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模块三

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项目一
中医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

【学习目标】

熟悉:外科常见致病因素的特点。

一、外感六淫

六淫均可导致外科疾病的发生,其中尤以“热毒”“火毒”最为常见。六淫所致外科病有以下特点:

1.时令性 六淫所致外科病多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例如春季多风温、风热,临床多发时毒、颈痈等;夏季多暑热、暑湿,临床多发暑疖、暑湿流注等;秋季多燥,临床多发皮肤皲裂、干燥、脱屑等;冬季多寒,临床多见冻疮、脱疽等。

2.六淫致病受不同地域的影响 例如北方多风寒,临床上脱疽发病率高;南方多湿热,患足湿气者居多。

3.六淫所致外科病呈现不同的临床特点

(1)风 风为春季主气。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人体的阳位,且善行而数变。风邪上行多侵袭人体上部,发为颈痈、颜面部丹毒等病。风袭腠理,营卫失和,气血运行失常而致皮肤病。如瘾疹,症见风团呈游走性,发生快,消退快,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风邪兼寒湿之邪客于经络关节则为痹证,风胜则发为行痹,呈游走性的疼痛。风邪所致外科病的特点主要为:多发于人体上部或皮腠,其肿宣浮,患部皮色发红或不变,病情走注迅速,常伴有恶风、头痛等全身反应。

(2)寒 寒为冬季主气。寒为阴邪,“寒主收引”“寒胜则痛”,侵袭人体而致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故易生冻疮、脱疽、流痰等病。寒邪常袭人体筋骨关节,其病一般多为阴证,局部肿势散漫,皮色紫暗,痛有定处,得温则减,化脓迟缓;全身伴有恶寒、四肢不温、小便清长等症。

(3)暑 暑为夏季主气。暑为阳邪,多伤于人体头面、肌腠,致营卫失和,气血阻滞,化腐成脓而为疖肿。暑多夹湿,外感暑邪,汗出不畅,暑湿停留而生痱,复加挠抓破损染毒,暑湿毒邪客于营卫、流注全身各处而发暑湿流注。夏季炎热,汗出过多,皮肤浸渍,影响阳气通达,局部防御功能下降,再加睡眠不足,纳谷减少,人体抵抗力下降,所以夏季是体表感染的高发季节。总之,暑邪致病多为阳证,症见焮红灼热、肿胀、糜烂、流脓或伴滋水,或痒或痛,遇冷则减;常伴口渴、胸闷、神疲乏力等全身症状。

(4)湿 湿为长夏主气。久居湿地,冒雨涉水,易感此邪。湿为阴邪,其性重浊黏腻,多趋人体下部且多与热邪相合。湿热下注,外科多发囊痈、下肢丹毒、青蛇肿、臁疮等病。湿邪外袭肌肤,症见肿胀光亮、疱疹、糜烂,病程缠绵日久,如湿疮、脓疱疮等。湿邪留滞于筋骨关节,则关节沉重疼痛而成为着痹。总之,湿邪致病肿胀明显,沉重如裹,水疱迭现,化热成脓,有渗出倾向,瘙痒;常伴有食欲不振、胸闷、腹胀、大便黏滞等。

(5)燥 燥为秋季主气。燥有温燥、凉燥之分,在外科发病中温燥致病较多。“燥胜则干”,燥邪外袭,易伤津液,肌肤失润,则肌肤干燥皲裂。营卫受损,皮肤失养,则脱屑瘙痒。燥伤营血,血燥生风,则瘙痒无度,病程缠绵,如白屑风、老年性风瘙痒、肛裂等。总之,燥邪致病,患处可见干燥、脱屑、皲裂、瘙痒、毛发干枯;常伴口干唇燥、咽喉干燥、大便秘结等。

(6)火 火为阳邪,为阳盛所致。热为温之渐,火为热之极,二者性质相同,程度不同。火邪致病,其性炎上,发病迅速,蕴结肌肤则发为疖、痈、丹毒、有头疽等;热结肠胃则发肠痈、胆道感染等。火邪致病多为阳证,患处多焮红肿胀、灼热、疼痛,易化脓腐烂;全身常伴口渴喜饮、便秘、溲赤等。火毒炽盛,内攻脏腑,临床则见疔疮走黄、疽毒内陷等。六气皆能化火,五志过极均能化热生火,所以火毒、热毒之邪是外科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正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所说:“痈疽原是火毒生。”

