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种思维方式

我们先看点例子。

班里常丢东西,教师会怎么办?

第一位老师主要靠采取措施加强管理来应对。比如规定开门关门时间,安排专人在同学离开时看守教室,召开家长会要求家长教育孩子,对举报偷拿东西者给予奖励,对作案者给予处分等等。突出一个“管”字。

第二位老师则主要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办法来解决。他在班上说,拿别人东西是多么不道德,会给别人带来多大痛苦。他感化偷东西的学生道:你本来就是个好人,我知道你只是好奇才拿走的,并不想占有,只要你悄悄送回来,就全没事了。或者他会讲一个浪子回头的故事,或者他会组织一个有关爱心的主题班会。其想法是:只要学生互相有了爱心,有了良心,就不会干这种事了。一靠煽情,二靠道德说教,三靠集体舆论,他通过此种办法解决问题。

第三位老师的思路是,首先全力破案。他会仔细调查丢东西的时间规律和涉及人员的规律,明察暗访,抓住每一个线索,分析推理,缩小嫌疑人范围,拿到证据。破案之后,一方面评估此案对班集体有多大影响,据此决定是否进行普遍教育;另一方面,评估作案者的具体情况,搞清他的主要问题是品德问题还是心理问题或其他问题,严重程度如何,然后决定是否进行个案诊疗。如果不能破案,宁可暂时不提此事。

显然,这三位老师思路是不同的。第一位是行政思维,第二位是文学思维,第三位是科学思维。

再举一个更具体的例子。

有一个高一的男生,第一次开家长会,他母亲来了解情况,老师如实地说了他在学校的表现,没想到这个学生当着所有家长的面气势汹汹地冲到讲台上质问老师。当时老师都有点傻了,怎么会有这样的学生?后来老师跟学生的一个阿姨沟通,了解到他根本就不想来这里读书,想去学点技术,是他母亲强迫他来这里的。而且,他母亲身体状况不是很好。事后,学生也没向老师道歉,但老师看在他生病母亲的面子上原谅了他。后来,学生还是老样子,读书也不认真。老师说:师爱被他踩在脚底下。高二分班的时候他还是分在这位老师的班里,老师主动地和他交流,能表扬的时候表扬一下,但他一副冷漠的样子。有一次,他手上戴了一枚戒指。老师让摘下来,他不肯。老师说:“你摘下来,周六拿回去。”他还是不理睬。老师又说了一遍,他竟然大声地喊起来了:“我就不摘,怎么样?”老师气极了,叫他到外面去,并尝试去沟通,没用,只好交给政教处处理。后来政教处老师对他进行了教育,他也向老师道了歉。老师通知了他父母,一个阿姨过来把他接回了家。从那以后,情况稍有好转,但是他还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老师说:这样的学生,用爱心教育,真的很受伤。老师把这个问题放在了班主任例会上进行讨论,老师们意见纷纷。有个老师说到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里面就是用爱心教育才把难管的学生感化了,取得了教育的成功。但是也有老师提出来,那个优秀的老师后来被学校解雇了……这位老师问道:到底老师应该怎么做呢?爱心教育是否适用于每个学生?

显然,这位老师做班主任工作,主要的思维方式是文学思维,他想用爱来感化学生,一旦这条路走不通,他就备感挫折,无能为力了。另外,在教育这个学生的过程中,老师也运用了行政思维,向家长通报学生情况,把学生送到政教处,都是运用行政手段来“管”。这两样都不灵,就束手无策了。其实还有第三种思路可用,那就是对这个学生进行个案诊疗。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不知个案诊疗,缺乏科学思维,是教师队伍专业素质的常态,多年来我们手中其实只有两种武器——行政的和文学的(道德的)。科学思维,科学精神,在中小学教育中很稀缺,当然,我们并不缺少科学口号的包装。

总的说来,三种思维方式的侧重点不同。行政思维是一种纵向思维,强调上级对下级的管理和下级对上级的服从。基本工作方式是制定各种规矩条文,然后督促检查评比奖优罚劣。这种思维方式的标志性口号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育界的行政人员几乎都是主要靠这种思维方式思考和工作的,教师中也有很多人主要靠此种思维方式立足。结果是造就了大批的管理型教师,官员型教师,其中不凡名师。这种思维方式根深叶茂,有强大的文化背景支持(官本位),属于强势思维方式,是大部分教师的首选。教师们一般都是这样,上来就管,管不成了才想起了爱,爱也不成,就不知所措了,上面的例子就是如此。

第二种,文学思维,比行政思维时髦,它举着“人文关怀”的旗子,占领了道德制高点,义形于色,咄咄逼人,很厉害。你敢说你不爱学生吗?不敢,应该说“怎么爱都不嫌多”。文学思维与道德思维密不可分,我就把它们合在一起来说,统称文学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强调道德和情感,遇事先要分清是非,讲究谈感情。它的基本工作方式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讲故事,搞活动,煽情,用教师的温情、同学之间的温情感化问题生,用集体舆论施加道德压力解决问题。这种思维方式的标志性口号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种思维方式造就了很多母爱型的名师,他们的事迹让人感动得流下眼泪。

第三种,科学思维。这种思维方式不像行政思维方式那样注重纵向管理,不像行政思维和文学思维那样注重道德评价,注重人际关系。它是一种理性的、冷静的研究态度:搞清真实情况,逻辑推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核查效果。这种思维方式的标志性口号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种思维方式会造就出研究型教师,不过这种教师现在很少。

教育工作追求真善美。但是你会发现,三种思维方式追求的重点并不一样。行政思维和文学思维更注重善和美,而科学思维更注重求真。行政思维和文学思维总是强调学生“应该”如何如何,而科学思维则强调学生“事实上如何”。所以行政思维和文学思维很容易使教育者从主观愿望出发考虑问题,对学生提要求(你们应该这样,应该那样),这就容易造成教师中心,搞一刀切也比较顺理成章。科学思维则不然,它从问题出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这种思维方式比较容易走向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可见,科学思维恰好能弥补行政思维和文学思维的短板,三者可以互补。这里要强调一下,我没有否定行政思维和文学思维的意思。这两种思维方式不但是不可或缺的,而且有巨大的作用。但我认为光靠这两种思路是不够的,现代教育不能没有科学精神,这方面应该加强。大家都说教育是科学,但这个科学往往只停留在书本上和口头上,在实际工作中,能体现科学精神的事情很少。形势逼人,事实上我们常用的行政思维和文学思维已经经常失灵,尽显只有招架之功,捉襟见肘之态。当用行政思维和文学思维仍然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科学思维往往能发挥作用,可惜校长和老师对这种思维方式太陌生了。我搞个案诊疗,就是想以此为突破口,发扬科学精神。 oqTEwTE+dwGNOOdJ4OF0h3j1XX3bcw6dKiCEB9U7nudznJ/2a5/U2h5syHbZRq6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