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之所以不同于传统的、以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不仅在于形式上的差异,还在于教学目的与效果的不同。语文教学案例的着眼点不仅在于通过案例分析使师范生或参训教师获得蕴涵其中的那些已形成的语文及语文教学知识、教育教学原理及原则和方法等,还在于促进其教学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可以说,语文教学案例对于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对于语文师资队伍的建设,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价值功能是多方面的。下面先简单谈一下语文教学案例的一般功能。
前面在阐述语文案例教学概念的时候,我们已经强调了其理实结合的特点,而要使案例教学发挥功能,教学案例的选择、编撰就显得十分重要。由于语文教学案例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因此,语文教学案例天生就具有教学桥梁作用。
1.问题从实践中来
我们知道,真正的语文教学案例必定包含着一个核心问题,对于问题的寻找发现是一种理论研究的过程。但是光靠逻辑判断与推理,是形成不了问题的,只有通过对教学实践的分析研究,才有可能发现问题。可以说,教学案例的一切问题都来源于实践。而问题的形成,则是用理论对实践加以概括提炼的结果。
2.问题要通过实践去解决
对于学习者来说,当他拿到一个教学案例,面对案例提供给他的包含了大量基础教育信息的问题情境,他自然要在头脑中虚拟出课堂教学影像,并把自己想象为案例中的当事教师,根据一定的理论对问题做出分析、判断,然后试图寻找方法加以解决。这一过程只是一种虚拟实践,对于真正的教师来说,这自然是不够的。问题究竟能不能解决,还需要学习者拿到实践中去检验,即只有通过课堂实践才能最终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读案例就是读理论中的实践与实践中的理论
教师读案例,把握住了问题情境,寻找到了主要问题,并着手去分析判断问题,最终就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决策。但这种分析、判断、决策能力的培养不是简简单单就能达到的。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阅读者必须努力去搜索或重新学习相关理论,并回忆自己已有的教学经验,将理论与经验结合,通过反复试误,寻找到一条正确解决问题的途径。可以说,学习者在读案例的时候,他既非纯粹读理论,也非单纯读实践,而是不知不觉整合了所学的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及专业知识,迅速达到知识的内化,读懂了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和在实践基础上形成并发展的理论。
4.读案例是为了用案例
与一般的理论阅读不同,案例学习不应仅仅满足于读懂了什么。即便你既懂理论,又明了实践,也还是不够的。因为这仍然停留在老师的脑海中,还不能真正转化为生产力。语文教学案例要真正发挥能量,就必须应用到课堂中去。师范生也应该通过微格教学和模拟教学来实现教学案例的应用,而应用的过程,就是熟悉基础教育的过程。学习者应通过案例的应用,学会如何分析教材,如何处理教材的重难点,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如此,教学理论便不再是停留在纸张上的空头说教,课堂教学就不再是缺乏理论指导的盲目行动。换言之,教学案例的撰写与应用,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缩短了教学与实践的差距,在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师范生与教师培训的课程改革从来没有间断过,有时候甚至可以用轰轰烈烈来形容。然而,多年过去了,专家学者与一线名师的讲课水平越来越高,但师范生和参训教师的收获感却并不强。为数不少的师范生和新手教师反映,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培训课堂,那些“高大上”的讲座似乎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学习者逃课及课堂走神现象比较严重。究其原因,在于教师虽然注意到了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创新,但恰恰忘记了如何转变学习者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而教学案例的撰写与应用,将有可能迫使学习者主动改进学习方式以回应教育者的教学方式的转变。
1.从听记到思写的转变
以往师范生或参训教师习惯于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分析,然后一字不漏地记下来,以应付教学考试。而案例教学的真正实施,要求学生或学员不但要听得懂老师的讲解,更要自己学会去撰写,去应用。因此,学生(员)将不是机械地记录课堂内容,而是将课堂听记学习的过程演化为一种教学的思考与成果的撰写。这是学习境界的一大提升。
2.从被动接受到主动体验
在语文教学案例的应用中,教师扮演的是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学生(员)作为主角之一不再是课堂上被动的接受者,不再是教师说什么就信什么。摆在他们面前的教学案例,很可能就是他们自己或者同伴搜集撰写的,他们的任务不是听教师来分析,而是自己积极主动地去深度体验与感悟,力争在原有基础上有新的突破。
3.从单打独斗到合作探究