二、外来伤害

凡跌打损伤、沸水、火焰、寒冷、金刃、竹木创伤,以及强酸、强碱等一切物理、化学因素,均可引起对人体的伤害。这些因素一方面可以直接伤害人体,引起局部气血凝滞、化热成脓等,如肌肤创伤、瘀血流注、烧伤、冻伤等;另一方面也可间接引起外科疾病,如肌肤受伤后再染毒邪而引起手足生疔、破伤风等。

三、感受特殊之毒

毒邪致病学说是中医病因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前人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观察到有些致病因素不能概括在六淫之中,从宏观理论出发,创立了毒邪致病学说。特殊之毒包括虫蛇毒、疯犬毒、漆毒、药毒、食物毒及疫疠之毒。在外科疾病中可由虫兽咬伤感受特殊之毒而发虫蛇咬伤、狂犬病等;由于禀赋不耐,接触某种物质而引起漆疮、膏药风(接触性皮炎);摄入某种食物引起荨麻疹等;通过口服、注射、外用某种药物引起药毒等;接触疫死之牛、马、猪、羊而感染疫毒而发疫疔等。另外,凡未能找到明确致病的病邪者,称之为毒,如无名肿毒。毒邪致病在临床上具有发病急、病势重、部分具有传染性的特点。局部焮红、灼热、疼痛剧烈或麻木不仁,有时很快侵及全身,全身常伴发热、口渴、便秘、溲赤等症。

四、饮食所伤

饮食所伤包括饮食不节、饮食偏嗜、饮食不洁三方面,均可导致外科疾病的发生。《内经》首论饮食与外科发病的关系,曰:“高粱之变,足生大丁。”恣食膏粱厚味、醇酒炙煿、肥甘辛辣之品,可使脾胃功能失调,生湿生热,湿热火毒内蕴而发痈疽、疔疮等。湿热下注肛门则发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痔疮等;湿热下注肠间,气血不和,致使湿热瘀血壅结肠道而发肠痈。饮食不洁,肠道染虫,往往虫积腹痛,导致肠结、蛔厥等外科急腹症。由饮食所伤所致外科疾患常伴脘腹饱胀、纳差、大便秘结、舌苔黄腻等症状。

五、情志内伤

喜、怒、忧、思、悲、恐、惊本是人体正常的精神活动,七情太过即可变为致病的因素,超过人体生理正常调节范围而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功能失调而引发外科疾患。例如,郁怒伤肝,肝气郁结,郁而化火;忧思伤脾,脾失健运,痰湿内生,致使气郁、火郁、痰湿阻于经络,气血凝滞,结聚成块而成外科结核之症,如瘰疬、瘿、瘤、乳岩、乳癖等。再如肝主疏泄,能调节乳汁的分泌,如果产妇过度精神紧张,易致肝胃不和,使乳汁积聚,郁而化热,变生乳痈。

总之,由情志内伤所导致的外科疾病大多发生在颈之两侧、胸胁、乳房等肝胆经循行部位,患处结块肿胀或软如馒,或坚硬如石,常皮色不变,疼痛剧烈,伴精神抑郁、性情急躁易怒、喉间梗塞等症。

六、劳伤虚损

小儿由于先天不足,肾精不充;成人由于早婚、房劳、妇女生育过多等因素,可致肾气亏损、冲任失调,这些因素均能引起身体衰弱,易为外邪所侵而发外科疾患。肾藏精、主骨,肾亏则骨骼空虚,风寒痰浊乘隙侵入骨骼而发流痰。肝肾不足,寒湿外受,凝聚经络,梗塞不通,气血不运而发脱疽。肾阴不足,虚火内生,灼津为痰,痰火互结,结于颈颐而成瘰疬。瘰疬治愈后每由体弱而复发,尤以产后多见,亦与肾虚有关。劳伤虚损所致外科病大多呈慢性,多发于骨、关节,以虚寒证居多。

以上各种致病因素可以单独致病,亦可相兼致病,并且内伤与外感常相合而成。所以对每一种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应该具体分析、分别对待。另外,发病原因与发病部位有一定的联系。例如发于人体上部(头面、颈、上肢)多由风温、风热所引起;凡发于人体中部(胸腹、腰背)多由气郁、火郁所引起;凡发于人体下部(臀、腿、胫、足)多由寒湿、湿热下注所致。以上是一般的情况,临证时须四诊合参,对局部和全身症状进行全面综合分析,方能审清病因,推断病机。

项目二
中医外科疾病的发病机理

【学习目标】

掌握:中医外科疾病总的发病机制。

外科疾病的特点为形症俱备。但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有形于外必本诸内,因此外科疾病的发病机理与气血、脏腑、经络有密切的关系。

