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语文教学案例的协同效应

前面我们阐明了语文教学案例的一般功能,即通过案例分析使师范生或参训教师获得蕴涵其中的那些已形成的知识、教育教学原理、原则和方法,促进其教学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如果要进一步阐明这些功能,我们还可联系哈肯的协同理论作分析。换言之,语文教学案例还具有一些特殊的功能,即它能产生显著的协同效应。哈肯曾用杠杆定理,为协同论的精髓作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正如我们借助杠杆定理可用较小的力举起较大的重量,我们也可用协同论的规律,以较小的支出获取最大的效益。

一、整体效应

关于教学案例的桥梁效应,我们在前面一般功能的阐释中已经提及,即教学案例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如果从协同论出发研究,我们也许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语文教学案例的中介功能。

协同论强调协同效应,注重整体性,即充分发挥系统各要素的力量,形成整体合力,使系统的作用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为什么中小学校对目前的师范毕业生颇多腹诽呢,不是师范生掌握的知识不够多,而是他们的知识并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整体。正如歌德所言:“部分已经掌握在我手中了,可惜还缺少那精神纽带。”语文教学案例也许可以成为歌德口中的那根“精神纽带”。换言之,语文教学案例不仅仅是学习的材料或研究的对象,更多情况下,它是教师与学生、大学课堂与中小学课堂、理论与实践、知识与经验之间的一座座桥梁。其核心目标不是满足于理论知识的培养与灌输,更主要的在于培养师范生运用相关知识去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使学习者能够在理论与实践、知识与经验之间自由回旋,实现从理论到实践,又从实践回到理论的螺旋式上升。

因此,当我们谈语文教学案例功能的时候,有必要从协同理论的角度重新审视,突破单一的、孤立的认知,使语文教学案例走出狭隘的角色定位,成为教学系统中的一个具有独立功能的子系统,从而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通过这座桥梁,师范生就能够快速整合教学理论知识,树立教师意识,顺利进入教学领域;新入职的教师则能快速适应教师角色,并从合格走向优秀。

二、省简效应

从协同眼光来看,语文教学案例还能获得省简效应。关于省简效应,哈肯曾打过一个比方:一个复杂系统好比一本包罗万象的书,为了真正理解全书、完全掌握其内容,就必须从头到尾地阅读。如果没那么多时间怎么办?可以采用不同的办法,譬如说,只阅读其扼要的部分,或由别人为我们提供一个内容。 这就是说,当我们面对一个包罗万象、错综复杂的事物的时候,没有必要逐一梳理,而可以采用快刀斩乱麻的方式,让重点快速地突现出来。而这正好是语文教学案例的强项。

我们知道,目前师范院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已成为一个十分庞大的系统,围绕这一系统,衍生出诸多的分支课程,分支课程下,又衍生出诸多专业课程,以阅读教学为例,就有现代文阅读教学概论、文言文阅读教学概论、阅读心理学、阅读社会学、创造性阅读教学、阅读情趣论、阅读方法论、读解学等等。更何况,教育界还不断地涌现新理论、新观点、新模式,相关的著作文章可以用“海量”形容。如果让师范生逐一去把握,那不要说用仅仅四年的就读时间,即便穷其一生,都可能难以实现。那些新入职的教师,由于当下教职繁重,更难有时间来逐一涉猎。但是,不学习是不行的,面上不能顾及也是不行的,因此就需要对这个庞大的系统进行省简。这需要有一个高度概括的东西存在,而能承担这一任务的非教学案例莫属。

语文教学案例之所以能够起到省简作用,就在于它短小精悍、问题集中、理论突出。它的这种一例一问题、一点一理论的表达方式,高度浓缩了语文教学中的方方面面。那些名师的教学案例,甚至有可能浓缩了他的全部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因此,掌握语文教学案例,不仅仅是掌握一种技能,也是在掌握一个系统要素甚至是一个子系统。

