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科学让每一天都是新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杨雄里院士在节目现场

时候我有很多理想,想长大后当运动员,想长大后当作家,但我最终选择了把科学研究作为一生的事业。这是因为,科学就是要有所发现,总是能和新东西打交道,科学让每一天都是新的。

海波:

同学们,你们好。我是海波。我们这套“与中国院士对话”丛书是特意为你们准备的。我们邀请了在科研领域一直奋斗的大科学家来给你们讲讲他们的成长故事,给你们讲讲你们最想知道的科普知识。这些大科学家的成长故事,既有趣又能激励你们早早立志,没准儿,你们中间的谁,以后也能成为大科学家。

秦畅:

我是秦畅,坐在我旁边的就是今天要和同学们对话的杨雄里院士。

杨雄里

中科院院士(1991),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06),神经生物学家,中国脑计划的积极创议人和推动者之一。1941年10月14日生于上海,1963年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1982年在日本获得博士学位。复旦大学教授,脑科学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脑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辞海》副总主编,“Progress in Neurobiology”国际顾问编委,国内外多所大学荣誉教授或客座教授。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所长(1988-1999),中国生理学会理事长(1988-2002),《生理学报》主编(1988-2002),《中国神经科学杂志》主编(1996-2005),973项目“脑功能和脑重大疾病的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1999-2004),复旦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所所长(2000-2010),脑科学研究院院长(2006-2009)。在视网膜信号传递处理及其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若干重要成果,已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专著、译著多册。曾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上海市科技精英(1991)。

秦畅与杨雄里院士

秦畅:

杨雄里院士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的脑科学专家。他先后在日本、美国等地留学深造。据说杨爷爷小时候性格内向不善言谈,还有些贪玩,但后来他读到了一本受用一生的小说,让他意识到成功就是不断地战胜自己的弱点和不足。深受这本书启迪的杨爷爷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了受人敬仰的科学家。

我们很想知道,成为大科学家的您,小时候有什么特别的、与众不同的经历,您是怎样走上科学研究道路的?

同学们好!见到你们就使我回忆起多少年之前,我跟你们一样年龄的时候,我在做什么、在想什么,现在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LduiSkxMAjAtbTixhlwW37BaNH5myQwybdocSH08F1qV3daxk3uUxcFfcaqHPsz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