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6节

不列颠之战

在研究下一个战役——从战略上看是整个战争中最重大的一战——之前,我们先花一点时间回顾希特勒的政策,因为其中的一个缺陷现在已经突然变成了大坑。

1923年,兰茨贝格要塞中的一位囚犯正在深思德国最近失败的根源,他写道:“……只要对大英帝国的地图轻轻一瞥,人们就很可能忽视整个盎格鲁-撒克逊世界的存在。”几段之后,他在对结盟问题的考虑中写道:

“如果打算在欧洲取得一块新领地,那只能从俄国手中夺取,新的德意志帝国就应该再次开启过去条顿骑士团的征程……但是,对于这样的一个政策,欧洲只有一个可能的盟友——那就是英国……如果获得英国的友谊是必要的手段,那么任何牺牲都不为过。必须放弃对殖民地和海洋的野心,不能试图与英国在工业上展开竞争。”

10年后此人手握权力之时,毫无疑问,他渴望赢得英国的友谊。无法做到这一点的主要原因显然是其经济体系对英国造成了猛烈的冲击。这让英国不能成为盟友,而是成为敌人,对这个敌人的能力,他在1923年时就丝毫没有低估:

“因此,只要英国的政府和民众精神中表现出那种无情与坚韧,她就将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盟国,这种特质使之能够在参加的任何艰苦战斗中赢得胜利,不管这种战斗要持续多长时间,或者为了胜利需要做出多么大的牺牲;即使与其他国家相比,真正的军事装备全然不堪使用,她也不会屈服。”

在他的观点中,友好的英国已经证明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盟国”,那么他就应该意识到,敌对的英国将是最危险的敌人。 因此,他的战争策略应该以击溃英国为中心。克劳塞维茨是怎么说的呢?

“我们可以……将此作为原则:如果可以通过征服一个敌人将所有敌人制服,那么击败这个敌人就肯定是战争的目标,因为我们所打击的是整个战争的重心。”

显然,希特勒面对的“主要敌人”就是英国,因为她曾是菲利普二世、路易十四、拿破仑和威廉二世的主要敌人。但是,1940年6月,他却发现自己无法“打击整个战争的重心”,因为他的歼灭战略势头已经被20多英里(约32公里)宽的英吉利海峡阻遏,在他的战略计划中还没有考虑如何渡过海峡。在对大英帝国的地图匆匆一瞥时,他忽略了多佛尔海峡。

如果渡过英吉利海峡是难以克服的问题,希特勒就不应该发动战争。如果不是,那么他应该在发动战争之前准备好解决方案。可是他没有。因此,由于他的歼灭战略现在遇到了阻力,唯一的道路就是重新估计该战略的价值。

希特勒面对的局面已经指出了这条道路。英国现在是他唯一的敌人。她已经失去了在欧洲大陆的立足点,以及发动大陆战争所必需的作战力量——法国军队。而且,她失去了法国舰队的帮助,由于意大利此时已经参战,她还失去了地中海的控制权和到达埃及的海上通路。因为德国空军和U型潜艇已经从北角延伸到比达索阿河,英国还必须面对严密的海上和空中封锁。

孤立的英国不可能赢得战争,但是可以使战争持续下去。因此,在她找到新的盟友之前,面临的问题纯粹是防御性的:捍卫其本土和埃及,后者的重要性不在于苏伊士运河,而在于它是欧洲打击距离之内剩下的唯一海外基地。如果失去这个基地,整个北非将落入德国和意大利之手。西班牙也可能被迫参战;土耳其将被消灭,通过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进军俄罗斯的通路也将打开;最终,英国将处于绝望的境地,美国对其提供支援的热情也将降到冰点。如果发生这些事情(这并不是不可能的),英国只能接受和谈,因为没有美国的经济支援(美国和英国的中西部各郡一样,都是英国的重要战略区),她就失去了继续战斗的意志。

为什么希特勒不采取这一行动路线?最可能的答案是,希特勒和他的幕僚们拥有的是陆地型思想,而不是海洋型思想 [1] 。他们无法体会,迫使英国退出战争的唯一方法是间接打击而非直接打击——也就是说,通过消耗战削弱这个孤岛的安全性,而不是通过突击来挑战她,对于后者,德国并没有任何准备。但是这意味着用消耗战略代替歼灭战略——这种战略对于他们的整个军事教育来说都很陌生。

因此,希特勒做了两件事:7月16日,他写信给总参谋长、陆军元帅凯特尔和德军最高指挥部参谋长约德尔将军:“由于英国在军事上毫无希望的局面下仍没有表现出任何让步的意愿,我已经决定准备对英国的登陆作战,如果必要则实施之。目标是……消灭英国本土实施对德战争的基地。整个行动的准备必须在8月中旬完成。”

三天以后,他在国会发表演说,在使国会成员确信德国能够承受长期战争的压力之后,他再次打开了和平之门:“在这个时候,我觉得呼吁英国诉诸理性和常识,不仅是出于我的良心,也是我的职责……我看不出这场战争必须持续下去的理由。”

从上述命令和讲话来看,以下三点很明显:

1) 希特勒希望与英国和谈。

2) 如果英国拒绝,他将发动直接进攻。

3) 如果被迫这么做,他没有成功的把握;因此,不得不面对持久战的可能性。

因为丘吉尔先生和他的政府对这一呼吁不予理会,木已成舟,德国在西欧的歼灭战略进入了宿命的最终阶段。

入侵英国的行动完全出于直觉,而非缜密的计划:在多佛尔和朴茨茅斯之间登陆两支部队共25个师,切断伦敦与西部的联系。 在指定时间(30天)内将这一思路转化为行动计划对希特勒来说也许不算荒唐,但是在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对于凯特尔和约德尔来说 ,这完全不可能 。首先,没有专门设计的登陆舰艇,因此不得不收集驳船和内河船只;其次,这些船只只能在绝对平静的海况下渡海;第三,为了运载坦克、火炮和车辆,必须进行复杂的改装;第四,各部队都没有经过两栖作战训练,参谋们对此也没有经验;第五,德国海军深深知道,他们无法与英国海军匹敌;最后,德国最高统帅部似乎坚持,即使德国空军成功地击溃皇家空军,也无法阻止皇家海军攻击海上的登陆部队。次年,德军在克里特岛海上登陆中的失败证明了这一点。

