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字路口,我常会感到焦虑。我觉得此时此刻,或许就在此地:离我没有选择的那条路仅仅两步之遥,我已经离之远去,是的,正是在那儿展开了一片更高更纯粹的大地,我本可以选择往那儿去生活,然而我却自此失却了它。但是在我做出选择的一刹那,没有什么告诉我哪怕暗示我应该选择这另一条路。时常,我朝它放眼望去,想证实它是否通往一个新大陆。这样做并不能使我平静,因为我知道别的国度并不以别出心裁的建筑特点或地貌而引人注目。对新鲜的颜色和形状的幻想并不符合我的品味,通常我也不希冀去超越俗世之美。我爱这片土地,视线所至我的内心充满愉悦,有时我甚至相信峰峦纯净的线条,苍劲的树木,沟壑深处激荡的水流,教堂优雅的侧影,在某些地区某些时刻这些景致是如此动人心魄,浑然天成,好像上天为人类造的福祉。这种和谐有某种含义,这些景致和事物一动不动,如同被施了魔法。简单地说,只要用力去看去听就能发现在我们游荡的尽头,宣告着某种决绝。此时此刻的这个承诺,是某个地方。
然而,只有当我开始建立这种确信时,对另一个国度的猜想才能猛烈地侵袭我,拿走我在尘世的所有幸福。因为我越是确信它是某句话,甚或某种音乐——符号也是物质存在——我越是痛苦地感到在所有允许倾听的音符中缺失某个关键音符。在这种统一之中我们被分隔了,本能所预感到的东西,行动却鞭长莫及,无能为力。如果某个声音清晰地瞬间扬起在这交响乐的混乱中,而当一个世纪倏忽而过,吱声的人故去,言语的含义也就缺失了。这就好比从生活中的各种能量,从颜色和形状的各种组合中,从回荡着自然永恒之声的洋洋辞藻中,我们辨别不出任何关节,不管它多么简单,那个熠熠闪光的太阳看起来乌黑一片。为什么我们不能像在露台边缘那样纵观全局呢?以别的方式存在: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在路口或基于偶然,就好像一个泳者潜入未知的水域,然后披戴着藻带浮出水面,他的额头和胸膛更加开阔——他面带微笑,目中无人,几近神圣?有一些作品会对无法企及的潜在有所启发。比如普桑
的《弹鲁特琴的酒神女祭司》(
Bacchanale à la joueuse de luth
)中的蓝色,就包含那种风雨欲来的瞬疾,那种我们的意识不可或缺的非理念的明智(图1)。
图1 尼古拉·普桑(1594—1665),《弹鲁特琴的
这样想象着,我重又转向地平线。在现世,我们被精神的某种秘痛侵袭,大地表现出的某些缺憾没收了它可能给予我们的好处。而在彼岸,山谷的轮廓更为清晰,更有那天空中一闪而过的雷电,不知怎的,因那更微妙的言语,因那得以拯救的传统,因那我们所未知的情感(我既无可能也不愿那样选择),一个民族存在于与它匹配的空间,秘密地统治着世界……我说是秘密的,因为此刻我并没有去构建一个与我们所知的宇宙针锋相对的东西。决绝的民族和地方并非需要脱离出日常条件去梦想一个存在,把它们包裹在臭氧层中。如果说在这儿我们没有缺憾,我认为那儿的人们区别于我们的是一个不甚典型的古怪的简单动作,或者一个我们的近邻跟他们打交道时根本不会去深究的词汇。难道显而易见的事物不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吗?尽管如此,于我而言,如果这样的机遇给我敞开了这条道路,我理应能够了解。
