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ability)是个体顺利完成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人格心理特征。个体要进行某项活动或完成某项任务,必须拥有相应的能力。如护理操作能力需要具备分析患者病情与心身条件的逻辑思维能力、器官组织定位的空间知觉力、操作步骤与动作的记忆力和人际交流沟通等能力,不具备这些能力就难以从事护理工作。
1.按适用范围分类 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个体在从事不同种类的活动中必备的能力。如抽象概括力、记忆力、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等。人类完成任何一种活动都离不开一般能力的发展。其核心是抽象概括力,如护理人员既可以在工作中抽象概括出护患沟通的一般规律,也能在生活中建立人际交往的必要法则。特殊能力又称为专门能力,是指个体仅在完成某种专门活动中才体现出来的必备能力,如数学家的微积分计算能力、护士的静脉穿刺能力等。
2.按创造性分类 可分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模仿能力是仿效他人的言行举止,并用与之相似的行为进行活动的能力。如护士需要观察、模仿教师的规范操作步骤与动作姿势,并能独立重现标准化操作行为,才能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创造能力是创造新产品、新事物的能力,如文学创作、技术改进等。虽然护理工作有统一、系统的标准流程,但是细心观察,创立新观点、发展新技术,开展科学研究,既提高自我能力,又有利于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
3.按功能分类 可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认知能力是个体学习、理解、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它是完成各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条件,所以任何合格的护理人员都需要经过系统化的科学教育与考核。操作能力是个体操纵、制作和运动的能力,如护理人员的实践操作、科研实验能力等。社交能力是与他人相互交往、参加社会生活的能力,如管理能力、言语感染力等。因为有效的高质量护理以护患关系为基础,因此要求护士从学校、生活、工作、家庭的各个方面培养具备人文素养与科学严谨的表达、沟通态度和技巧。
1.能力发展类型的差异 能力是由多种不同的因素构成的,但是各种因素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因此人的能力发展存在一定差异。如有的人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有的人运动能力比较突出。另外,能力类型差异在性别上也有表现。研究发现,女性在机械记忆能力、模仿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等方面占有优势,而男性在空间想象力、创造能力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占有优势。护理人员应对自己与他人的能力差异有客观、准确的认识,并根据工作特点、病患人格特征等,取长补短,不断发展自身能力。
2.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主要是指智力发展的差异。对一般人群进行抽样调查和统计分析,智力在全人口中的表现呈正态分布:两侧超常智力和智力低下的人少,中间的中等或接近中等智力者较多。
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个体能力发展有早有晚。有些人在童年期就表现出某方面优异的能力,被称为“神童”。有些人的才能表现较晚,常被称为“大器晚成”。人的能力表现虽有早晚差异,但就多数人而言,中年时期是成才或出成果的最佳年龄。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对能力发展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是能力发展的物质前提。研究表明,遗传关系越近,智力越相似。
2.环境因素 环境是存在于人的周围而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现实。大多数人的遗传素质相差不大,能力发展的差异主要受后天环境的影响,如个体早期经验、家庭和学校教育等。
3.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人的能力是在主体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发展的。实践活动的性质不同、广度和深度不同,使人形成的各种能力不同。