一、外科疾病与气血的关系

(一)气血与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

外科疾病发病与否与人体气血的盛衰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基本的病理变化是邪正交争。气血旺盛者,内外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则不易发病,即使发病,由于正气的作用,病势表现亦轻;气血不足者,内外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则人体容易发病,在邪正交争的过程中由于正不胜邪,病势表现较重。从外科疾病的病程发展来看,亦受到气血盛衰的影响。一般来说,如果气血充足,外疡不仅易于起发破溃,而且容易生肌收口;气血不足对外疡的病程发展亦有影响,如气虚者难于起发破溃,血少者难于生肌收口。因此,治疗过程中常用扶正托毒、补益气血法,以促进疾病早日愈合。外科疾病的预后也受到气血的影响。气血旺盛者在邪正交争中正能胜邪,临床多为阳证、实证,局部按顺序出现应有症状,发展顺利,预后良好;气血不足者正不胜邪,表现为阴证、虚证,局部不按顺序出现应有症状而表现为不良症状,预后较差。

(二)气血凝滞是外科发病的病理基础

人身的气血循环不息、周流全身。由于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破坏了气血的正常运行,形成局部的气血凝滞,或阻于肌肤,或留于筋骨,或使脏腑失和,从而产生各种外科疾病。当各种致病因素引起局部气血凝滞后,会形成经络阻塞,毒邪壅于局部,使病变部位出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当毒邪炽盛时,通过经络的传导,由外传里,内侵脏腑;或脏腑内在的病变由里达表,在邪正交争的过程中产生一系列全身症状,如恶寒、发热、头痛、骨节酸痛、纳差、便秘、溲赤等症,严重者表现为烦躁不安、神昏谵语等。所以外科疾病总的发病机理是由于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形成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营气不从、脏腑功能失和等一系列病理变化,从而产生各种外科疾患。

(三)气血凝滞在病理过程中的转化

疾病的发生发展为动态的变化。疾病在气血凝滞阶段如治疗祛因,使气血流通,则病变可消散吸收。如果局部邪毒郁而化热,热盛肉腐,血肉腐败,蒸酿液化而成脓,这是气血凝滞进一步发展的病理过程。当脓肿形成,若治疗得当,及时切开引流;或正气不虚,逼毒外出,自溃出脓,脓液畅泄,其毒外排,则形成溃疡,腐肉渐脱,新肉生长,疮口愈合。

二、外科疾病与脏腑的关系

外科疾病绝大多数发于体表的皮、肉、筋、骨、脉之某一部位,但与脏腑有密切的联系。一方面表现在脏腑功能失调可致外疡的发生,如肝脾失调,气火郁滞,痰湿内生,将循体表肝胆经而发外疡,在颈之两侧、胸胁、乳房部位出现瘰疬、瘿、乳中结核等病。而脏腑功能失调可引起脏腑本身病变,如肠道运化失司,气血凝滞,导致肠痈的发生。另一方面,体表毒邪亦可引起脏腑发病,如颜面部疔疮走黄、有头疽内陷,均由毒邪炽盛或正不胜邪,邪毒内攻脏腑而成。邪陷心包症见神昏、谵语;毒邪犯肺而见咳嗽、胸痛、痰血等多种脏腑危重症状。第三,在外科疾病发展的过程中,脏腑受害与否可作为判断外科疾病预后的一个重要依据。古代医家总结的“五善”“七恶”是判断外科疾病预后的重要指标。

三、外科疾病与经络的关系

局部经络阻塞是外科疾病发病的病理之一,同时经络受邪亦可作为外科发病的条件。如外伤瘀阻后形成瘀血流注,斑秃的发生与头皮局部的外伤史有关,某一部位损伤后复加毒邪外侵而成痈肿等。此外,经络也是传导毒邪的通道。生理情况下,它具有运行气血、联系人体内外各组织器官的作用。但在病理的情况下,体表的毒邪由外传里、内攻脏腑,脏腑内在的病变由里达表,均可通过经络的传导而形成。可见经络与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总之,从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来看,它与气血、脏腑、经络有密切的关系。局部的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营气不从及脏腑功能失调等虽是总的发病机理,但概括而言,脱离不了阴阳的失调或偏胜,因为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气血、脏腑、经络均寓于阴阳之中。因此,疾病的临床表现尽管千变万化,总是能以阴阳来分析疾病的基本性质,属阴证或阳证。在辨证求因的过程中要抓住八纲辨证的总纲,才不致有误。

复习思考

1.中医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有哪些?

2.简述外科疾病常见病因的致病特点。 kAu5yAdpg6OXgad8pxK6OPHa6iYaC8Dvb1VkG1YvzQP2Z1HYbzknnVgZTcmVnh6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