这就是我在十字路口所梦想的,稍迟片刻,自然而然地,我被容易给人异域印象的那些事物所困扰。这些印象隽永而令人难以忘怀。远处出现一条石头路,周围点缀着星星点点的村落;火车驶向夕阳中狭窄的山谷,驶过路旁的房屋,有扇窗户透出灯光;船只沿着堤岸下行,阳光反射在远处的一扇窗上(有一次是在卡拉柯[Caraco],人们传说那儿的路因为长时间地被藤蔓侵蚀已成迷踪)。每到此时,我的胸中会瞬间升起别样的激情,我感觉在接近,不由自主地等候时机。在那儿,这些村庄叫什么名字?为什么阳台上有一团火?人们过来和谁打招呼,在呼唤谁?当然,等我来到这些地方的某处,燃烧的激情消退了。然而整整一个时辰,当有脚步声或话语声透过关闭的百叶窗爬至我的旅馆房间,激情又会重新增长。
卡普拉亚
,我长久以来的祝福之城!它的形态——峰峦和平原交替的长长的风景线——在我眼中如此完美,我久久不能挪开视线,尤其是晚上,当它从初夏第二天的薄雾中脱颖而出,如此高远让我只能相信它在地平线边。但卡普拉亚属于意大利,没有路把它与我所在的岛屿相连,据说它几乎一片荒芜:这是个只有几个牧羊人知道的地方,这让他们得以在天边长着茉莉与水仙丛的岩壁攀爬游荡(空处间或有几棵橄榄树和角豆树),这一切给予它一种原生的特质,使它成为那个我急切梦想的真正的地方。季节更迭,生活轨迹的改变,使我再也见不到卡普拉亚,我几乎要忘了它,就这样过了一些年头。后来有一次我在早晨乘船去热那亚,目的地是希腊;晚间时分,我突然心血来潮爬到甲板上向西望去,离我很近的地方浮现出堤岸,一块块岩礁在我右手边迅速掠过。一种目光,一种内心的触动:潜意识深处的记忆萌发了,埋伏在那儿,在我意识到之前我已明白。不可能吧,但确实在我眼前的正是卡普拉亚。卡普拉亚的另一面,我从未见过的一面,不可想象!它变了样子,更确切地说,由于我们离得太近而认不出它了(因为我们真的在离岸不到100米的地方经过)。岛屿前行着,自我展现着——简洁的海岸线,不起眼的地面,只见到一个小小的码头,通向远处的一条路,间或有一些房屋,以及绝壁上的城堡——它即将消失。
我被同情攫住。卡普拉亚,你属于这儿的世界,如同我们。你受着束缚之苦,你从秘密中跌出,退后吧,在夜幕中消失吧。既然已经和我建立了别的联系,而我对此却全然无知,那就彻夜守候在那儿吧,因为我被希望,或者说被诱饵引诱着。明天我将看到桑特岛
、塞法罗尼亚
,美丽的名字,更伟大的土地,因其深远而保存完好。哦,我终于明白了《奥德赛》的结尾。当奥德修斯重回伊萨卡
,他知道自己还要上路,肩上背着一支桨,在对岸的山脉之中越走越远,直到有人问他背上这个奇怪的东西是什么,那表明这人对海一无所知!如果说海岸吸引着我,更吸引我的是景深处的国度,被宽广的群山守护,仿佛在潜意识处被封存。我在水边行走,看着浪花翻滚,水沫似乎徒劳地想变成某种形状。橄榄树枝拂面而过,温热使汗水化成细盐颗粒播撒在皮肤上,还企求什么别的呢——但是真正的路却是那一条,它渐行渐远,九曲回肠,巉岩密布。我越是深入地中海某个国度的腹地,越能感受到门廊中散发出的浓郁的石膏味,夜晚的嘈杂,月桂树的震颤。它们变换着频率和音高(就像人们形容一种已经很尖的声音)直至令人感到焦虑不安,尽管密闭着,却显而易见,尽管让人无法理解,却成为一声召唤。
从未见过皮耶罗·德拉·弗兰切斯卡
的《巴蒂斯塔凯旋》(
Triomphe de Battista
)(图2)中那些迷宫一样的山丘——道路清晰可见,背景深远无穷——我意识到:这个画家,在他所有令人疑惑的地方中,唯有此使我百思不解。但是在这种氛围中,我也喜欢那些广袤的平原——地平线如此之低,以至于树木甚至草丛都可以将它遮盖。因此遥不可见和近景融合在一起,别处无所不见,其中心可能只有咫尺之遥:很长时间以来我都在这条道路上,现在只需一个转弯我就能窥见第一段城墙,或许和第一群幻影交谈……事实上大海最适合我的梦想,因为它辽远开阔,在意义上也象征着缺失的圆满;但这并非特殊的方式,我认为广阔的沙漠,大陆上纵横交错的道路网络,如同沙漠一样,也有着同样的象征功能,可以供人游荡,在坐拥全局和潸然放弃之间驻目良久。是的,就算是美洲的高速公路,那些似乎没有终点的慢车,它们洗劫而过的区域也呈现这种特性,但是在这种类比中,有太多的梦想和不切实际的成分。这年,我乘着火车抵达西部的宾夕法尼亚州,在风雪中,穿过黯淡的工厂,在一片支离破碎的树丛中,我突然看见很不协调的几个字:伯利恒