4.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个人对自己从事某项工作所具有的能力的主观评价。它是影响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主观因素。自我效能感强的人认为只要努力,能力就能发展;自我效能感差的人,常低估自己的能力,不敢尝试,阻碍其能力的发展。
5.人格品质 优良的人格品质是能力发展的重要心理因素。许多研究表明,高尚的动机、浓厚的兴趣、顽强的意志等是促进能力发展的重要条件。
气质(temperament)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气质相当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脾气、禀性或性情。
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既表现在人的感知觉、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中,也表现在人的情感和意志活动中,特别是在情感活动中的表现更为明显。如一个人言谈举止的敏捷性、思维的灵活性、注意力集中的程度、情绪产生的快慢和强弱程度、情绪的稳定性和变化的速度、意志努力的强度等,都是个体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表现。
1.胆汁质 具有很高的兴奋性,心理活动能快速爆发。在情绪方面,无论是高兴或悲伤都表现得非常强烈、突发,但能很快平息下去。脾气暴躁冲动,好挑衅,态度直率,精力旺盛,行为外向,但思维不太灵活,理解问题有粗心大意、不求甚解的倾向。总体而言,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反应迅速但准确性欠佳,性格直率但易粗暴,为人热情但易冲动。
2.多血质 表情生动,容易变化,情感内容肤浅。思维反应灵活敏捷,但理解问题往往表面化。善于交往,易于接近,活泼好动,爱好广泛,但注意力和兴趣容易转移,工作热情并有效能,有一定的自制力。总体而言,其最主要的特点是敏捷灵活但持久性差,情感丰富但不深刻,接受能力强但常浅尝辄止。
3.黏液质 平和安静,较少有情绪波动,很难看到大发脾气或开怀大笑,面部表情不生动,行为举止镇定而缓慢,沉默少语,不爱与人交谈。思维的灵活性较低,但考虑问题细致,很难改变旧习惯而快速适应新环境,注意力稳定,不容易改变其兴趣,有耐心,能自制。总体而言,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反应缓慢但具有稳定性,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机,踏实稳重但刻板淡漠。
4.抑郁质 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容易多愁善感,观察细心,感受性高,能体验和觉察一般人觉察不到的细节,容易疲劳,不能经受强刺激,很少在集体活动中表现自己,不喜欢抛头露面的工作,但工作起来非常细致,外表沉稳,不喜欢交际,有些孤僻,反应不够灵活,动作迟缓而显得无力。总体而言,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外表温柔谦和但懦弱缄默,行动踏实谨慎但孤僻迟缓,情感体验深刻但敏感多疑。
现实生活中完全属于上述四种典型气质类型中任何一种的人较少,大多数人是中间型或混合型。因此,不要对任何人都对号入座,应该从实际出发,认真分析,区别对待。
现代心理学通常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基础上,用以下六个反映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指标来鉴定人的气质类型。
1.感受性 指的是人的感觉器官对内外刺激的感觉能力,通常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衡量。它是神经过程强度特性的一种表现。
2.耐受性 指的是人对客观刺激在强度和时间上的耐受能力。它通常表现在长时间保持高效率地从事某种活动时,心理活动的稳定性和坚持性等方面。它也是神经过程强度特性的表现。
3.敏捷性 指的是心理过程和心理反应的速度,如反应时的快慢、思维、言语、动作、记忆的速度、注意转移的灵活程度等。它主要是神经过程灵活性的表现。
4.可塑性 指个体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来改变自己适应性行为的程度,如人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难易,采取适应性行为的快慢等。它也是神经过程灵活性的表现。
5.兴奋性 指的是情绪活动的易感性和情绪表露的程度,如情绪活动是否易于激起、情绪表露是否强烈等。它既是神经过程强度特性的表现,也是神经过程平衡特性的表现。
6.倾向性 指的是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言行反应是表现于外还是表现于内的特性。向外者为外倾性,向内者为内倾性。外倾性的人心理活动常随外界刺激而变化,内倾性的人心理活动常随自己的心理状态而转移。外倾性是兴奋性占优势的表现,内倾性是抑制过程占优势的表现。
根据上述六种心理特性的不同结合,可对不同气质类型进行鉴定(表3-1)。
表3-1 心理特性和气质类型
注:“+”表示程度高,“-”表示程度低。
