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6节

入侵苏联

但是,在那个时候,征服巴尔干和克里特岛、隆美尔进军利比亚、德国在伊拉克、叙利亚和波斯的图谋,以及最后于6月18日签署的《德土互助协定》,都只不过是希特勒用来加强后方和右翼安全,以便最终改变其行动路线的手段 。这些行动可能拖延了对苏联的入侵,但更有可能的是,德国最高统帅部已经决定再次依赖歼灭战略,初期攻击应该在苏联气候最有利的时候(6月中旬左右)发起。根据当时在柏林的瑞典记者阿维德·弗雷德伯格的叙述,最初的日期是6月12日;但是,由于匈牙利拒绝进兵苏联,为了进行一些小的调整,日期被推后到22日。对克里姆林宫进行政治上的奇袭是不太可能的 ;但是,战术上的奇袭是肯定的。德国人的计划是什么呢?

答案是:在英国得到充分的恢复、可以帮助苏联,以及美国参战之前,使苏联失去战争能力。 [1] 德国的计划不是占领整个苏联(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6)——那显然不可能。它也不想占领整个苏联的欧洲部分(不到苏联的1/4)。相反,德国希望夺取苏联西部的主要战略区,大大降低其经济实力,从军事上讲,一旦第三帝国夺走这些关键地区,苏联在面对德国时就显得无力。这意味着,德国在领土上的目标是将第三帝国的东部边境至少前推到列宁格勒——莫斯科——斯大林格勒——阿斯特拉罕,最远可以达到列宁格勒—伏尔加河一线。占领这些地区,将夺走苏联的如下重要战略区:

1) 列宁格勒:高度工业化的城市,最重要的波罗的海港口,通过铁路可以连接到摩尔曼斯克,通过斯大林运河和白海可以连接到阿尔汉格尔。

2) 莫斯科:苏联最发达的工业中心 ;苏联铁路枢纽;通过铁路连接到阿尔汉格尔,通过河流和运河连接到里海和黑海,跨越西伯利亚的铁路终点站。

3) 乌克兰和顿涅兹盆地 :广阔的农业、工业和矿业区。而且,由于乌克兰和克里米亚侧面与黑海相接,其港口控制着从罗马尼亚康斯坦萨到格鲁吉亚首府巴统的直接通路。

4) 库班河和高加索山:前者是肥沃的农业区,后者是苏联的主要产油区,供应全国90%的石油,仅巴库一地就占其中的70%。

占领前三处而不占领第四个地区是不够的;因为除非苏联失去大部分石油,否则她仍然是可怕的军事大国。此外,最重要的是德国缺乏石油。

因此,高加索——苏联首要的战略区——是德国的战略目标。但是在占领此地之前,必须首先削弱苏军的作战力量,这是德国的战术目标。所以,德国的问题是如何保持这两个目标的一致。

在对这个问题展开研究时,我们首先提出一个假设性的解决方案,然后随着最终作战行动的讲述,转向真实的事件;这样,我们就可以给后者提供一个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具体的大纲如下:

1) 占领中东,消灭土耳其。

2) 在里加——平斯克一线展开防御性行动,但不是静态的防守。

3) 在平斯克和德涅斯特河中游之间,向基辅、哈尔科夫、斯大林格勒发动攻势。

4) 在埃尔祖鲁姆和大不里士之间,向第比利斯、斯大林格勒方向发动攻势。

5) 一旦(3)和(4)在顿河流域会合,后者的交通线可以转移到黑海港口并北移到莫斯科,则(2)可以发动攻势,向西移动到莫斯科。

很明显,跨度如此之大的两个钳形(坎尼式)作战无法在一场战役里实施。因此,它们无法根据在波兰和法国已经证明成功的战略——歼灭战略。相反,它们需要的是消耗战略:长达两个或者三个夏季的多场战役。而且,这还要求每场战役都要充分地节省德军战斗力量,使最后一场战役能够根据歼灭战略进行。因此,在这个假设性的解决方案中,除了最后一场战役之外,所有战役的目标都不是歼灭苏联军队,而是通过夺走他们的石油使其瘫痪。正如拿破仑经常建议的那样,打击石油而非敌军明显是问题的本质,因为这使战术和战略目标达成一致。

