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个案诊疗是怎样一门教师培训课程?

1.为什么教师需要学习个案诊疗?

其实,没有个案诊疗教师也可以工作,而且能做得不错。那为什么还要学习个案诊疗呢?这就得看看多数教师日常是如何工作的,有何不足之处了。绝大多数教师的常用思路有两种:行政思维和文学思维。行政思维就是一个字——“管”,如建章立制、评比检查、奖优罚劣、给家长打电话、靠集体舆论施压,等等。文学思维则主要诉诸情感,突出一个字——“爱”。这种教师强调阅读,喜欢讲故事,搞活动,煽之以情,晓之以理,竭力用道德的力量、情感的力量解决问题。教师的个人魅力,也能起很大作用。应该说,用这两种传统思路,确实能解决大多数教育问题,因此很多老师看不出有什么必要学习个案诊疗。

教师什么时候会有学习个案诊疗的需求呢?当他们遇到疑难杂症,感觉束手无策的时候,当他们干得心力交瘁,成就感和幸福感迅速流失,感觉自己要崩溃的时候,个案诊疗可能就会对他们有吸引力了。还有些教师,希望自己更上一层楼,想做研究型教师,也会对个案诊疗感兴趣。

个案诊疗真的能解决问题吗?个案诊疗肯定能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但是它并非万能,它不能保证教师学了个案诊疗就都能有药到病除的本领,就好像医生都上过医科大学,水平还是有高有低。但是,个案诊疗确实能弥补行政思维和文学思维的不足之处,它属于科学思维。行政思维和文学思维都很有优点,能解决很多问题,但是它们有个共同的弱点——一刀切。一刀切比较省脑筋,省事,但是其具体做法很可能只适合某些学生、某些情况,遇到另一些学生、另一些情况,就会碰钉子。常有教师埋怨学生软硬不吃,油盐不进,埋怨家长不可理喻,往往就是一般化药方遇到了特殊类型的病人。教师会因此做大量的无用功,耗时耗力,备感挫折。

如果教师学会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他们就可以避免很多开错药方的问题,即使不能达到理想效果,起码也能少犯很多错误,少做很多无用功,少很多挫折感。就个人来说,有了个案诊疗能力,他就更善于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他知道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哪里该做得多,哪里该做得少;对谁“动之以情”效果最好,对谁这一套肯定没用;给哪个家长打电话有点用处,给哪个家长打电话还不如不打……这样他就可以少碰很多无谓的钉子,少干很多“对牛弹琴”的事情,甚至可以一句话打中要害,四两拨千斤。于是你会发现他的工作一天比一天胸有成竹,一天比一天轻松。科学的思维方式可以使人更理性更平静地面对问题,避免情绪化。你会发现,懂得个案诊疗的老师不爱生气,不爱埋怨。如今人人赞美宽容,然而很多人都以为宽容只是一种修养,一种大度的胸怀,这是很肤浅的看法。其实宽容最本质的东西是理性,是科学态度。当教师真正明白学生的某些问题完全合乎他本人的逻辑的时候,就会接受这个事实,并以此为前提有针对性地教育他。在别人看来,他的态度很宽容,而他自己只觉得此乃实事求是而已。教师气急败坏,不是因为他脾气不好,而是因为他完全不知道学生怎么回事,蒙在鼓里。一个学校只要有几个确有个案诊断能力的专家型教师,大家遇到棘手的问题,自己解决不了,就可以向他们咨询。他们将成为老师们的专业顾问,就好像一个旅游团里面有个随队医生,大家心里都踏实。如果全校老师的个案诊疗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校长也将轻松得多。

2.什么是个案诊疗?

个案诊疗,就是对一个学生或一个教育事件进行具体分析并拿出对策。个案诊疗的灵魂是科学的思维方式,个案诊疗是因材施教原则的科学化、具体化、可操作化。

目前个案诊疗的对象主要是一个个的学生,特别是“问题生”,实际上一个小组、一个班级、一个学校、一个事件,都可以作为个案来诊疗。不光是教育问题,教学问题、一堂课也可以作为一个案例来诊疗。对于单个学生,目前我们诊疗的主要问题是纪律问题、学习态度问题、心理问题和品德问题,以后,学生的智力结构问题、智力类型问题、潜能问题、职业倾向问题,也会逐渐成为诊疗内容。

3.老师有时间和精力学习个案诊疗吗?