1.气质的稳定性 每个人的气质类型主要由个体的高级神经系统所决定,而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先天形成的,因此气质具有天赋性。遗传素质相近则气质类型比较接近。个体的气质类型在一生中相对比较稳定,难以改变,“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就是这个道理。
2.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 不同的气质类型仅使个体的行为带有某种心理动力的特征,而就心理动力特征而言无所谓好与坏。实际上,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不能武断地判断哪一种气质类型更好。如胆汁质类型的人精力旺盛,为人热情豪爽,但其脾气却很粗暴;多血质类型的人敏捷活泼,善于交际,但却容易缺乏耐心,难以全神贯注;黏液质类型的人做事认真,有条不紊,但缺乏激情;抑郁质类型的人细心敏锐,却敏感多疑。气质类型对于任何个体而言都是先天赋予的,没有选择的余地,重要的是充分了解自己,自觉地展示自己气质中的积极面,努力克服气质中的消极面。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不决定一个人智力发展的水平,也不能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这在现实生活中有大量的实例,如我国著名的文学家郭沫若属于多血质,数学家陈景润属于抑郁质。俄国诸多著名的文学家中,普希金是胆汁质,克雷洛夫是黏液质,而果戈里却是抑郁质。因此,不同气质类型的人都有可能创造一番成就。
性格(character)是一个人在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心理特征。
性格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旦形成就较为稳定,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和情况下表现出来。但这种稳定性是相对的,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并非形成之后就一成不变。随着生活经验的逐步丰富、接受教育或者生活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等,性格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变化。不断健全人格主要是指从性格完善开始。
一般认为性格的结构分为态度、理智、情绪和意志特征四个方面。
1.性格的态度特征 主要指一个人如何处理社会各方面关系的性格特征。人对外界客观现实总要给予一定的态度反应,而客观现实的多样性决定了人对现实的态度也是多种多样的,它包括对社会、集体、他人、自己、学习、劳动、工作及生活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有人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具有社会责任感与义务感;有人假公济私,崇洋媚外,甚至卖国求荣;有人乐于助人,待人诚恳;有人冷漠、自私、虚伪;有人认真谨慎,勤劳节俭,富有创造精神;有人马虎粗心,拈轻怕重,奢侈浪费;有人严于律己,自强自尊;有人骄傲自大,自以为是;有人热爱生活,充满希望;有人意志消沉,得过且过等。
2.性格的理智特征 是人在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例如,主动观察或者被动观察;观察敏锐或者观察迟钝;善于独立思考或者人云亦云;善于分析、抽象或者善于综合、概括;记忆敏捷、过目不忘或者需反复记忆方能记住;想象丰富、奇特、富有创造性或者想象贫乏;想象主动、富有情感色彩或者想象被动、平淡寻常等。
3.性格的情绪特征 指的是一个人的情绪对其活动的影响,以及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主要表现在强度、稳定性、持久性,以及主导心境等几个方面。强度主要表现为个体受情绪的影响程度和人的情绪受意志控制程度,如有人情绪体验强烈、易感情用事,有人情绪体验微弱、易自制;稳定性主要表现为个体情绪的起伏和波动程度,如有人不论面对什么样的事情,都能沉着应对、泰然处之,有人在小事面前也会惊慌失措;持久性主要指情绪对个体身心各方面影响的时间长短,如有人情绪体验深刻、较难恢复平静,有人情绪变化较快、转瞬即逝;主导心境指的是个体长期、稳定的情绪体验状态,如有人乐观、有人悲观,有人受主导心境支配时间长,有人受主导心境支配时间短。
4.性格的意志特征 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自觉进行调节的特征,它主要表现在确定行动目标、对待困难,以及调控行为等方面。如在确定行为目标时是独立的还是易受暗示的;是有纪律性的还是自由散漫的;是果断的还是优柔寡断的;是民主的还是刚愎自用的。或者在长期行动中面临困难时,是沉着镇定还是惊慌失措;是勇敢还是怯懦;是持之以恒、坚韧不拔还是见异思迁、半途而废。在对行为自觉调控方面,是自制性还是冲动性;是自觉主动还是盲目被动;是沉思性还是意气用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