德国的马尔科斯将军(他原来是施莱歇尔将军的参谋,后者在1934年6月30日的清洗中遭到暗杀)提出了和上述假设性计划形式相似的计划,但是在思路上有很大不同,因为它完全没有注意到石油。他的计划是从里加附近到德涅斯特河上游发动进攻,并从德涅斯特河向罗斯托夫方向发动一次大规模攻势,从那里北进莫斯科,最终从在里加和德涅斯特河上游之间攻击或者对抗德军的苏联军队后方发动进攻。

希特勒没有考虑这个计划,明显是因为他希望在美国参战之前,通过一场战役就解决苏联。在他的想象中,可以通过强大的闪电战来实现这一目标。苏联军队在芬兰的惨败,加上对布尔什维克的憎恨,很有可能使希特勒对敌人产生了不切实际的轻视,期待着自己的军队能够一举粉碎布尔什维克制度和军队。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影响了战术。

结果,他的计划是个折中手段,或者说混合了各种手段:

1) 进军列宁格勒和莫斯科,迫使苏军防御这些城市从而与德军正面作战,在战场上击溃苏军。

2) 向基辅、哈尔科夫、罗斯托夫、斯大林格勒推进,占领高加索油田。

3) 作为上述主要作战行动的附属,在列宁格勒以北与芬兰军队协同发动攻势,从普鲁特河上游与罗马尼亚军队一起发动攻势。

对莫斯科和基辅的军事行动可以比作拳击手左右开弓的连续猛击。莫斯科应该在冬天到来之前攻克,到时如果苏联人接受德国的条件,第二年高加索将从苏联分裂出来。这样,与假想中的计划相比,本末倒置了。希特勒不是在最后使用歼灭战略,而是从歼灭开始,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这种做法使德军在发动歼灭战之前就已经疲惫不堪。

为了初期的攻击,120个师 (其中包括17个装甲师和20个摩托化师)、3个航空队(共3000架飞机)组成3个集团军群,分别在列宁格勒、斯摩棱斯克和基辅方向展开行动:

北方集团军群 :冯·李布元帅指挥,包括布施将军和屈希勒尔将军的两个集团军,以及由霍普纳将军指挥的由4个师组成的装甲集群。

中央集团军群 :冯·博克元帅指挥,包括冯·克鲁格元帅、斯特劳斯将军和魏希斯将军的三个集团军,以及由古德里安将军和霍特将军指挥的两个装甲集群(共10个师)。

南方集团军群 :冯·伦德施泰特元帅指挥,包括斯图普纳格将军和冯·赖歇瑙元帅的两个集团军,冯·溯贝特将军指挥的德国-罗马尼亚集团军,以及冯·克雷斯特将军指挥的由4个师组成的装甲集群。

从北到南与上述集团军群对阵的是苏联的伏罗希洛夫元帅、季莫申科元帅和布琼尼元帅,目前还不知道具体的兵力。

对阵双方的部队肯定不是部署在一条连续的战线上的。相反,每条战线上由强大作战集群的链条组成,这些作战集群之间的联系是各自的空军部队,两国空军在攻防中与地面部队紧密协同,很少参与英国式的战略轰炸。

苏军的主要优势是预备队,主要弱点是其指挥,他们将过多的部队部署在靠近前线的地方,为敌人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的防御思路是,要阻止德国人,就应该在其进攻势头减缓时发动反攻。作为攻击一方,德军的优势是可以选择攻击点,他们的战术是依靠两翼包围分段攻破苏军防线。

6月22日(星期日)早晨——拿破仑在1812年的这一天渡过涅曼河,1815年退位——希特勒派出他的机械化部队,越过同一条河流。

在对苏军机场发动猛烈轰炸之后,攻击在拂晓开始,第一周里,冯·李布和冯·博克的集团军群以令人震惊的速度向前疾奔。26日,比亚韦斯托克以东的两个苏联集团军宣布投降;30日,里加陷落,接着是格罗德诺、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和明斯克,7月16日——攻击的第25天—冯·博克已经在华沙以东500英里(约805公里)的斯摩棱斯克作战,从华沙到莫斯科的道路已经走完了2/3。

