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课堂是触及理智和心灵的地方

几年前,一位教师朋友曾对我诉说过他的苦恼,他认为自己在教学上非常努力,每次备课都十分精心,可是效果却事与愿违,学生们不喜欢听他的课,上课时心不在焉者有之,做小动作者有之,这让他既苦恼又困惑。我看了看他的教案,没有多大问题,就决定帮助他从课堂上寻找原因。

经过几次听课之后,我找到了答案。我发现这位教师上课时眼睛一直朝上,只有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他才偶尔朝学生站起来的方向观望一下,但很快他的视线就又转移到天花板上去了。学生回答完毕之后,他常常没有反馈,就匆匆进入了下一个教学环节。也就是说,他的眼睛大多数时候是看着天花板,而很少与学生进行目光的交流,更谈不上思想的交流。我想这大概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尽管老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态度都相当不错,但他满脑子只有自己的教案,只想到让自己能够顺利完成教学环节,却毫不顾及学生是否可以接受,是否愿意接受,从不关注学生的思考,与学生缺少应有的交流,谁又愿意总是听一个这样的人自说自话呢?而且是日复一日,谁又有这样的耐心呢?

我对这位教师坦率地谈了我的发现和想法。他有些半信半疑,不能确定是否这就是他不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最后,他还是决定试着改变一下。后来,他开始在课堂上有意与学生多作目光交流,并且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热情的反馈,令人欣慰的是,情况果然渐渐发生了变化。开始时学生们有些惊讶,有些不太理解老师的变化,但渐渐地就开始接受他和他的课了。

后来,我再次走进了这位教师的课堂,情况的确令人振奋。我不仅看到了师生之间目光的交流,而且还看到了在这种交流的背后那种师生之间心灵的撞击。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思想与心灵的接触,是教师具备教育素养的第一个标志:

教育素养这一重要品质的第一个标志,就是教师直接触及学生的理智和心灵。真正具有这种宝贵品质的教师,他的讲课就像在跟学生进行议论。他不是拿真理来进行说教,而是跟青少年一起谈心:他向学生提出问题,吸引他们来一起进行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本身是一位十分优秀的文学教师,还任教过数学,更上过无数次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不同主题的道德教育课。我们从苏霍姆林斯基描述的这些非常详尽的课例中,可以发现他十分注重教师在课堂上能否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否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与思维发展规律展开教学;他强调课堂教学不是把预先量好、裁好的衣服纸样摆到布上去,一个好的教师应当把握课堂教学发展的逻辑,洞察学生脑力劳动的细微变化,要善于对计划作出适当的改动。真正的优秀教师,他的课堂教学不仅是传递知识,和忠实地复述已经设计好的内容,他更是在直接触及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没有理智和心灵的撞击,教师的教学就变成了知识的灌输,变成了教师在拿真理进行说教,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成了没有判断能力的、对知识与真理的仰视者和膜拜者。

当有人试图强调知识学习的理性来为自己无视学生心灵进行辩解,苏霍姆林斯基的态度是果决的:

请你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

原来,学习就是心灵的接触,因为只有心灵方能直达心灵,知识的传授也不能脱离心灵的轨道。当我们把学生看作活生生的人,就会发现在理性与感性之间,并没有我们想象的截然的界限,而是彼此交织,互相穿越,成为人学习知识、认识世界、反思自身的共同疆域。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力求触及学生的理智和心灵,这不仅是课堂教学本身的需要,也是教师素养的重要体现。反观我们当下许多教师的课堂,还远远未能达到苏霍姆林斯基所提倡的“直接触及学生的理智和心灵”。以我个人有限的教育教学经验而言,我在课堂上感觉最难的地方正在于此,这也成为我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

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做到在课堂上能够触及学生的理智和心灵呢?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师要精通自己所教学科的教材。只有精通教材,教师在课堂实施中才能有精力、有能力关注学生的思维与兴趣,才能根据课堂实施的实际情况及时、恰当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进程。反之,若教师对教材缺乏深入的理解,或者对本学科知识没有更加开阔的视野,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就只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材上,放在已经预先设计好的计划中,他与学生的思想与心灵的交流就会随之大大减少。我想,那位总是把眼睛望向天花板的教师,在未能触及学生理智与心灵这一现象的背后,实际上也折射了教师对教材把握的不足,使他的精力只能放在对教材和教学设计本身的思考上。归根结底,还是教师教育素养缺失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十分赞成那种谈心般的上课方式。他认为,真正具有教育素养的教师上课时就像与学生进行谈心,教师只不过提出了一个展开讨论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讨论过程就是师生谈心的过程。我以为,这是一种真正的无痕的教育教学方式。经验证明,当学生没有意识到你在教育他、你在教给他学习某种知识,这样的教育教学往往会取得最好的效果,也是教师教育教学技巧的最高体现。

苏霍姆林斯基本人的授课方式正是体现了这一理念。他在备课时总是非常迫切地感到,必须在思想上非常明确自己在同谁说话。只有这种深入心灵的、谈心般的教学方式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因此,他提醒教师,要让孩子们忘掉现在是在上课,不要让他们想到,教师在对他们进行教育,在教给他们学习某一种知识。苏霍姆林斯基曾描述了一位校长听一位几何老师上课的情景,说的正是这种高度的教育教学技巧。这位几何教师的课是那样让人入迷,连听课的校长也在不知不觉中与学生一起思考,一起讨论,以至当教师询问学生谁能回答这个问题时,校长竟然举手说:“我!”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这才是真正的艺术,这就是直接触及了学生的理智和心灵。的确,要达到这样的教学境界,若没有对教材、对本学科知识的精通与开阔的知识背景,是难以想象的。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教师如何才能达到这样的教育教学境界,如何才能具备这种对教材、对本学科知识的精通与开阔的知识背景呢?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那就是教师读书。提倡师生读书,是提高教师素养与突破教育教学难点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也是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的一个观点。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信条,也是他在写给教师的教育遗嘱中郑重提到的一点。由此,教师读书将最终成为改善自身课堂教学现状的主要依赖。只有这样,课堂才不会成为现成真理的灌输与接受的地方,才会成为人感受自身理智的存在、实现心灵交流的地方。 rb9edSOCpElj734SceBAWMbK6UUwpAQYsX9p+yzKX0t8/BGV1yFF/t5zjNmZPZq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