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七节
不要做孩子隐私的“窥视者”

妈妈心态:偷看孩子的日记是为了更了解他。

孩子状态:不再相信别人。

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隐私,孩子也有,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心中的小秘密会越来越多,而且他们不再像小时候那样事事都告诉妈妈,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可是妈妈们出于对孩子的关心,总是利用各种招数打探孩子内心的想法。妈妈如果使用了不得当的方式,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把事情搞得更糟,孩子也会离妈妈越来越远。

隐私权是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受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或者公开的一种人格权。公民的隐私权是受到法律保护的,这里的“公民”是指全体公民,没有性别、年龄、职业等等的区分。尊重公民的隐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这就需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不要随意打探他人的隐私。

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隐私,孩子也有,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心中的小秘密会越来越多,而且他们不再像小时候那样,事事都告诉妈妈,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们,他们往往把自己的内心世界隐藏起来,不愿意与父母分享,也很反感父母打探自己的隐私,可是妈妈们出于对孩子的关心,总是利用各种招数打探孩子内心的想法。这就使妈妈和孩子之间产生了矛盾,孩子越是隐藏,妈妈就越想知道孩子究竟在想什么,在这个时候妈妈如果使用了不得当的方式,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把事情搞得更糟,孩子就会离妈妈越来越远。在生活中有很多妈妈不尊重孩子隐私的情况,比如下面的这个例子:

娜娜的妈妈最近总是接到奇怪的电话,这些电话都是接起来却没人讲话。有一天,她又接到这样的电话,娜娜的妈妈生气地说:“你到底找谁呀?打了电话又不说话,再这样我报警了!”这时对方说话了:“请问娜娜在吗?”是一个男孩子的声音。娜娜的妈妈眉头紧锁,语气严厉地说:“她不在,你是谁呀?找她有什么事儿?”可是对方迅速地把电话挂断了。妈妈心想,娜娜今年14岁,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生理特征开始凸显,再加上娜娜长相甜美,莫非是孩子开始谈恋爱了?

妈妈开始警惕起来,不时地观察孩子的举动,后来妈妈发现娜娜有写日记的习惯,为了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她就送给娜娜一个带锁的日记本。但是娜娜的妈妈没有把钥匙全部交给女儿,而是自己留了一把。每当娜娜去上学的时候,妈妈都来到女儿的房间,找到那个日记本,偷看女儿的日记。几天下来,娜娜的妈妈没发现任何端倪,她决定继续偷看女儿的日记。这天,娜娜的妈妈下班回家后又来到女儿的房间偷看日记,不料被提前放学的女儿撞了个正着。娜娜伤心极了,一边哭一边说妈妈是小偷,这下可把妈妈气坏了,狠狠地打了孩子一顿,妈妈说:“我这样做还不是为你好,怕你学坏,你这么没礼貌,还说妈妈是小偷,你这样做对吗?”

从那天起,娜娜就变得少言寡语,和妈妈的关系在一夜之间疏远了很多,她也不再写日记了,她觉得世界上没什么人值得自己信任,因为连和自己最亲的妈妈都背叛了她。

每个人心中都有不想让别人知道的心事,如果一个人把自己所有的隐私全部暴露在众人面前,那么他就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独立个体的人。成年人最讨厌别人打探自己的私事,孩子虽然年纪小,但是他们也是有思想的人,他们的隐私权同样应该受到保护。一个人的隐私受到了侵犯就如同自己的尊严受到了侵犯,侵犯孩子隐私权的主体往往是家长和老师,孩子一定不会选择通过法律途径保护自己的利益,这就造成家长和老师总是忽视孩子们的尊严,无情地窥探孩子的隐私,他们甚至认为小孩子谈隐私很可笑。妈妈们千万不要小看侵犯孩子隐私这件事情,它会给孩子带来不小的危害。

首先,侵犯孩子的隐私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很多孩子做错事情或者有某些缺点都喜欢隐藏起来,他们不希望他人知道自己的不足,而是想自己默默地改正错误。如果妈妈们发现了孩子的这些隐私,并把它们无情地揭露出来,就会深深地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同时也打压了孩子改正错误的自信心。

其次,侵犯孩子的隐私会使孩子产生消极心理。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也是孩子心中最值得信赖的人,如果父母不顾孩子的想法,随心所欲、理直气壮地窥探孩子的隐私,甚至把这些隐私泄露给他人,都会使孩子缺乏安全感。他们会想连爸爸妈妈都不能相信,自己还能相信谁?渐渐地,孩子就会产生消极心理,变得多疑,这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再次,侵犯孩子的隐私会使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变得生疏。父母一旦侵犯了孩子的隐私,哪怕只有一次,都会在孩子心中蒙上一层阴影,这层阴影会使孩子与父母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他们更加不会选择对父母说出自己的心里话。父母本来是想通过偷看孩子日记或者信件的方式来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没想到这样做反而把孩子从自己身边推得更远。

