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童眼童心

适用年级:五年级(选修)

课程背景

《童眼童心》写作课程是对小学语文教材习作部分的补充和延伸性课程,是基于儿童中心和儿童视野的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标准》明确界定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而当前教材以“习作内容”为编排体例,有每个单元的写作内容,但关于到底重点训练什么,学生要学会什么写作知识并不明晰,而《童眼童心》写作课程是针对儿童表达兴趣、表达方法进行系统化训练的课程。

泰戈尔说:“一切教育都是从我们对儿童天性的理解开始的。”教育的本质在于唤醒和点燃孩子心中的真善美,“童眼童心”写作课程有助于发掘儿童内心的本真,让学生有话可写,有话想写,同时拥有写的方法和力量,全面提升表达力。

“童眼童心”写作课程秉持“童眼看世界,我手写我心”的理念,旨在以儿童的视角,启迪他们用全感的状态,全面认识自己,认识周边的重要他人,认识自然之美,认识世界之美。全面调动学生的眼、耳、鼻、手、心等感官,深入认识周边的一切,捕捉生命中自己独特的感受,并学会用一系列的方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表现生活之美、人性之美。通过老师创设一定的体验情境,让学生积累更多真实可感的写作素材,搭建交际平台,让学生找到写作的目标,有自己的成果意识。种下一颗热爱写作的种子,相信在他们美丽的童心里,定会开出绚丽的花朵。

课程目标

1.学会用多种感官观察和感知周边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发现一点一滴的独特之美。

2.经历观察、表达、倾听、习作、讨论、修改的过程,学会基本的表达方法,形成写作的能力体系,写出真情实感。

3.体验让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的成就感,感受成功之美。

课程内容

以儿童为中心,以“童眼童心”为主题,在激发学生内心表达兴趣的基础上,以儿童认知规律为序列,将课程分为以下五大模块:

第一模块:童心思自己(5课时)

1.学生通过学习自我介绍,追溯名字的由来,查阅族谱,多角度思考自己的角色,正确认识自己,同时用多种形式介绍和展示自己,从而达到深入认识自己的目标。

2.通过展示自己的家庭、与父母相处的回忆,感受父母之爱,学会巧妙选材,从细节入手表达自己的感动。

第二模块:童眼看自然(6课时)

1.学生观察各个季节的大自然,调动学生的眼、耳、鼻、手、心等感官全面观察周边的一草一木,珍视自己独特的发现。

2.学生有序地把自己的观察和发现进行交流,有意识地把观察到的和想象到的结合起来表达。

第三模块:童心妙联想(6课时)

1.欣赏儿童诗和童谣,感受童诗的想象之美和画面之美,通过对比阅读找到童诗的写法。

2.通过倾听声音、看图片进行相关的联想和想象,进行儿童诗和童谣的仿写和创编。

第四模块:童眼看校园(4课时)

1.引导学生关注学校举办的大型活动,感受不同的场面并进行现场的材料采集,用相机抓拍精彩瞬间,运用这些材料进行场面描写和动作、表情描写的表达训练。

2.关注身边的人和事,采集同学之间发生的事件,发现校园生活中的点滴真善美。学习怎样将故事情节写得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引起读者的兴趣。

第五模块:童眼看世界(5课时)

1.了解重庆,通过查阅各种资料,交流重庆印象,讨论怎样介绍重庆,学会抓住地方特色和人们的活动来体现重庆风情。

2.关注世界大事,异域风情,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习些简单的新闻评论,培养社会责任感。

课程实施

全年安排26课时,以每周四下午的一个小时时间为集中学习时间,带着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写作实践,螺旋式地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为保证学生充分的交流展示时间,每班设置25人。因为此课程内容有一定深度,适合五年级学生学习。

实施方法:

本课程重在引导学生打开全感的状态,体悟身边的环境、生活,用一颗纯真的童心去感受生活之美,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老师适时进行方法的引领,让他们在实践中习得习作的方法。真实的体验是习作的基础,有了体验,学生的作品便如有了源头的活水,语言才能自然流淌于笔端。因此,本课程旨在通过学生的体验,通过方法的渗透与引领,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一)学会观察,发现生活之美好

引导学生打开自己的各种感官,充分调动眼、耳、鼻、舌、手等,用全感式思维感知世界之美。引导学生在感知时关照自己的内心想法,让学生的观察独具特色,表达来自内心的声音,写出真情实感。

(二)学会交流,感受表达之乐趣

创设不同的情景体验激发学生表达的乐趣,让语言在情景的体验中自然流淌,同时有意识地进行习作方法的渗透。逐步引导学生从口语的交际转化成书面的语言表达。

(三)学会互改,总结方法之巧妙

每一次习作积累一个方法,把方法渗透在课堂当中,其中有学生的探索,有对比的发现,有互相的评改,也有老师的引领。同时与五年级课程标准紧密结合,弥补语文书编排的不足,落实方法的训练,让学生逐步形成表达方法的体系。

(四)学会梳理,收获成果之丰硕

激发学生的成果意识,每一次习作完后都要进行修改和欣赏,最后形成每个人的习作集,选择好的作品进行投稿,让学生体验作品发表的乐趣,获得成就感。

课程评价

(一)展示性评价:每次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习作都在小组内和全班进行展示,学生互相欣赏和评改,将最后的成果进行集结和展示。

(二)积星制评价:每一次习作按照常规性目标(语句通顺、内容具体、书写工整)和本堂课的核心方法目标进行星级评价,最后按照积星多少进行评比。

积星制评价表

(课程开发者:傅代裕) nbd3m3gS63qMA7EZRubjFw9ET3jjNYNSmwnNCQc2tGMZMRHK7B2/OyEU+jsYUAv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