三、互动效应

在传统的教师教育课程教学中,各成分之间具有的相关性很少,学生或学员之间、师生之间、生本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这里面的重要原因在于大家都没有认识到教师教育课程对于互动的特别需求。同时,纯粹的理论讲解也导致缺乏互动的条件。各部分之间的割裂,导致教师的课堂话语霸权愈演愈烈,学生或学员的主动性则受到严重压抑。此外,课堂内外的互动的缺乏,使学生或学员无法从抽象的概念界定、枯燥的教学原则的讲解、艰涩的教学模式的分析中理解语文教育教学理论的实质和本真。这样的教学无法引发学生或参训教师的学习热情和主动参与的兴趣。

协同论则特别强调系统与系统,以及系统下各组成部分之间的互动共振。或者说协同论最根本的思想是系统自主地、自发地通过子系统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系统规则。有研究指出,竞争与合作的方法是它的重要研究内容,协同学最基本的概念也是竞争与协作。

语文教学案例的介入,可以极大地改变传统教学的系统之间分离的现状,可以帮助学习者突破单纯接受理论知识灌输的学习状态,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本之间的互动。而这种互动是建立在自主选择基础上的,学生或学员不会感受到外界的直接压力,因而这种互动也使得他们对学习更感兴趣。

这里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的心理总是倾向于对实际的、变换的事件投注较多的注意力。语文教学案例源于语文教育实践,它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教师的课堂教学,呈现出特定教学情景,因而它具有真实性、典型性、情境性、启发性、适时性等特点,使学习者的学习不再凌空蹈虚,而是有了一定的参照与依靠。因而学生愿意通过语文教学案例主动探究知识、积极寻找问题、研讨问题解决方法,这为他们的互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二,从教学案例本身看,即便它不是来自学习者自身,只要是优秀的教学案例,都会像一个良师益友,以生动的语言甚至可视的形象在指导着学习者。此时,教师教育类课程的讲课教师就不再是课堂的主宰,其身份开始虚化,教师实际上更多地是从讲台前站到了学习者的背后,并有机地加入到他们的互动学习与研讨中,即教师的身份已经从权威的讲解者、从布道的“牧师”转变为学习者的合作伙伴、学习引路人,也就是他们从逼着学习者走,转变为引领学生跑步向前,这给学习者的学习带来无穷乐趣,也使学习者不但愿意与同伴合作,也愿意与教师互动。

四、序参量效应

协同论认为,无论各个系统的属性有多么不同,在整个环境中,各个系统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合作的关系。为此,协同论还介入了另一个重要概念——序参量。序参量是指在系统演化过程中从无到有地变化,影响着系统各要素由一种相变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相变状态的集体协同行为,它能指示出新结构形成的参量。序参量支配各个部分,犹如一位木偶戏演员,它让木偶舞蹈,而木偶反过来又对演员施加影响,操纵演员。 序参量和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序参量是各子系统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另一方面,序参量在临界状态下起着支配子系统行为的作用,主宰着系统整体演化过程。

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整个系统中,教师、学生、教材、多媒体、教学案例等等都可以作为一种参量而存在。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最终达到高度的和谐。就学生或学员和语文教学案例的关系看,学生或学员面对语文教学案例时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的作用。学生或学员的集体意见,主宰着语文教学案例的性质、功能、效用。但反过来,语文教学案例所营造的真实、典型、可仿效的教学情景、事实、语言、行为等,又深刻地影响着学习者。首先,它能振荡学习者在课堂教学中所形成的知识网络,激活这张网络上的每个信息节点,使教学迁移变得更为自然容易。其次,它能促使学习者进行换位思考,使他们能从实践者的角度审视教材、体验课堂,并依靠所掌握的情况做出合理的决策。再次,在语文教学案例特别是名师教学案例的引导下,学习者更易获得各种语文教学技能与素养,这使他们不仅懂得“教什么”、“为什么教”,还知道“为什么教这个”、“如何有效地教”。教学案例中的成功典型成为学生或学员仿效的主要对象,帮助他们获得各种教学技能与素养,提高其处理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教学案例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可以升格为序参量。 QnncUrwC93dUT0F+AWj18Nh4SkrIzzdIvdsmVhtN/MolT044jhFzlZWWa5OGlH/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