因此,这项计划从一开始就摇摆不定,相信这一计划的只有戈林,他坚信拥有2750架战机的德国空军可以消灭皇家空军并瘫痪英国舰队。这种不坚定的情绪愈演愈烈。因此,8月16日,也就是准备阶段的第30天,提出的行动日期为9月15日。到9月3日,“Z日”又被定在9月21日。9月17日行动又进一步推迟,19日下达的命令则是分散集中的船只,以避免在空袭中损失。最后,在10月12日,登陆行动被推迟到春季。

除了当时无法解决的后勤和技术困难之外,登陆行动一拖再拖的另一个原因是德国空军空中打击计划的前半部分(消灭对手的战斗机部队)遭到了彻底的失败。有趣的是,德军的尝试严格地遵循了杜黑提出的步骤:

1) 8月8日~18日:攻击护航队和沿岸目标,吸引英国战斗机参战并消灭之。

2) 8月19日~9月5日:集中攻击战斗机所在的内陆机场,摧毁地面的飞机并吸引战斗机参战。

3) 9月6日之后:攻击城市,特别是伦敦,以摧毁粮食库存和市民的意志。

迎战这些攻击行动的是英国战斗机部队总司令、空军元帅休·道丁,可供他调派的有59个战斗机中队,尽管胜算不大(敌机数量占据优势,大部分时候超出一倍以上),但是却粉碎了德军的进攻,使其在战争期间再也没有发起过全力以赴的空中战役。

除了巧妙地应用数量处于劣势的部队,道丁元帅还有如下的优势:战斗机部队是专为这类防御性作战而设计和训练的,而他的敌人竟然愚蠢到没有发现这一点。因为主要的战斗发生在战斗机之间,英国的“喷火”式飞机爬升速度高于德国的梅赛施密特飞机,前者通常占有明显的优势。最重要的是,道丁拥有“二战”中最强大的空中奇兵——也就是罗伯特·华生-瓦特爵士发明的无线电定位设备(雷达)。利用这一手段,他可以知道敌机何时出动、兵力和准确的方向。因此,尽管数量上处于劣势,他通常都能在决定性的地点集结优势兵力。

到10月12日,由于遭到巨大的损失 ,希特勒“在西欧确立和平,以便在不用担心后方遭到攻击的情况下发动对苏战争”的计划显然已经失败。尽管此时他征服了波兰、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和法国,但是还没有打倒整个战争的“重心”,因此,他的庞大计划的主要目标仍然没有实现。

希特勒的失败不全是因为英国战斗机和飞行员优于德国,也不是因为无线电定位设备倍增了前者的力量(尽管确实如此),而是因为杜黑的制空权理论基于一个谬论——战争可以通过轰炸取胜。

历史上没有任何事例支持这一论点,因为历史一再说明,除非轰炸之后突击或者占领随之而来,否则它对士气的打击只是暂时的,轰炸就像药物,不管对身体带来多大的损害,连续“用药”对士气的影响只能是越来越小。

这场战役中有许多战术上的教训,胜利的一方注意到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在1942年9月20日的《星期日纪事报》上,休·道丁爵士写道:“当然,防守一方具有根本的优势,这种优势随着攻击者和目标之间的距离增加而增大,在两个距离遥远、可以自给的对手之间发动远程空战将导致僵持,似乎并不是一个不合理的假设。”

但是,英国空军并没有吸取这一教训,它仍然继续坚持将所有空中力量用于“战略轰炸”。正如后面我们将会看到的,这种谬误不仅使战争旷日持久,还使此后的“和平”对英国无利可图,给整个世界带来了灾难。

[1] 对此必须指出,戈林迫切要求继续攻击英国,1940年冬季,他催促希特勒阻绝英国到地中海的通路。他建议动用三个集团军群。第一个通过西班牙占领直布罗陀;第二个入侵摩洛哥并占领突尼斯;第三个则突入巴尔干半岛,占领达达尼尔海峡和安卡拉,然后推进到苏伊士。希特勒考虑了这个计划,但是觉得英国没有屈服,“她必然和苏联签订了某种秘密协定”,因此,必须先对付苏联。最后,1941年3月,他相信苏联怂恿南斯拉夫对抗轴心国,“英国军队在希腊的出现证实了他对英苏秘密协定的怀疑”,他最终决定搁置戈林的计划,首先对付苏联。战后,1945年9月17日,凯特尔对弥尔顿·舒曼说:“我们不应该进攻苏联,而应该封锁地中海以压制英国。行动的第一步是占领直布罗陀。这是我们失去的又一个重大机会。”(参见《西线的失败》第55~58页,和《齐亚诺日记》,1947年出版,英文版第286页)。

根据陆军元帅冯·伦德施泰特的说法,希特勒似乎期待与苏联的战争持续不超过10周(同上,第65页),齐亚诺伯爵在他的日记(第360和559页)中写道:“德国人相信,战争将在8周内结束。”因此,希特勒似乎考虑,在苏联投降后还有充足的时间对付英国。 FKfEtT0+5gIyZnPkVNd02p1hTwo/6q5xTKjA61eAkK1B2x+8yVgzi6+4CVuHoYO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