有老师说:我工作忙得四脚朝天,哪有时间和精力学什么个案诊疗呀!再说,班里那么多学生,一个个诊疗,我弄得过来吗?

你不可能对每个学生、每个教育事件都进行深入的研究,但是,只要解剖了若干个“麻雀”,你就可能有了思路,有了分析能力,有了经验,将来即使你不得不跳过诊断环节处理问题,你也比别人更靠谱,更有效率。什么样的学生需要个案诊疗呢?一般是问题突出的,影响面大的,或者教师从未遇到过的学生。通常一个学期重点诊疗一两个学生也就行了,但一定要深入。假期中,可以读书作一些理论准备。对于多数老师,这个负担是可以承受的。磨刀不误砍柴工,你在个案诊疗上下的功夫,会使你以后工作越来越轻松。

个案诊疗需要在讨论的环境中学习,若是自学,也得上网与网友讨论。最好是参加培训班,因为迄今网上常见的只是个案点评,少有诊疗。培训班,比较正规,集中学习,有人指导,效果会好一些。指导很重要。经验告诉我们,没有技高一筹的老师指导,水平处于同一层次的老师讨论多久也难以登堂入室。

4.个案诊疗的培训方式与其他培训方式有何不同?

现在的教师培训,讲课人往往集中在两端:一端是高校教师或科研人员,善讲理论;一端是优秀教师,宣讲自身的成绩、经验。这两种人讲课,出发点都是“自己手里有什么货色”,而不是“学员想解决什么问题”,他们都是在宣扬自己的好产品,而不是从学员的需要出发,帮助学员学会分析眼前的问题,加以解决。这些培训者的思路是讲解式的,而不是诊断式(探究式)的。这种培训方式,当然可以传播一些正确的理念和经验,功不可没,其缺点是缺乏针对性,如此培养出来的教师,遇到具体的教育问题,很可能还是没办法。背理论条文贴理论标签不管事,照搬某位老师的先进经验又容易“水土不服”,所以教师对这类培训兴趣不大,也是可以理解的。

个案诊疗课,从头到尾都是讨论案例,这些案例都是老师们眼前遇到的最真实的例子。大家一起会诊,研究问题究竟是什么,造成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然后由提交案例的老师去实行,再反馈效果,进一步诊疗。这是“实战”。个案诊疗处于理论与实践的相交之处,是真实教育水平的试金石。拿出案例来将一军,谁有多少真才实学,就鉴别出来了。

这种课,属于真正的合作学习。指导教师是主持者、辅导者和平等参与者。对每个案例,指导教师都必须和学员一样,拿出自己的诊疗报告(一般都在最后),而且必须说出点学员们都说不出的看法。上这种课,教师确实得有高出学员的真本事。空谈理论,回避问题,只当“领导”,讲完就走,那是不允许的。

学员呢?参加通常的教师培训,带着耳朵来就行了,或者还可以带个笔记本。参加个案诊疗培训这样可不行,你得带着案例来,课上你必须发言,而且不能人云亦云,要独立思考。你带来的案例不能是教育故事、工作总结之类,它必须是符合个案诊疗规范的完整材料。你的发言不能是一般性的点评和感想,而必须是诊断性的意见。

5.个案诊疗班属于线上培训还是线下培训?

两种都有。线上培训是在网上开设讨论平台或者QQ群,在上面讨论案例,由指导教师主持、管理。除了发帖之外,也观看一些相关的视频。一般说来,网上培训一期的学习时间需要几个月。毕业时要不要考试发证书,看主办单位的要求。

线下培训是面对面的授课。一个班20~30人。集中一周左右时间,由指导教师主持,每天讨论学员提供的案例。

两种培训方式各有优缺点。

6.个案诊疗培训有不同层次吗?

培训班分初级班和高级班。初级班学员只需粗知个案诊疗是怎么回事(所谓粗知,指的是至少要听过个案诊疗的介绍,或者看过有关视频),交一份合格的原始个案(允许不作分析,但愿意分析也可以)即可报名。初级班的培训目标是帮助学员初步掌握个案诊疗的思路和方法,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参加过初级班的学员方可报名高级班,报名时要提交一份诊疗报告,由指导教师从中选拔合格者入学。高级班的培训目标是毕业后成为个案诊疗初级班的指导教师,也就是各学校或地区的个案诊疗专家。

个案诊疗培训班分中学部和小学部,都有初级班和高级班。

7.原始个案怎么写?

