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杀人蜂”的由来

20世纪以来,媒体经常报道骇人听闻的巴西“杀人蜂”事件,据近年美国科学家对该蜂进行的遗传学研究,方知其来龙去脉。

蜜蜂

由于南、北美洲土生土长的蜜蜂不尽如人意,因此早在16世纪就引进了既能产蜜又易饲养的欧洲蜜蜂。可是到了20世纪的50、60年代,一群非洲蜂被引进了巴西等美洲各地,与归化的欧洲蜂杂交。由于非洲蜂是从野生蜂发展而来的,其基因非常活跃,且繁殖力高,更是产蜜的好手。非洲蜂王与欧洲雄蜂“一见钟情”,速成伴侣,它们挤走了欧洲蜂王,在南美渐渐形成了非洲蜂的基因库。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批杂交蜂侵入养蜂场中,迅速占据了中南美洲,在中南美洲1700多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200多万个养蜂场接受了杂交蜂的进驻。其具有活跃的基因特性,也产生了个性凶猛的特异种,曾不断袭击人畜,这就是美国新闻媒体所称的“杀人蜂”,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恐慌。

可是杂交蜂因其优良的产蜜能力而备受巴西养蜂人的青睐,虽有少数凶猛的“杀人蜂”出现,但他们作了严格的科学管理,诸如纯化杂交蜂,强化防护措施,建立远离人畜的蜂房等等。

科学家从DNA图谱中发现,养蜂场中两种蜜蜂之间已发生了基因渗透,彼此进行了遗传修饰,并认为目前的杂交蜂是非洲母蜂侵入到美洲地区后导致的“母系基因流”的产物。今后的任务就是运用基因工程对杂交种的蜂群作定向的纯化研究。

杀人蜂

至于“杀人蜂”,随着蜂种的不断纯化也会趋向减少。所有的生物在进化中都拥有成功的遗传基因,由于人工选择而成为世代相传的生理优势,可是有的却对人类不利。早在5000年前古埃及人就已饲养蜜蜂,但其蜂蜇至今仍使人受罪,“杀人蜂”也因其蜂蜇特别厉害而显得骇人。现代分子生物学正在运用基因学说培育不蜇人的蜜蜂,日本科学家曾在试验基地用射线照射成蛹之前的蜜蜂幼虫,经照射过的蜂蛹,待成虫羽化后产生了变异,97%新生蜂的蜇刺变了形,但不影响其交配繁殖,采蜜器官则无变化。

养蜂人在工作(图片来源:全景) FJeNlzNcMRFYM4TYF3e7JftJA44VHc2ANH2Psjk6PtuAZPJIREPuSCn9N6SUrdv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