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教学是教育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

我这个迷恋文字的人,读到令人迷恋的文字必然是流泪。有时是出于感动,有时是出于惊喜,有时则说不清道不明,眼泪就悄悄地流了下来,似乎唯有眼泪才能流泻出心中的百般感触。那天给一群孩子上读书课,朗读了日本作家有岛武郎的小说《一串葡萄》,我的眼泪终于流下来的时刻是在读到小说的结尾——

从此以后,我比以前变好了,不像以前那么害羞了。每逢秋天,葡萄成熟的时候,我总是格外怀念老师,怀念老师那托着葡萄的美丽的手。

正是这双托着葡萄的美丽的手,使得那个极为害羞又做了错事被人当场抓住的孩子,永远地怀念、感激。小说中的这个孩子,因为克制不住对同学吉姆那盒漂亮的图画颜料的欲望,终于趁人不注意悄悄地拿走。可是他很快便被抓住了。当羞怕万分的他被送到老师面前,老师面对已经认识到错误的他,没有责备,而是从窗外的葡萄藤上剪下一串葡萄给了他,让他在办公室里平静下来。第二天,当依然羞愧的孩子来上学时,老师又让吉姆与他成了好朋友。两个好朋友一齐开心地分吃了一串老师刚刚剪下来的晶莹的葡萄。

我也仿佛尝到了那葡萄的甜味,那是一种令人忍不住要流泪的甜味,每一颗向善的心都能够尝到的甜味。而那位托着葡萄出现在孩子面前的女教师,就是一个天使。

我想说,这就是真正的教师,真正的教育。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够教育人。

苏霍姆林斯基讲了一个叫阿纳托利的男孩的故事。阿纳托利却没有像有岛武郎笔下的男孩那般幸运。他个性羞涩,学习成绩不好,老师和同学都不曾关心过他内心的苦恼,还冤枉他撕掉了学校图书馆里那本图画书上的彩画,校长命令从借阅名册上勾掉了他的名字,从此他再也没有资格借阅图书,还要蒙受来自同学和教师的羞辱。他一天一天地忍受着折磨,在学校生活的每一天都变成了可怕的受难。后来,阿纳托利终于承受不住出走了……

在这两个起因相似而结局完全不同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不同的教育、不同的教师对孩子心灵所造成的重大影响。应该指出的是,这不仅仅是一个师爱的问题。我们不能把教育中出现的许多失败笼统地归结到缺乏师爱上,如果教育工作中只要有爱就行了,教师就成了苏霍姆林斯基曾批判过的没有文化的保姆。我们必须把教育中出现的这些复杂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在事情还没有发展到非常严重之前,阿纳托利的老师更看重的是他的学习成绩,一旦他的成绩总是不及格,女教师就对他所有的一切产生了怀疑。她不喜欢他,不信任他,更不关心他内心的苦闷。她的态度使得班里其他同学也来嘲笑阿纳托利,冷漠地对待阿纳托利。在这样的环境中,阿纳托利把哀怨、惊恐和屈辱深深地埋在心底。终于有一天,他离开了这个对他来说无比冷酷的地方。对于阿纳托利的老师,她最初对这个孩子的不满起因于他的不及格的成绩,进而发展到对这个孩子全部的否定。在她的内心深处,成绩是第一位的,其他则是次要的,不值得关注的。那么我们推导下去,在这位教师的心里,教学是主要的,而教育工作中其他的方面,则处于次要的、从属的地位。应该说,这是她对阿纳托利的教育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

对此,苏霍姆林斯基在致阿纳托利所在学校教师的公开信中,明确表达了一个观点:教学,首先是教育,是人的个性的道德形成,没有什么脱离教育的“纯教学”。也就是说,与教育毫无关系的教学是没有的,也是不可能的,不应当有的。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让学生领会知识里的思想,它更应该是站在孩子面前的把这些知识和思想带进课堂的教师。他打了一个比方来说明教育与教学的关系:

教学,这只不过是广义概念的教育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而已。教育中没有主要次要之分,犹如在构成美丽花朵的许多花瓣之中没有主要花瓣一样。

的确,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生涯中,他首先关注的不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他甚至从来不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他对学生所进行的教育工作,首先是关注他的心灵,他把保护孩子免受苦难的煎熬看成是教师最重要的使命。成年人偶尔说出的一句话,或者一次偶然的沉默,都会像锋利的刀子一样伤害孩子。因此,小心翼翼地保护这些柔弱的心灵是教育中最复杂、最重要的任务。只有这样,教育这朵花才能开放得鲜活美丽,也只有这样,教育中的那片花瓣——教学,才能鲜活美丽。因此,必须改正教育工作中这种极端功利、片面的认识。

我们当教师的人应当记住:对于每一个学习困难的儿童,不管他已经被耽误到了什么程度,我们都应当让他在公民的、劳动的、精神的生活道路上站住脚。

面对那些由于各种原因而学习困难的孩子,我们要做的绝不仅仅是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也不仅仅是教会他们生存,我们还有更高的目标,那就是教育不仅要供给他一块够吃的面包,而且能给予他生活的欢乐与自尊。这让我们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行为:我们究竟有没有关注到孩子的心灵,我们所做的一切究竟能不能帮助孩子树立生活的信念,让他体验到生活的欢乐和作为人的尊严?甚至我们必须回答:我究竟有没有把这些孩子当作“人”来看待,而不管他已经被耽误到了何种程度?

朱自清先生在春晖中学任教时,就已经对这种教育上的短视与功利行为提出了批评。一贯平和、有风度的朱先生,一旦谈及与此,也忍不住内心的愤懑了:

我觉得“为学”与“做人”,应当并重,如人的两足应当一样长一般。现在一般号称贤明的教育者,却因为求功利的缘故,太重视学业这一面了,便忽略了那一面;于是便成了跛的教育了。

是的,只重“学业”不重“做人”的教育就是“跛的教育”,而“跛的教育”又如何能够走远呢?教育中的功利虽不能完全剔除,但是教育更应该有超乎功利上的事,那就是教育学生做一个真正的人。事实上,朱自清先生便是用自己的一生真正践行了这一信仰。他不仅用自身的学养和才华教给学生怎样求知,他更用自己的人格与气节教育了学生怎样做人。

其实,苏霍姆林斯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这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不仅凭借着渊博的知识给孩子以营养,他更用自己高尚的道德风貌深深地影响着孩子,也影响着世界上每一个教师,他本身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我极爱苏霍姆林斯基遗留下来的不多的几张照片。我爱看那双眼睛,那双眼睛也在凝视着我,那么深邃,满含着慈爱、理解、同情、悲悯…… uhJNoWpJnx6sxTjVl12GVh7tpj76MxOThLVi/XA4F1TmeJjvrLwob8HqWDxO3wB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