所谓原始个案,指的是尚未进行分析研究的有关个案的调查材料,每个学员在进入培训班时都必须交一份原始个案,它就像敲门砖。如果不交,或者材料残缺不全,就不能入学。随便讲讲一个学生的表现和教师的烦恼,那不叫原始个案,那叫聊天,那叫记叙文,那叫故事。

原始个案必须包括以下内容:

学生姓名(化名),性别,年龄(年级);

父母职业,文化水平,家庭结构,家长之间关系,孩子6岁之前谁带;

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各科教师对他的评价,各科学习成绩;

早期记忆、词语联想(中学,小学五六年级),“心中家园”图(小学1—4年级);

学生的表现;

想作哪方面的诊断,打算重点解决这个学生的什么问题。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早期记忆、词语联想和“心中家园”图,这些都有心理测验的性质。教师叙述案例,其内容多是教师的所见所闻,难以完全避免主观色彩,叙述中还会有倾向性和隐性判断,先入为主,可能误导其他老师的诊断。增加一些心理测验项目,为的是增加诊疗的客观性、科学性。

(1)早期记忆。

中学生和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其原始个案必须提供早期记忆。所谓早期记忆,指的是一个人能回忆起来的六岁前的事情。有人记事早,他的早期记忆可能在五六岁甚至两三岁;有人记事晚,他的早期记忆就可能涉及小学。依我们的经验,早期记忆最晚不能超过小学三四年级,否则就不能算早期记忆了。一般人认为小孩子六七岁才记事,所以,当学生坚称他记住的某件事发生在他三岁的时候,我们往往持怀疑态度。此事不要过于较真,因为确实有的孩子记事早,也可能他记错时间了。只要他记忆的情境清楚,就可以作为研究资料。但是要注意,早期记忆必须是本人记住的东西,而不是听大人讲的自己的事情。比如,“我妈妈说我小时候如何如何”,就不属于早期记忆。早期记忆应该是自己一闭眼睛脑子里就能浮现的画面,一种真正自己能回忆起来的亲身感受。

采集学生的早期记忆,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全班集体进行,也可以单独请学生写。小学生也有自己不愿动笔的,可以让他口述,教师作记录。

要告诉学生,写得具体一点为好。要写出人物都有谁,背景是什么,画面的颜色、声音、情调、氛围是什么,特别要写出自己当时的心态。如果学生写得很粗略,教师分析时要加以询问。画面越清晰的早期记忆,越应该先写出来。

有的学生会说他想不起来。这种情况不要批评,让他慢慢想,实在写不出就先别写,找个机会和他闲聊,聊着聊着,他就可能想起来了。也有的学生怎么也想不起从前的事情。那可以让他想想有没有多年来重复做的某种类型的梦,这种梦(大梦)功能与早期记忆相似。

早期记忆最好不要只写一则,还是一组记忆分析起来把握大一些。但是要注意,所谓“一组”指的是不止一个记忆,并不是说这几个记忆时间、地点、内容上需要有何关联。

早期记忆为什么重要?因为人的记忆有遗忘功能,不重要的东西他会忘记。早期记忆是那些“怎么也忘不掉的记忆”(注意,忘不掉的事情未必都是大事,很多早期记忆都是很平常的小事),所以它特别能显示一个人的性格乃至思维的本质特点。

(2)词语联想。

对于中学生,给定5个“领词”,让学生在每个领词后面联想19个词。一组20个词,5组100个词。我们常用的领词是:天空,人,可是,跑,宁静。有自然界,有社会;有动态的,有静态的;有实词,有虚词;有外部动作,有心理活动。我们希望涉及面能宽一些。

对于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采用的办法则有所不同,领词多而联想词少。领词10个左右,而联想词只要5个就行。这是因为小学生词汇量较少,联想不了那么多。领词举例:人,书,家,心,老虎,数学,军人,北京,分开,游戏。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中学生还是小学生,教师对领词都可以灵活处理,不一定非用上述这些词。确定领词,只要注意涉及面宽一点、词汇类型多一点、不脱离学生的实际水平就行。总之要让水平高的学生有发挥余地,水平低的学生不至于一个词写不出。

还有,联想词的数目可增可减。有的词他联想不起那么多,可以少写几个,有的词能联想起很多词,也可以多写几个。告诉学生,“跟着感觉走”最好,甚至可以这样:若看着某个领词不顺眼,自己确定个领词也行,然后联想下去。