不过,事情并不像波兰和法国那样。尽管表面上闪电战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苏联后方并没有出现很大的恐慌。6月29日,《民族观察报》的一篇文章指出“苏联士兵蔑视死亡,这一点远胜于西部的对手。忍耐力和宿命论使他们能够坚持到堑壕爆炸,或者陷入肉搏战。”7月6日,《法兰克福日报》也出现了类似的文章:“在德国军队闪电般的突破下,西部前线经常出现精神瘫痪,但是在东线的情况与此不同。在大部分情况下,敌军没有失去行动能力,而是尽其所能,试图包围组成德军钳形攻势的各个部队。”这是战争中的新战术;实际上,这种新战法出乎德军的意料,在9月份《民族观察报》的文章上对此作了说明:“当德军渡过布格河时,第一批攻击部队得以顺利推进;突然,后续部队遭遇猛烈的阻击,与此同时,前一批部队也遭到了来自后方的火力打击。只有极其严明的纪律,才能令防御部队坚守一个几乎已经丢失的阵地,对此人们不得不赞叹。”

阿维德·弗雷德伯格对此总结道:“德国士兵遇上了韧劲十足、忠于自身政治信条的敌人,他们竭尽全力地对抗德国的闪电攻击。”

不久,德国人就发现,苏联人显然没有像他们预期的那样将全部军队部署在前线。他们还发现,对苏军预备队兵力的判断完全是错误的。在此之前,德国的情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第五纵队的帮助。在苏联虽然可以找到对政府不满的人,但是没有第五纵队。和常规的战争一样,困难很快就成倍增加,其中一些已经被预见到了。例如,苏联的铁路必须改成欧洲大陆标准的轨距。尽管德国工程师们已经为此做了准备,但是由于推进太快,他们无法跟上脚步。同样,虽然苏联广阔的平原有利于包围战,但是这个国家对机动车辆并不友好。公路很少,路面总体上也很差。在当地很难找到石头来修路,一旦路面塌陷,支援纵队就会被耽搁。很快,在这种条件下的速度使德国人自食其果,将距离变成了一种武器,这种武器杀死的不是士兵,而是车辆,车上携带的正是士兵们赖以生存和战斗的物资。因此,在入侵的第一个月中,德军发现自己面对的是消耗战略,这种战略是由距离、气候和他们毫无准备的一个因素(训练有素的游击队)交织而成的。

弗雷德伯格写道:“苏联人对此(游击战)已经准备多年,积累了弹药、武器和食品供应,安装无线电台,并对士兵进行了系统的游击战术训练。当正规军撤退时,游击队立即投入工作……明显,他们是按照高层战略路线作战的。他们集中在重要的中心地区,在安全的区域建立自己的基地。”

马尔科斯将军提出的入侵苏联计划

FINLAND / 芬兰

L.Ladoga / 拉多加湖

Leningrad / 列宁格勒

Riga / 里加

DEFENSIVE / 防御

POLAND / 波兰

Pinsk / 平斯克

Kiev / 基辅

Don R. / 顿河

Stalingrad / 斯大林格勒

OFFENSIVE / 进攻

Volga R. / 伏尔加河

Danube R. / 多瑙河

BLACK SEA / 黑海

Tiflis / 第比利斯

GREECE / 希腊

Batum / 巴统

ANKARA / 安卡拉

TURKEY / 土耳其

Viipuri / 维伊普里

G. OF FINLAND / 芬兰湾

BALTIC STATES / 波罗的海诸国

MAIN RUSSIA ARMIES / 苏军主力

MOSCOW / 莫斯科

Minsk / 明斯克

RUSSIA / 苏联

Kharkov / 哈尔科夫

Dnieper R. / 第聂伯河

Dniester R. / 德涅斯特河

Rostov / 罗斯托夫

RUMANIA / 罗马尼亚

BULGARIA / 保加利亚

CAUCASUS / 高加索山

CASPIAN SEA / 里海

ISTANBUL / 伊斯坦布尔

AEGEAN SEA / 爱琴海

Erzurum / 埃尔祖鲁姆

Tabriz / 大不里士

尽管发动了一系列闪电战,但整个入侵作战仍是条理清晰的。冯·博克的中央集团军群发起了一次大规模的钳形(坎尼)运动,左翼从苏维埃茨克经过维尔纳和莫洛杰奇诺推进,右翼则从华沙经过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推进,两者在明斯克会合。7月10日,德国宣告获得一场完全的胜利,据称俘虏了323000名苏军士兵

