后,能不能达到目的还不能十分肯定,选好了“李树”,事情才会办得一帆风顺,选不好“李树”反而会招致全局的失败。
管理心理学讲到目标理论时,常常讲到,在实践活动中,并非人们所有的动机都能实现,目标都能达到。不管动机多么强烈,达不到目标的行为是经常发生的。这时,人们往往会寻找另外的“过渡目标”,绕道而行,或者寻找“代替目标”,通过达到“代替目标”,达到最后的目标。“李代桃僵”中的“李”,就是实现最后目标的代替目标的一种。
找到一个什么样的“代替目标”,对于人们的行为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如果“代替目标”符合需要,将会极大地激发人们活动的积极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奋斗。实现了它,往往不亚于实现原来的预定目标,完全可以使人情绪振奋、信心倍增,有益于身心健康。如果找不到合适的“代替目标”,就可能因为完不成预期任务而感到精神颓丧、信心降低,个别严重的,还可能精神失常。
“代替目标”的地位与意义,随着情况的变化而不同。大的可以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亡,小的可以关系到个人的身家性命和财产安危,再小的关系到一项具体工作能不能顺利地完成。
“代替目标”的具体指向也随着各种条件而经常变化,有时,“代替目标”是一项具体任务;有时,“代替目标”是某一个人;有时,“代替目标”是某一事件;有时,“代替目标”是自己,不管“代替目标”是什么,是不是选准了,都具有决定性意义,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本计中的“李树”是“代替目标”的一种,我方寻找的“代替目标”,不仅仅是这样一种“李树”,而且还应该是能够代替一时难以找到的更大的目标,给敌方提供的“代替目标”,才是这种“李树”。把它推到第一线,我方得以转移视线,朝向更大的目标,完成更加重大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