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小虫遨游大自然

在大自然的景观中,昆虫有着千奇百怪的样子:青草中的蚱蜢,浑身碧绿;尺蠖虫像树枝;飞行中的苍蝇和蜻蜓,将地面上的一切,齐收眼底;没有肺和鳃的昆虫,能畅游在水里。昆虫虽小,它们具有的本领却引人瞩目,发人深思。

夜深人静,躲在鸡舍缝隙内的小小鸡虱,就像值“夜班”似地钻出来,爬向正在酣睡的温暖的鸡身,品尝美味的鸡血。待到东方欲晓,鸡起身离舍,活动后体温升高,此时鸡虱预感到忍受不住升高的温度,以及鸡身走动、扑打两翼的摩擦震动。于是,鸡虱又返回到缝隙中躲藏起来,等待着夜晚的来临。这说明鸡虱对温度变化的灵敏度极高,它对鸡身上挥发的热量特别敏感,而它头上一对触须虽只有百分之一厘米长,却能正确无误地测知方向和温度的变化。

停在叶尖上的蜻蜓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昆虫要首推蜻蜓了,蜻蜓是现存最古老的昆虫之一,在距今3亿5千万年以前,便已出现了。那时的蜻蜓在昆虫中可算是庞然大物,身体的长度不说,左右展开的两对翅,宽度竟有27英寸长(约合3市尺),超过了现在的任何昆虫的翅宽。据说,蜻蜓的翅开始时并不大,它行动极其迟缓,即使要飞,身体两边的短翅只能稍稍抖动一下。它的后代,使翅的发展日渐完善,便生存了为了生存,它们不断学着飞翔。时地球上已出现茂盛而高大的植物,为了适应在树与树之间的飞跃,它们练就了滑翔的能力,翅在空中有了浮力,便逐渐发育成了能飞翔的翅。由于食物来源广而且又丰富,蜻蜓的活量大,进食多,体型也随之增大。

许多生活在水里的昆虫,一活跃在水底。一旦它忽上忽下,长时间浮在水面,就是在“预报”将要下雨了。原来它们的呼吸器官与众不同。人和动物都有肺,鱼有鳃,而昆虫常常通过皮肤呼吸。它们的胃肠除担负消化功能外,也能与血管协同呼吸。当天气变化,气压低,水中溶氧不足时,水里的昆虫就会不断地游上水面,使皮肤尽量露出水面进行呼吸。

达尔文像

这些奇妙的适应现象,都与气候的变化、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19世纪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发表了生物与环境是在矛盾和斗争中发展的进化学说,提出在漫长的岁月里,只有适应自然的生物才能生存和发展。

到了20世纪,不少科学家更是利用了昆虫的适应性,创导了仿生学,如模仿苍蝇、蜻蜓的视觉特点,在人造卫星中装配了高空摄像仪,又借鉴水生昆虫呼吸的原理,发明了各种潜水机器,而昆虫的触角,为研制军用和民用的各种天线提供了科学依据。希望正在跨进科学门槛的读者,因此而受到启迪,成为21世纪新兴生物科学的探索者。 yma8V52Q4Y75abqgBL3BiByjrt88yxn/t97GN0Eywry0VPNxMdqVHnVHjZPGII/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