冯·博克从明斯克出发,向别列津纳河(有几分神秘感的斯大林防线的一部分)推进。这条防线的优势在于其沼泽地形而非工事。博克的先头部队转向右方的勒佩尔和维捷布斯克,于7月16日到达斯摩棱斯克外围。接着,在斯摩棱斯克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坦克战,一直持续到8月7日。尽管德军声称俘虏了30万人,但是他们的损失也十分惨重,以至于无法实现进军莫斯科的时间表,他们在斯摩棱斯克保持防御态势,直到10月2日。

在明斯克行动的同时,冯·伦德施泰特的左翼部队越过喀尔巴阡山东进,布琼尼向卢茨克、布洛迪、捷尔诺波尔和切尔诺夫策撤退。但是,伦德施泰特的右翼直到7月5日才渡过普鲁特河。两路的推进都有意放慢,到达斯摩棱斯克时,苏联军队仍在1939年国界线的西侧。

伦德施泰特的左翼部队加快速度,7月底在沃伦斯基新城展开激战,8月10日,前线已经向东移到科罗斯坚、日托米尔和卡扎京。在南面,10日和12日之间,德军在乌曼取得了第一场大胜。同时,右翼部队占领敖德萨,冯·克雷斯特的坦克部队占领了尼古拉耶夫,接着由此向北,占领了克里沃伊罗格;于是,在8月24日,苏军炸毁了扎波罗热的第聂伯河大坝。苏军坚守基辅,冯·伦德施泰特要求增援。

在冯·博克于斯摩棱斯克休整时,冯·李布得到了增援;他发动攻势,从爱沙尼亚进入纳尔瓦和普斯科夫,于8月20日占领这些城市。10天以后,曼纳海姆元帅率领的芬兰集团军在他的北面占领了维堡(维伊普里)。

在斯摩棱斯克南面,冯·魏希斯的集团军和古德里安的坦克集团军推进到戈梅利,8月20日由那里转战切尔尼戈夫。这一推进迫使科罗斯坚以北掩护基辅的苏军后撤。与此同时,在基辅以南,冯·赖歇瑙的集团军抵达第聂伯河畔的切尔卡瑟,再往南,克雷斯特的坦克从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推进到克列缅丘格。

于是,9月11日到14日间,发生了整个战役中最大规模的行动——攻占基辅。古德里安向涅任推进,克雷斯特则向卢布林推进。9月14日,古德里安和克雷斯特在基辅以东120英里(约193公里)的洛赫维察会合。

在这场大规模的包围战中,德军宣称俘虏了665000人,不管正确的数字如何,毫无疑问布琼尼遭遇了灾难性的损失。他的残部向东撤退,冯·伦德施泰特跟踪追击,到10月底,他占领了库尔斯克——哈尔科夫——斯大林诺——塔甘罗格一线。

10月30日,冯·曼施坦因元帅猛攻彼列科普地峡,突入克里米亚,但是在塞瓦斯托波尔城前受阻。11月11日,克雷斯特的坦克部队占领罗斯托夫,结束了南方战役。同时,苏军指挥官进行了调整,季莫申科取代布琼尼指挥乌克兰的作战,朱可夫则接替季莫申科指挥莫斯科前线作战。

从9月中旬起,冯·博克得到了48个步兵师和12个装甲师的增援,古德里安回到他的麾下。此时,他共统辖约150万名士兵,10月2日,他出发前往莫斯科。

魏希斯和古德里安的集团军从戈梅利附近向奥廖尔进发;克鲁格的集团军从罗斯拉夫尔向卡卢加推进;来自斯摩棱斯克的其他两个集团军则向维亚济马和勒热夫推进,德军第9集团军在它们的左侧。