钢铁厂。我内心又一次燃起了希望,然而这次是以牺牲土地的真实性为代价。我不再去寻找密集的表象上人的征迹,在这儿难道我不会去想象在侧街上,兴许是最肮脏的这条,炭灰中会出现一个后院,一扇门:而门槛后的一切,山峦和鸟的啁啾,以及大海,它们全都复活了,在微笑?这样我们才忘记了种种界限和我们存在于世的能量。在接近匹茨堡时,我终于明白诺斯替派
的坚拒是如何一点点地侵入希腊语的。这种语言诞生于美,却达到了宇宙观的高度。
图2 皮耶罗·德拉·弗兰切斯卡
而我更加明白我的怀旧在最阴郁的时刻也是一种对现世的拒绝,即算是一开始我就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这片土地上的语言和音调更让我感动的了。是的,我们的国家的确很美丽,我不再希冀其他,我和这种语言和平相处,而我的远古神祇仅仅在毗邻我两步之遥处歇息,要顿悟到它其实很简单:撇开这些不谈,一想到真实的生活在那儿,在那无法定位的别处,这就足以使这儿恍如一片沙漠。当我沉湎于此时,兴之所至,率性而为。比如说,我信仰光,以至于我想到真实的国度就偶然地诞生于某个季节和光线更强的某地。黑夜和白昼,无处不在,亘古更迭。然而在晨间、午间和晚间时,有一束光线如此完整、纯粹、分明,以至于感到目眩的人们置身于逆光,如火光中的暗影,他们不再理解个中原委,只剩下存在与否的抉择,彼此交流时如同雷电聚集,从而产生妙不可言的温柔时光,迸发灵感的狂野——彻底的进化。如果说我的幻梦如此,那么这儿的光对我又是什么,现时的光,我又撞见了什么?这些都成为一种残缺,其伟大在于欲求,流连其中堪比流亡。多么美丽的墙面啊!当阿尔贝蒂
在佛罗伦萨的里米尼创作他的音乐时,他与我是如此心灵相通!捕捉这儿的阳光,他照亮了地平线,我向那光明聚集的地方看去,他在寻找什么?他又知晓些什么?为什么在拜占庭
有这些银盘或锡盘呢?反射光如此简练,无欲无求,甚至没有物质,好像它们是一道光照的门楣。在一面古旧的镜子里(为什么人们选择了锡汞齐的脆弱,银叶的柔和?),桌上满堆着水果,像在反透视中,面孔也是如此,都如同记忆一般历久弥坚。在某个教堂、某个博物馆见到的一些神秘的器具,常常让我像在十字路口一样止步。它们美得如此庄严,我用在现世所看到的一切来填充它们:每次都源于一种褫夺的冲动……说实话,只要有一点点让我感动——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东西,一把锡汤匙,一个锈迹斑斑的古代样式的铁盒,透过篱碍窥见的一座花园,墙边靠置的一支耙,隔壁厅里佣人的歌声——就可以让事物定格在光影中,而我被流放。
有天夜里(那是很久以前,我还在上中学),我拨着短波电台的指针。一些声音,然后是另一些声音,此起彼伏,交替出现和消失在电波中。我记得当时感觉这就好像一片浩瀚星空,虚幻的星空。人们说着话,无休无止,这难道不是一种像泡沫、沙砾或虚空的星体一样空洞而又累赘的物质么?多么渺远的迹象!当我整整几小时地,好像在船头前行,好像穿越沙丘的汽车,我确信自己比这迹象更具有存在感,因为我眼看着它形成、出现,然后消失。这样想着,我重又开始拨弄指针。突然,我感觉自己错过了什么,尽管听得不明晰,但那勾起了我的热情,促使我往回拨。我真切地听到了刚刚错过的短暂的声音——这是什么?一阵歌声、鼓声、原始社会的笛声。