学生很可能因为语文作业形成思维定势,把词语联想当作“词语接龙”“找同义词、反义词”“解词”一类的语文作业来处理,如此就会严重降低检测效果。所以,在开始这项检测之前,一定要跟学生说清楚,这不是语文作业,不判分,不比赛,不公布。对小学生则可以说这是个游戏。

再有一点要告诉学生:不要怕写错字,有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或者写别字都可以。总之,想到什么,写就是了。如果学生因为怕写错字而只拣有把握的词来写,将会影响检测效果。

词语联想为什么重要?因为人是用语言思考的,我们看他脑子里都装了哪些词汇,没装哪些词汇,这些词汇是按什么顺序从他脑子里跳出来的,就可以看出他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思维能力、当时的情绪、教养水平。

(3)画“心中家园”。

对于小学1—4年级的学生,词语联想不适用,因为他们头脑中的词汇尚少,早期记忆也不适用,因为他们太小,记忆中很多该遗忘的东西可能还没有删除,所以,最好用画图的办法检测。

“心中家园”画法是这样的:和学生说玩一个游戏。让他闭上眼睛,设想一个他最心仪的“心中家园”。那里面可以有山水,有树木,有动植物,有房子家具,有路有车桥,还有他最喜欢的人,家人、外人、同学、老师、大人、小孩、熟人、生人都行,什么职业的都行。还有他自己,在那里面干自己最喜欢干的事情。注意,每一样都必须是他确实喜欢的,不喜欢的就不要画。可是有一样是必须的,那就是他自己,必须在其中,而且必须是在里面干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如果他不愿意画或者不会画,那就只能靠教师记录了。

以上三项心理测验,都尽可能在学生最放松、最随意、最“不动脑筋”的状态中进行,这样最真实。

8.个案诊疗的教学流程

我们以线上的培训班为例,介绍一下个案诊疗的教学流程。

学员自带原始案例来,可以自愿报名选择一个案例来上课。

第一个环节是问诊。问诊就是各位学员对原始案例进行追问,要求案例提供者继续提供一些材料,以便诊断。比如案例上说学生上课不专心,学员就可以追问他有没有某门课上得比较专心,或者问他不专心听讲时在干什么。学员们往往是心中有了某种假设,用追问的方式来验证。这和医生的做法相似。病人说了症状,医生怀疑他的肾有毛病,于是让病人去验尿,以证实自己的想法。问诊中的追问,相当于做各种检查。

第二个环节是写诊疗报告。等到大家没有什么问题需要追问了,就每人写一份诊疗报告,公之于众。原始个案的提供者自己也要写诊疗报告。

诊疗报告包括以下几项内容:(1)这个学生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造成问题的原因是什么?(3)对策是什么?(4)说说你对这个案例的认识过程。报告字数不限,但每一个结论都要有依据,也就是要论证一番,不可以凭空下结论。最后,指导老师可以拿出自己的诊疗报告。

第三个环节是会诊。学员们的诊断可能结论不同,有的甚至看法相反,于是就要辩论,要对不同意见给予回应,赞成不赞成都要说出理由,不能单纯表态。但注意,直到最后,也不要求统一认识,不搞标准答案,所有这些意见,都只供原始报告提供者参考实行。

每一个案例都是这样一个讨论流程。待到所有案例讨论完毕,这一期课程就可以结束了。如果班级人数较多,也可能无法把所有案例都讨论完,尤其是线下培训班,时间有限。

线上培训班因为时间较长(一般需要几个月),还可以增加一个项目:反馈效果。让每个提供原始案例的老师向大家汇报一下采取了什么干预措施,效果如何,若很不理想,还可以考虑重新诊疗。线下培训无法当时反馈效果,应该另作安排。依我们的经验,由于个案诊疗处理的几乎都是疑难杂症,因此对疗效不可期望值过高。

第四个环节是考试。如果主办单位有要求,最后也可以考试。线上培训一般无须考试,线下培训可能就需要了。考试内容当然是给出一个大家都没见过的案例,写一个诊疗报告。各人写各人的,不许商量讨论,然后指导老师阅卷评分。 sa5R0OF5i6UPYBE/N1W4sxKCACQ+PdhLyjRgsij9zcUFJpwnT4QbfqbhK8ymKH+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