德军的推进从右翼特鲁布切夫斯克的一场大规模坦克战开始,随后是向奥廖尔的快速推进。在布良斯克,德军取得了另一场大胜,占领了维亚济马、勒热夫、梅丁和图拉。10月15日,德国装甲师猛攻莫斯科以西65英里(约105公里)的莫扎伊斯克,此后它们的势头逐渐减缓,在靠近莫斯科准备再次发动猛攻时,冬天来临,比往年早了三周,德军面临无法克服的问题,他们深陷纳拉和奥卡河的泥沼、加里宁(特维尔)和克林(莫斯科西北)的森林和沼泽,经过拼死奋战,12月5日,对莫斯科以西35英里(约56公里)克林的进攻逐渐减少。第二天,朱可夫元帅发动了猛烈的反攻。为了掩盖失败,德国最高统帅部于8日宣布,“从现在起,东线作战将因为苏联的冬天来临而受到影响。”

与此同时,冯·李布于9月中旬攻打列宁格勒,被苏军击退。他攻占了城东30英里(约48公里)的施吕瑟尔堡要塞,围攻列宁格勒。

从战略上,这场战役已经失败。苏军虽然遭到重创,但是并没有被消灭;德军未能占领莫斯科;也没有切断到阿尔汉格尔的铁路;没有占领列宁格勒;高加索山的油田仍然遥远。但是,苏联人遭到了沉重的打击,若不是冬天意外地提早到来,莫斯科可能已经失守。在1941年12月6日,胜负的天平并未倾斜。

考虑到如下的因素(按照重要性排序)——德军面对的巨大后勤困难;俄罗斯公路条件的恶劣;遭遇意料之外的抵抗;对苏军预备队的错误估计;任何时候德军装甲兵力都没有超过25个师——从6月22日到12月6日,德军的推进可谓是惊人的壮举。取得这一战绩主要是因为德军对坎尼战术的熟练使用。

德军迫使敌人进入了一些巨大的包围圈。明斯克包围圈有250英里(约402公里)深,两侧的长度也接近这一尺度。在开始运用这种战术时,基辅包围圈的北侧有120英里长(约193公里),正面有60英里宽(约96公里),南侧有240英里长(约386公里)——也就是说,其规模等于西部战线从杜埃到芒特(巴黎西北30英里,约48公里)、皮蒂维耶(巴黎以南30英里,约48公里),再到巴塞尔几英里范围内。因此,即使不考虑苏军的顽强作战,在这样大的包围圈里作战也将是旷日持久的:它们已经不仅是一个战场,而是整个战争中的一条小战线了。

入侵苏联,1941年6月22日~12月7日

GULF OF FINLAND / 芬兰湾

Vologda / 沃洛格达

Tikhvin / 季赫温

L.Peipus / 佩普西湖

Novgorod / 诺夫哥罗德

Schl sselburg / 施吕瑟尔堡

Narva / 纳尔瓦

G.of RIGA / 里加湾

Leningrad / 列宁格勒

Volga R. / 伏尔加河

Staraya Russa/旧鲁萨

Pskov/普斯科夫

Velikiye Luki/大卢基

Rzhev/勒热夫

Klin/克林

Riga/里加

Gzhatsh/格扎茨克

Moscow/莫斯科

Polotsk/波洛茨克

Vitebsk/维捷布斯克

Mozhaisk/莫扎伊斯克

Vyazma/维亚济马

Oka R. / 奥卡河

Dvina R. / 德维纳河

Lepel/勒佩尔

Nara R./纳拉河

Tilsit / 提尔希特(苏维埃茨克)

Vilna / 维尔纳

Medin/梅丁

Kaluga/卡卢加

Niemen / 涅曼河(内纳穆斯河)

