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面对一位伟大画家的作品,我们不会满足于欣赏各种形式的完美,或是探求每个画面的意义。绘画是人类最摄人心魄的活动之一,我们同样希望从作品中瞥见几缕神光,为我们点亮画者的隐秘:一位无与伦比的艺术家如何挥笔创作?他喷溅的灵感如何散落在画布上,从而成就一幅举世闻名的杰作?为轻轻揭开这神秘的面纱,在此,我将跟随一位天才画家的脚步,在其画作中寻觅他人生的痕迹。伦勃朗 ,同时代艺术家中的宠儿,他所生活的世纪和国度中最为著名的画家。透过一幅幅画作,我们能否窥见画家生平的一朝一夕?对画家本人,对于他的创作,从画中我们又能看出几分端倪?

公元17世纪,在“低地之国”荷兰,一种新颖的绘画形式蔚然兴起,该画派以作品再现日常生活,因此也被称为“风俗画”(peinture de genre)。

这一画坛变革意义重大。尽管从古代起,类似风格的画卷已零散可见,然而史无前例的是,最微不足道的生活小事——就餐、睡眠、爱人相聚、情欲缠绵、音乐会、照料孩童、多种职业操练——所有这一切,都被作为有价值的题材,在绘画中呈现。因此无论对于这个特立独行的画派,我们看到了怎样的评价,这是画家为视觉世界谱写的一首颂歌,与此同时,最平常的姿态,最普通的生灵,其尊严得到了肯定。以往的阶层社会被撕裂出一道口子,千年以来主导画坛的摩尼教 思想望之却步,贵与贱,灵与肉,善与恶的对立不复存在。哺育孩童的母亲,不再需要圣母贞洁的光环,才能被人颂扬。

与历史画、肖像画一样,风俗画描绘人间百态。然而,当历史画家在宗教故事、神话传说、诗歌作品或历史事件中寻找画作的主题,风俗画家则从身边的世界、熟悉的情景中汲取灵感。出于这个原因,在人类生活还受其私密性、重复性和匿名性所限的年代,有一种神秘的默契,将风俗画与女性的日常生活结盟,而男性的生活则向公共事件领域打开,从而造就了历史。然而,风俗画并不像此后几个世纪里人们所认为的那样,以纯粹的描述为其创作意图。它的目的不在于简单呈现真实世界,和历史画一样,风俗画充盈着象征与寓意,是伦理教育的载体。

另一方面,风俗画与肖像画的区别体现在动与静、外在与本质的对立。肖像画试图在重现偶然的时空之外,突显主人公的本质身份,而风俗画更侧重于情景和行动的再现。这之间的界线往往不容易划分,大部分时间里,区别依稀可见:画者是着重描绘人物,还是意在记录行为。介于两者之间的另一个分支画派,在当时的荷兰被称为“脸谱”(tronies ),或者“虚构式头像”(têtes expre-ssives),其画作的主人公并非实际存在,而是画家笔下的构造,画家不再忧心于还原个体真实面貌,而专注于虚构人物的表现力。

行文至此,为了回答最初提出的问题,我们应该将目光转向画作,去认识伦勃朗所展现的个人世界。然而,第一个问题随之而来:与同一时代的大部分画家不同,伦勃朗未曾创作过再现日常生活的画卷。 mvnXnuxSqb7+dPUwJrxemhr3qYIurOB7yylKtAgxNVlMGMjtYFyzfROKDcdqqs0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