传统的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中,学生(员)只需要静坐课堂听教师讲解,最多回答教师就教学内容提出的一些问题,生生之间缺乏实质性的互动。而在案例的撰写与应用中,这种单打独斗的方式显然很难适应,因为仅仅听教师讲案例,无论质和量,都是十分有限的,特别是当案例源自学生(员)的创造性劳动的时候,听者就更加需要听听别人的体验感悟与想法。这时候,合作探究就显得特别重要。学生(员)与学生(员)之间谈案例背景,即案例形成的过程,将有可能远比教师的分析生动可靠。而且只有思维之间碰撞激发,才有可能使学生(员)获得更深刻也更丰富的思想成果。
4.从知识的内化到知识的外显
首先要说明的是,我们这里使用的外显概念,不同于外显知识的外显。后者是指使知识客观化,可视化,可以清楚地辨认,并按顺序保存。我们所说的外显,是指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产生直接的效用,甚至形成知识产品。应当说,传统的教学只能传达知识,很难达到知识的内化,而通过体验感悟,可以较好地实现知识的内化,即教师所传递的知识有机地成为学生(员)知识结构中的一部分。然而,仅仅达到知识的内化还是不够的,因为那只能帮助学习者提升自己的素质,并不能产生实际效用。只有当知识在实践中被有效地应用,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并形成产品,知识的价值才达到最高点。案例的撰写与应用,则有可能使原先停留在课程与教学论教材中的知识,被转化为学生(员)的实际操作。通过学中做和做中学,学生(员)不但获得并理解、掌握相关知识,更能熟练驾驭知识,使知识成为自己的教学背景和工具,帮助自己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并形成自己可反复使用的方法与经验。
如前所述,光靠教师讲是培养不出未来教师或新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素养的,但是盲目的实践也只能产生教书匠,产生不了教育家。而教学案例可以很好地弥补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的不足。通过这个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师范生与新教师能够获得长足进步,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与教学素养。
1.教学智慧的生成
正像美国学者格柯在他的一篇文章中谈到的,案例之所以在教学中运用,是因为“聪明不是经由别人告诉而得来的”。这句话背后暗含的观念是,既然在教学与管理中,我们所面对的情境常常是独一无二且变动不拘的,那么需要学而得之的固定不变的规律和真理就为数不多了。这意味着如果一味坚持讲座式教学,我们实际给不了学生(员)多少东西,只有让学生(员)自己去寻找、发现、解决,才能令学生(员)在教学过程中生成智慧。教学案例就是一种让学生(员)自己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通途,也是培养准教师或新教师教学智慧的良方。
2.教学方法的丰富
准教师或新教师毫无疑问有自己的教学方法。但教学调查与观察表明,即便是有数十年教历的教师,教学方法也有可能陈旧单一,更不要说即将入教职的师范生和刚入教职的新手教师了。一课一模式的说法可能言过其实,但说一案例一方法却是完全有可能的。标准的语文教学案例必须有问题及问题解决的方法,那么,当我们的学生或学员在编写一个案例的时候,他们不就是在理解一种方法吗?当他们在模拟一个案例的时候,他们不就是也在掌握一种教学方法吗?因此,教学案例的广泛搜集、大量编写和不断应用,是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经验与方法的重要途径。
3.教学评价的多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评价应从甄别式的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评价要反映学生学习的成绩和进步,激励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与不足,认识自我,树立信心,真正体验到自己的成功与进步。”而目前课堂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恰恰是评价的机械化与单一化。原因在于教师甚至包括部分老教师,他们不知道如何针对学生的实际给出个性化的评价。常态课如此,就算是公开课,最成问题的也是课堂评价。这反映了教师随机应变能力的缺失,也反映了教师缺乏教学生成的本领。教学评价能力的发展,需要大量实践的支撑,但对于师范生来说,进行课堂教学的机会是很少的,甚至在教学实习的时候,他们也很少能获得课堂执教的机会。因此,教学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承担起虚拟教学的职责。而对于已入职的教师来说,他们拥有大量的教学实践的机会,但缺乏高人从旁指点,有问题而不自知,或知道了也不知如何修正,这时候,也许优质的教学案例能够帮助他寻找到正确的评价原则与方法。搜集、拟定、应用的案例越是丰富,教师多元评价实现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4.教学反思的养成