Molodechno / 莫洛杰奇诺

Minsk/明斯克

Mogilev莫吉廖夫

Tula/图拉

Beresina R./别列津纳河

Roslaul/罗斯拉夫尔

Bryansk/布良斯克

Orel/奥廖尔

Gomel/戈梅利

Trubchevsk/特鲁布切夫斯克

WARSAW/华沙

Brest-Litovsk / 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

Pinsk / 平斯克

Kursk / 库尔斯克

Pripet R. / 普里皮亚季河

Chenigov/切尔尼戈夫

Korosten/科罗斯坚

Desna R./德斯纳河

Nyeshin/涅任

Lokvitsa/洛赫维察

Lutsk/卢茨克

Kiev/基辅

Lubni/卢布尼

Novograd Volynsk/沃伦斯基新城

Kharkov/哈尔科夫

Brody/布洛迪

Zhitomer/日托米尔

Tarnopol/捷尔诺波尔

Kazatin/卡扎京

Cherkasi/切尔卡瑟

Kremenchug/克列缅丘格

Uman/乌曼

Dnieper R./第聂伯河

Dnepropetrovsk / 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

克 Chernowitz / 切尔诺夫策

Krivoi Rog/克里沃伊罗格

Zaporozhe/扎波罗热

CARPATHIAN MTS./喀尔巴阡山

Stalino/斯大林诺

Taganrog/塔甘罗格

Rostov/罗斯托夫

Pruth R./普鲁特河

Nokolsiev/尼古拉耶夫卡

RUMANIA/罗马尼亚

Odessa/敖德萨

Perekop/彼列科普

SEA OF AZOV/亚速海

CREMIA/克里米亚

Sevastopol/塞瓦斯托波尔

Danube R./多瑙河

BLACK SEA/黑海

CONSTANZA / 康斯坦萨

LIMIT OF GERMAN ADVANCE 1941 / 1941年德军推进的界线

这些包围战术有时候不完整,大体上是因为缺乏越野运输手段。德军补给大部分采用轮式车辆而非履带式车辆;因此,补给纵队依赖公路,而由它们提供给养的坦克却不是。这种局限性本身就足以成为11月失去进攻势头的原因——当时公路开始塌陷。很有可能,拯救莫斯科的并不是苏联军队的抵抗(尽管他们的表现非常出色)或者天气对德国空军的影响,而是陷在德军战线之后的运输部队。

这场战役的影响是巨大的。到斯摩棱斯克之战时为止,看上去德国人很有可能实现其目标,苏联眼看要战败,为了给美国提供一个介入(作为调停人而不是交战国)的借口,他们在世界面前挥舞着《大西洋宪章》。

这场战役为英国本土和中东都提供了急需的喘息之机,在此期间,英国得以重整军备。埃及从两线作战中解脱出来。此时接替韦弗尔的奥金莱克将军可以集中注意力对付一个敌人。在美国,罗斯福总统和主战派利用了人民的轻信。对苏联的攻击被宣布为攻击美国的敲门砖。德国如何发动攻击?这一点没有说明;但是,这种谬论使管理当局得以倍增武备计划。

而且,未能攻占莫斯科为被占领国家的人们注入了勇气——特别是米哈伊洛维奇统治下的南斯拉夫——苏联游击队成为了效仿的榜样。正是无情的游击战和德国盖世太保,在欧洲建起了防御工事。此外,当冬天到来时,德国人中间也开始出现了失败的流言。这是德国大后方出现的第一个小裂缝,尽管这个裂缝还很小,但仍是根基开始动摇的一个征兆。

最后,在所有影响中,对德国陆军及其指挥部的影响最具灾难性。前者失去的气势难以挽回,在世界的眼中,这不再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军队。后者则完全被消灭了,在12月19日左右,希特勒首先免去总司令冯·布劳希奇和不赞成整个秋季战役的总参谋长哈尔德将军的职务,自任总司令,由约德尔将军和柴兹勒将军担任其副手。其次,陆军元帅冯·伦德施泰特、里特尔·冯·李布、冯·博克和李斯特,以及古德里安和冯·克雷斯特将军此时都失去指挥权。这种对将军的集体迫害是马恩河战役之后所未见的。

[1] 希特勒于1940年12月18日发出的第21号命令只是一个大概的思路,其关键部分是:

“德国武装力量必须准备好,在对英战争结束之前发动快速战役,打垮苏联。”

“应该发动大胆的进攻,以坦克长驱直入,消灭苏联西部的大部分苏军,阻止战备部队毫发无损地撤退到广阔的苏联领土上。”

“快速追击到苏联空军不再能够攻击第三帝国领土的位置。第一行动目标是保护苏联亚洲部分伏尔加河——阿尔汉格尔一线。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用德国空军消灭苏联在乌拉尔山残存的最后一个工业区。”(引自R.W.库珀《纽伦堡审判》,第98~99页) ogZrKCwXdMurNcZVW7IFYsdu8rHNIGhkh0WEnNG75dCi1g6QspACQDzgh23jYwU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