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教师不写何以教学生写

读苏霍姆林斯基浩如烟海的著作,你绝不会感到厌倦。因为那一个个感人的教育故事总是击中了每一颗存有善意的心灵,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深深的悲悯总是让人感到温暖、纯净,那一幅幅生动的童话般的教育场景又总是那么让人心驰神往,感慨万分。这一切,使这些文字完全超越了一般的教育理论著作,我们从中更看到了大写的、活生生的人,看到了人是怎样在真善美的环境里接受着真善美的教育。而抒写这一切的,是一支流淌着爱意和虔诚的笔,是一颗始终在跳动着的、充满了智慧与真情的心。

作为一个对文字极端敏感与挑剔的人,我极爱苏霍姆林斯基的文笔。这自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这些著作的译者。阅读这些堪称美好的文字,我觉得苏霍姆林斯基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心理学家,他同时又是一个极为出色的作家和诗人。我们从那一个个感人至深又深受启发的教育故事中,不仅可以看到超人的教育智慧和伟大的悲悯之心,也可以看到苏霍姆林斯基非凡的笔力。为了对不同阶段、不同境遇的孩子进行教育,苏霍姆林斯基不仅给孩子们推荐阅读乌克兰、俄罗斯等著名作家的优秀作品,他还亲自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小说。这些作品在孩子们的心里播下了一颗颗种子,那是美好与善意,是智慧与创造,是意志与信念……

我是多么迷恋这样的情景:在四月的一个清晨,当古老的山冈在雾气中若隐若现地颤动,村子隐没在果园里,田野一望无际,山峦和林带变成了迷人的蓝色,苏霍姆林斯基和孩子们一起来到田野,听云雀歌唱。空气变得格外清澈洁净,地面上飘荡着银白色的蛛丝,远处响起云雀银铃般的歌唱……苏霍姆林斯基给孩子们朗诵了自己创作的关于云雀的童话。孩子们听得那么入神,他们很赞成眼前这个大朋友的新奇想象:

“云雀,它是太阳的孩子……”

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带领“快乐学校”的孩子们一起进行文学创作的情景。

苏霍姆林斯基以自己的创作来引导孩子怎样用恰当的、美好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他认为这样做是非常必要的。他对一些语文教师所教的孩子不会写作文感到遗憾。他批评了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做法:要么给学生一些从教学法参考书里抄来的现成的范文;要么就要求学生完全独立地写作文。他认为这样教学,当然是毫无结果。究其原因,就在于——

因为这样的语文教师自己从来没有试着写过一篇描写春天的雷雨或者正月的暴风雪之类的作文,学生也从来没有听到他谈过自己的切身体验。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让他们用最完善的教学方法教上七年,也不会有任何效果。

想起了汪曾祺先生回忆沈从文在西南联大教他们写作的情景。沈从文先生教写作,常常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很长的读后感,有时评析文本得失,有时从这篇习作说开去,谈有关创作的问题,往往是见解精到,文笔讲究。这样的读后感有时竟比原作还长,学生读了自然受益匪浅。沈从文以自己对创作的理解和经验教学生写作,可谓现身说法,极有说服力;同时又能极其准确地指出每个学生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这是不会写作的教师很难做到的。汪曾祺本人就在这样的教诲中获得了创作的某些真谛。对此,著名学者商友敬先生甚至有过这样一番评价:

沈从文对汪曾祺的影响太大了,甚至可以说,没有沈从文就不可能出现汪曾祺,汪曾祺晚年的辉煌有着沈从文的影子,而到了辉煌时期的汪曾祺还不忘写文章回忆他的恩师沈从文。

其实,教师以身示范是一种非常朴素的教学方法,意在强调教师的一次示范,其作用胜于多次口头说教。虽然这种方法不见得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但却说明一个教师本身的业务水平将会对学生产生根本影响。很难想象,一个写字歪歪斜斜的教师,他的学生能写一手漂亮的汉字;同样,一个不会写文章的教师,他也必然不知道该怎样帮助学生写出好的文章。因为他既看不出文章的“好”,也判断不出文章的“差”,更难以找到解决“差”的方法。天长日久,他的学生也必然丧失了弘扬“好”、改变“差”的能力。

作为一个喜欢涂抹文字的人,面对当下学生写作面临的普遍困难,我经常思索: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诚然,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阅读量少、生活单调是一个主要原因,但另一个往往被人忽视的原因是:教师没有激发起学生对写作的热爱,学生把写作看作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有的教师可能给学生推荐了一些文学作品或者是作文选中的习作让学生去读,但教师却忘了在学生面前展现一个基本的道理: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与学生谈创作,去谈那些好的文章是如何构思直至成文,谈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构思的角度,用词的比较、选择,修辞手法的运用与体会,将远远胜过学生一个人面对那一篇篇现成的范文。这将是一种更为鲜活、生动的体验,是一种更为真切、有益的引导。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会有意外的收获:他作为教师的威信与“权威”就是这样确立起来了。

我们来看看在苏霍姆林斯基的引导下,那些只有六岁的学龄前儿童的创作:

“夜里降下了露珠,落进银白色的蛛网。琥珀色的珠粒,颤抖起来了,战栗起来了……”

这是拉丽萨和尤拉创作的诗。

“太阳喝了露珠,不见了银白色的蛛网,笑了笑琥珀色的珠粒……”

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创作,他被孩子们深深感染,脱口而出。

近年来,有不少地方组织教师进行“下水文”写作比赛,请老师根据教材中的作文题目也来写一写。我认为这是一种极好的考查与督促教师提升教学水平的尝试。一方面,教师通过这样的“下水”写作,对如何审题、构思、立意,乃至如何遣词造句,都有了更多的思考,能够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获得某些启示,以便应用于对学生的写作指导;另一方面,教师通过这样的“下水”写作,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督促,若自身写作能力不提高,将无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写作指导。

是的,教师该与学生一起写;教师写得好,学生才有了写好的可能。 xT7VLPXHlWThXl1JcAzhYBSaI5/CTEAK5zoemVuOt0fF23f2GxW37+uYl3zZ8j3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