教学反思是教师成熟与否的标志,也是教师走向名师的必由之路。传统的师范生教育或语文师资培训,多重视知识的传递和一般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教师反思力的提升,这也正是我们教学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教师如果想从教书匠型转化为学者型,从名师走向教育家,就必须养成不断反思的习惯和善于反思的能力。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问题,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自觉地调整教育教学策略,从而摆脱教学的盲目性,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设计者。 语文教学案例的撰写实际上为学生或学员提供了一个深入思考的机会,让他们身临各种各样的实际教学情景中,真正从“当事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而语文教学案例的实施,则为学生或学员提供了一个相对真实、较为典型、具有示范性和可操作性的语文教学舞台,这是一种在不用真正深入实践的条件下在短期内接触和处理各种各样的教学实际问题的机会。学生或学员在这种虚拟教学的情形下,在不断对比、归纳、反复分析、体验与寻找决策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反思。在语文名师的理论与实践指引下,学生或学员不但可以获得各种语文教育教学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还能够想清楚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认识到自己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教”、“为什么这样教”等问题,从而大大提升学习力与反思力。而这也使“教师即研究者”的现代教育理念得以实现。
除此之外,教学案例的撰写,离不开工作坊、教育对话、讨论辩论等等,这又为学生或学员创造了表达自我观点并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机会,使他们口头表达的技能、讨论的技能、人际交往的技能及合作的技能等等都得到了锻炼和发展,这些技能也是教师专业发展所必不可少的技能。进一步说,语文教学案例的撰写,应该是一个民主的、平等的、开放的过程,教师会要求学生或学员对每一个案例作个别思考和分析,鼓励他们自由探索、大胆质疑,提出独到有效的解决方法,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因而,教学案例撰写的过程,特别有利于学生或学员创新意识的形成与创造能力的发展。
如果一位语文教师既能撰写优质的教学案例,又能巧妙地运用教学案例,那就意味着他具备了一定的科研素养和反思精神、借鉴与创新能力,这就为他成为名师甚至走向教育专家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发现那些在各级各类教学活动中应付自如的老师,那些既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又能在评课中指点江山,既能在讲座中纵横开阖,又能在论文中旁征博引的老师,个个都是案例开发与应用的高手。他们从别人的案例中汲取精华,取长弥短,又能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概括总结,扬长避短。一方面,教学案例多层面、多角度、多样化地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无所不及的样板,只要肯去搜集,总能找到与自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相似的案例;另一方面,教师课堂实践时间越长,经验越多,可供开发案例的素材也就越丰富,教师就越能借此将自己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一个能从教学案例中寻找到问题解决策略的老师,一个能通过对教学案例的借鉴构建教学模式的老师,一个能基于教学案例开展教学科研的老师,一定是一个充满教学智慧,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具有无限的创造潜能的老师。他就一定能够在教育领域里获得一席之地,并获得广大师生的尊重。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案例的开发具有强大的教育教学功能,借助语文教学案例的开发来训练和提高学生或学员的反思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这种反思精神将对学生或学员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语文教学案例的开发彻底改变了师生之间传统的、单向的、多表现为被动式的授受关系,它必然会引起教师、学生或学员、教学案例三者之间的积极互动。语文教学案例的开发体现了一种开放性的教学过程,为学生或学员的学习与探究提供了宽松自由的氛围,赋予了他们很大的自主权利。整个案例教学提倡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进行独立思考、形成个人独到的见解,促使教师掌握、更新教学理念,拓展应对教学实践问题的创新能力。在对语文教学案例的研究过程中,学生或学员自己的问题意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得到提高,他们能通过吸取语文教学案例中的精华提高自我认识,归纳出自己的一套有关教学组织与管理的策略,从而为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成为专业化教师积聚发展的潜能。
可见,语文教学案例的开发,能够提高学生或学员敏锐的洞察力、判断力和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自我反思与经验决策的能力,增强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或学员学习、钻研、理解和运用现代教育理论,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最终提升终身学习的能力与素养,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