最后,侵犯孩子的隐私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有很多性格内向的孩子不愿意把自己所有的想法告诉父母;即使是性格开朗的孩子也有不想与别人分享的秘密,他们更愿意以写日记、写信件等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也许这些方式是孩子表达真正自我的唯一途径,如果父母偷看孩子的日记、信件等就等于封死了孩子的最后退路,孩子还会表露自己的真性情吗?慢慢地,他们的性格就会变得孤僻,不愿意与人交谈,有些孩子还会患上自闭症,这种结果一定是父母不愿意看到的,那么爸爸妈妈们又何必剥夺孩子唯一的宣泄方式呢?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想法:“我是孩子的家长,我有权利知道孩子的一切事情!”俗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人们不会把自己的所有秘密公之于众,并且讨厌别人侵犯自己的隐私,那么家长们就没有权利强迫孩子在自己面前没有秘密,更没有权利使用某些不正当的手段窥视孩子的隐私。在大多数家庭中,妈妈们扮演了教育孩子的主要角色,所以你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侵犯孩子隐私的严重性,侵犯孩子的隐私,也就是侵犯孩子的人格。妈妈们应该尽量多地给孩子一些属于自己的自由空间,让孩子拥有属于自己的小世界,这样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妈妈们如果发现孩子有某些异常的变化,应该使用正确的、积极的方式了解孩子的想法,比如和孩子像朋友一样坦诚地交谈,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问题。生活中难免遇到一些不可避免的敏感话题,这时候妈妈们应该怎么做呢?最错误的方式就是逃避话题,批评或者嘲笑孩子。妈妈们应该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且做出正确的引导,给孩子一种可以信任的感觉,让他们觉得妈妈和自己是朋友。这样孩子才会向你们吐露心声,你们才能实时地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妈妈们不是不能了解孩子的想法,而是应该讲究方式方法,来看看下面的几个例子:

例子一:王女士有一个13岁的女儿,在上初中。有一天女儿回到家中有些心不在焉,她好像是想对妈妈说些什么,但是总是欲言又止。王女士断定女儿有事情,就对女儿说:“孩子,你今天是不是有不高兴的事情,跟妈妈说说,妈妈帮你分析分析!”女儿支支吾吾地说出事情的原委,原来是班里有一位男同学在追求女儿,还给女儿送了情书。王女士听完先是一愣,随后便恢复了冷静,她非常自然地对女儿说:“噢,原来是这样呀!有这种事情是正常的,妈妈也经历过。但是女孩不能光靠外表,要有良好的修养,修养只有靠知识的累积才能获得。所以你应该好好学习,将来成为更有魅力的女孩,追求者会更多!”女儿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后来女儿经常和王女士像朋友一样谈心,每一次王女士都从女儿的角度想问题,替女儿排忧解难,从来没有毫无理由地责备女儿。

例子二:李先生的儿子从小活泼开朗,特别喜欢和别人说话,可是李先生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儿子不像以前那么爱和别人说话了,和父母的话也变得很少了。妻子也觉得纳闷,担心孩子是不是有什么事情瞒着他们。

李先生和妻子商量要和儿子好好地谈一谈,找出孩子不爱说话的原因。经过和儿子的一番恳谈,李先生对儿子有了新的了解。儿子是这样说的:“我觉得男孩子要沉稳些,不应该每天叽叽喳喳的,我也有秘密、有想法,不一定非得告诉爸爸妈妈。”李先生感觉到孩子长大了,他们应该给儿子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

第二天,李先生为孩子买了一个精致的日记本,他对儿子说:“爸爸知道你需要自己的空间,你如果有什么不想和父母说的话,就写在日记本上吧!我和你妈妈不会偷看的,你放心。不过你要记住,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一定要和父母说,我们一定会帮助你,给你一些有用的建议。”儿子高兴地点了点头,收下了日记本。从此儿子有不想和父母分享的秘密就记在日记本里,李先生和妻子也按照约定从不偷看孩子的日记,儿子有了难事也会和他们商量,他们之间就像朋友一样。

这样看来,通过和孩子成为真正的朋友,来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做法远比侵犯孩子隐私来的高明。妈妈们应该向以上案例中的主角学习,用正确的方式了解和引导孩子。

在生活中,妈妈们除了喜欢侵犯孩子的隐私外,还喜欢干涉孩子的交友自由,这个毛病也应该改掉。现在有很多孩子一到节日或假日就躲在家里玩游戏或者看电视剧,很少和朋友在一起,本来与别人交往的机会就不多,如果父母又在中间横加阻拦,孩子就更没机会与朋友相处,这样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长大后是会吃亏的。

有些妈妈担心孩子交友不慎会学坏,总是过度地干涉孩子的人际交往,导致孩子总要向妈妈汇报自己朋友的详细情况。可是妈妈们应该明白你帮了孩子一时却帮不了他一世,难道等他长大后你还要帮他挑选朋友吗?妈妈们应该从正面引导孩子,告诉孩子应该结交什么样的朋友,让孩子自己去判断,锻炼孩子的分辨能力,而不是过多地干涉孩子的交友自由。另外,孩子也有交朋友的权利,这种权利是妈妈们不应该剥夺的。

妈妈先知道

妈妈们千万不要小看侵犯孩子隐私这件事情,它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危害。应该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且做出正确的引导,给孩子一种可以信任的感觉,让他们觉得妈妈和自己是朋友,这样孩子才会向你们吐露心声,你们才能实时地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 99Yj6Z1JjtSLQKDFctYUMi09t1X3mdT5fyIb4WxvseLJBZsANOqlkaBm2vV02wg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