转而是十分粗哑的男人们的声音,尔后是孩子的声音,严整稠密。而此时合唱停止了,所有声音重又以碰撞的节奏开始震颤,低吼。一种印象,我不知主观与否,但那是一种妙不可言的空间感。我开始明白。这些人在孤独的石器之巅:在露天剧场的台前,在巨石隔断的队列终点。在他们上方有水沟纵横的坚壁,虎尾草丛生,在那儿雄鹰直上云霄。在地平线上,悬崖峭壁中,空隙里,是他们的村庄——深重的城墙或关闭,或损毁,立在城堡之下。此刻我们所在的地方更像是一个营寨,夜间火光明灭——为什么有这个游牧民族,这文明社会之外孤立一隅的族群?这个国度,这些人,这种音乐,是高加索,是切尔克西亚
,或者是亚美尼亚、中亚的山脉——不过这些词汇于我而言闪现出神秘的价值,属于某个在现代地图上无法定位的极点:不如这样说,诺亚方舟停泊的亚拉腊山
承载着整个宇宙,它周围有嘈杂的水域,黑而光洁的地平线,极快的不知方向的河流。
歌声很快停止了,有人开始用一种陌生的语言讲话,然后我只能听见一片杂音。神秘的国度隐退了,我用我们的富足去想象地平线的另一边。只是从这时起我开始对音乐感兴趣:那儿的某种财富和炼金术进入我们现世的体验,增加了我有限的能力……实际上我应该指出我的诺斯(gnose),在两种方式上都是有限的。首先在最强烈的梦想的倾向上,并不总是简单地被另一个剥夺。精神上别离的却停留在了身体里,这种受抑制的存在,就好比虚无中某种生命物的叠加,既强韧又相矛盾。流亡者指证流放地的宣告?但在前面我说过,任何细微的物体都可能时不时地与这种模棱两可的类别相融合,停留在那儿,延伸、照亮着它们的联系:这样说吧,整个世界起初像音乐那样为人喜爱,然后像现实一样消失,又第二次回来,被未知重组,更加活跃,与我的心更紧密地联系着。从那个世界我们学习了艺术,诗歌,否定、强调和记忆的逻辑技巧。这让我们彼此相识,相知相爱——同时,倾听原始的音乐,加入我们的和声,万物随声应和。生物是未完成的,大地的隐晦之歌不是供我们研究,而是要去重复它,那个缺失的音符与其说是一个秘密不如说是我们的使命?我梦想中的别处,在更深层次的含义上莫不是某一天必将到来的未来——完美地浇注在一起,人类、动物和事物在某天同时被召唤到同一个地点——在现世呈现,我们的怀旧丢掉了田园牧歌式的伪装,为久别重逢而爽朗地笑,喜悦地哭,——彼时丢失的世界,此刻得以拯救的世界?
不要忘了,我只是在特定的地点,在生存经历中真正和象征意义上的十字路口,才会产生对它世的冥想。就好像生存经历的一部分蒸发了,沸腾了,而另一部分仍然停留在现世的举措中,自顾不暇,游移于地平线外却自给自足。最后这样说吧,在诺斯和信仰之间迟疑徘徊,一个是隐身的神,一个是它所化的肉身,远不止于无悔的选择。这是种拒绝,贪婪地靠化腐朽为神奇养育自己。再说如果冥想继续,早先发生的还有一种嬗变。在我周遭有一脉无边无际的火焰峰,忽高忽低,在我渐渐接近时穿越一切,将一切置于身后,转而又攻其不备占领了一切:怎么说呢,在精神的领域,目光被诱惑的那一点变得更遥远,此时地平线消失又复而出现,在经历的时光中变得不那么紧促,就好像我的山谷无限地拓宽了,点亮了。我同时感觉到需要更好地去理解那种我通常只是被动地承受的双重诉求。以上我陈述的关于腹地(只有这个词汇可以将我持久的企盼和不确定的本能定格)的记忆是陈旧的,但这是唯一纯粹的记忆,更近一些的记忆掺杂了太多的思考和明智的陈述,和一种自忖能超越两种对峙势力的意图。是的,智识滞后了,正是借助思考我们才发现我们的思维是矛盾的,拖泥带水的:得以明确并非借助思考而是在思考当中,在思考当中,在生命的悸动中,比文字更宽泛,更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