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别序

文殊师利菩萨不二法门有众多经典,现在先选出两本诠释其密意。所选两经为《文殊师利说般若会》及《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两经全名见内文,此处只用简称)。

选这两本经的缘故,是由于两经所说彼此可以融汇。

文殊说般若波罗蜜多,是由不二法门来说空性,因此并非只说“缘生性空”,更不是由缘起来说诸法空性。然而,他的说法与“缘生性空”亦无相违,于不二法门中,由缘生而成为有的只是现象,这些现象不能执为实法,因此一切诸法本体为空。与空相对,则是执现象为实法的有。如何超越有法,即是于不二中离一切相对,因为凡执现象为实法必依相对,倘若超越相对,即成不二,是即于不二中超越有法。

当超越有法时,倘若要追究一切诸法的自性,不二法门便说之为“本性自性”,亦即一切诸法以其本性为自性。所谓本性,即是佛性,亦即如来智性,因为一切法都是如来智境上的自显现,所以一切法的自性,其本性便是如来智性。此如镜中影像,其自性必为镜性,这镜性便是镜影的自性,所以说为“本性自性”。这原是释迦的说法,在本丛书中,即有《〈无边庄严会〉密意》一书,说“本性自性空”的密意,读者可以参考。

由不二来说空性,即佛家所说的毕竟空、究竟空。因为对于空及空性有种种说法,然而却都没有由本性来说空性。可以说,本性自性空其实即是佛二转法轮时说空的密意,正由于本性自性空,才能说一切诸法如梦如幻。梦与幻亦是现象,在梦境与幻境中现象亦成为有,但若检讨其本性,若依现象来说,不妨说是梦性与幻性,但若依其本性,便是“本性自性空”,所以如梦如幻即是空性。能如是知,便知如梦如幻的密意,同时亦知毕境空的密意。

正因为识境中一切诸法的自性即是本性,所以本经便另有一个主题说离因果,这不是否定因果,只是因为识境中一切法本性自性空,是故识境中的因果,亦必须说其自性为本性,当知本性即是不可思议佛境界时,自然由不二而超越因果,亦必须超越因果才能现证深般若波罗蜜多。

这样,便引导到《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这本经先说佛境界,然后说入佛境界的观修。

说佛境界,即说佛内自证智境界。佛内自证智即是如来法身,亦即法界,因为身、智、界三无分别。如实而言,身、智、界三者其实都是施设,所以要施设,只是为了方便言说,若不施设这些名言,于说法时即无可表达,反正便是这样的一个“境界”。甚至我们说“境界”这名相时,亦未如实说出实相,但我们却不能不用“境界”这一名词,来表达佛所现证。

不过,佛内自证智境界亦非与识境了不相关,在这境界上,有种种识境随缘自显现,因为这智境有令识境自显现的功能。这在不二法门中,便可以说为智境与识境不二,当说如来藏时,则可以说此为智境与识境双运的境界,是即如来藏。文殊师利说佛境界,即依此而说。

然而本经并非只说不二法门的法义,它还有很大的篇幅,说由观修悟入佛境界之所行,这便是本经的第二部分。在这部分,又再分为两份。先说不放逸行,行者必须以不放逸行为前行,然后才可以入经中所说的菩萨道。是故说不放逸行与说菩萨道两份,实为学佛的人所须知。无论依什么宗派作观修,都应该认识文殊师利所说。

文殊师利于说此两份菩萨行时,许多处并未依不二而说,如说“头陀功德”,即依识境而说,此即因并非全为已登地的菩萨说法,实亦同时为欲入菩萨道的初机而说,是故即不能唯依不二而行。

如上所说,便知道我们为什么将此两经合成一册,说其密意。望读者能依此脉络来理解文殊所说的密意。是为序。


2012年9月 JweT/MYKRXeB8zGxMonwh02P4lupeP6ARLYEjp6e/Al/QeDdYhj64dBSAO2jerM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