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小昆虫,大故事

昨夜庭前叶有声,

篱豆花开蟋蟀鸣。

——[宋]翁森《四时读书乐》 cWRCny/M6ZZ6cOXyNojVcfZ9jFDCPkEysdp+DuB8QMg482VjGp3Y8pBFuOqR6q7D



古老的昆虫

大千世界在亿万年的变迁中有着昆虫的许多故事。

昆虫比人类的发展史更悠久,甚至比恐龙的问世还要早呢!虽然考古学家尚未确定最原始的昆虫是什么样的、属于什么时代,但已能肯定在距今3.5亿年前就有大批的昆虫飞翔或爬行在地球的上空和陆地。

蜻蜓是现在存在的最古老的昆虫之一。不过,那时的蜻蜓在昆虫中可是个庞然大物,身体的长度且不说,其展开的两对翅的宽度就超过了现存的任何昆虫的翅宽。古代的蜻蜓翱翔在天空,躯体犹如飞鸟那么大,那时的巨型食肉兽,只要吃到几只蜻蜓,就可暂时填饥了。

蜻蜓是现在存在的最古老的昆虫之一。

随着蜻蜓的出现,蟑螂、蟋蟀、蚱蜢、蝉、甲虫也逐渐多了起来,不过它们的体型都比现在的昆虫大,还壮。

蟋蟀(图片来源:全景)

那时的大蟋蟀翅长有15厘米,由此推断,从它的发音器所发出的声音,震耳欲聋,在1.6公里的地方都能听到它的喧闹声。

到了1.3亿年以前,随着开花植物在地球上的出现,那些专门为开花植物授粉的昆虫如蝴蝶、蛾子、蜜蜂、蝇等已处处繁衍,它们在生物世界里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

被誉称为“大刀将军”的螳螂,它的祖先曾和恐龙共同生活在一个时代里。在自然界的变迁过程中,庞大的恐龙在地球上消失了,而幸运的螳螂却历经各种劫难,存活至今,顽强地生活着,如今螳螂的容貌长相与4万年前的螳螂祖先面目几乎相似。

“大刀将军”——螳螂

在地中海、波罗的海的海滩边,现代社会的旅游者们,在那里偶而可以捡到各种古老的琥珀昆虫化石。

原来在千万年前,那里是一望无际的大片松林,松树的松香油把过往的各类昆虫粘住,各种各样、多彩多姿的琥珀渐渐成形了。

琥珀里多姿多彩的昆虫

类似这样的古代昆虫化石,还有甲虫、飞蝇、蜘蛛、蜻蜓、蜜蜂、蟑螂等。

在这些晶莹透明的石头内,这些昆虫有的振翅欲飞,有的匍伏如睡,有的似乎还在格斗撕咬,情态真切,栩栩如生。在我国的抚顺煤矿,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劳动人民在挖掘煤炭时,就发现了种类繁多、保存完好的琥珀昆虫化石,当时还用作药物治病呢!有的琥珀还用作高雅的装饰品,成了珍贵的收藏品。 VM8UhTE87BDtSMEc/H5dP8VzccIQ+OVQ4dm1oP6ZP9fsyO5jegCuy9JO36+/FeKd



小虫遨游大自然

在大自然的景观中,昆虫有着千奇百怪的样子:青草中的蚱蜢,浑身碧绿;尺蠖虫像树枝;飞行中的苍蝇和蜻蜓,将地面上的一切,齐收眼底;没有肺和鳃的昆虫,能畅游在水里。昆虫虽小,它们具有的本领却引人瞩目,发人深思。

夜深人静,躲在鸡舍缝隙内的小小鸡虱,就像值“夜班”似地钻出来,爬向正在酣睡的温暖的鸡身,品尝美味的鸡血。待到东方欲晓,鸡起身离舍,活动后体温升高,此时鸡虱预感到忍受不住升高的温度,以及鸡身走动、扑打两翼的摩擦震动。于是,鸡虱又返回到缝隙中躲藏起来,等待着夜晚的来临。这说明鸡虱对温度变化的灵敏度极高,它对鸡身上挥发的热量特别敏感,而它头上一对触须虽只有百分之一厘米长,却能正确无误地测知方向和温度的变化。

停在叶尖上的蜻蜓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昆虫要首推蜻蜓了,蜻蜓是现存最古老的昆虫之一,在距今3亿5千万年以前,便已出现了。那时的蜻蜓在昆虫中可算是庞然大物,身体的长度不说,左右展开的两对翅,宽度竟有27英寸长(约合3市尺),超过了现在的任何昆虫的翅宽。据说,蜻蜓的翅开始时并不大,它行动极其迟缓,即使要飞,身体两边的短翅只能稍稍抖动一下。它的后代,使翅的发展日渐完善,便生存了为了生存,它们不断学着飞翔。时地球上已出现茂盛而高大的植物,为了适应在树与树之间的飞跃,它们练就了滑翔的能力,翅在空中有了浮力,便逐渐发育成了能飞翔的翅。由于食物来源广而且又丰富,蜻蜓的活量大,进食多,体型也随之增大。

许多生活在水里的昆虫,一活跃在水底。一旦它忽上忽下,长时间浮在水面,就是在“预报”将要下雨了。原来它们的呼吸器官与众不同。人和动物都有肺,鱼有鳃,而昆虫常常通过皮肤呼吸。它们的胃肠除担负消化功能外,也能与血管协同呼吸。当天气变化,气压低,水中溶氧不足时,水里的昆虫就会不断地游上水面,使皮肤尽量露出水面进行呼吸。

达尔文像

这些奇妙的适应现象,都与气候的变化、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19世纪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发表了生物与环境是在矛盾和斗争中发展的进化学说,提出在漫长的岁月里,只有适应自然的生物才能生存和发展。

到了20世纪,不少科学家更是利用了昆虫的适应性,创导了仿生学,如模仿苍蝇、蜻蜓的视觉特点,在人造卫星中装配了高空摄像仪,又借鉴水生昆虫呼吸的原理,发明了各种潜水机器,而昆虫的触角,为研制军用和民用的各种天线提供了科学依据。希望正在跨进科学门槛的读者,因此而受到启迪,成为21世纪新兴生物科学的探索者。 VM8UhTE87BDtSMEc/H5dP8VzccIQ+OVQ4dm1oP6ZP9fsyO5jegCuy9JO36+/FeK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