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颈部腧穴断面解剖

一、廉泉CV 23

【所属经脉】任脉

【体表定位】在颈前区,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中,前正中线上。

【操作方法】向上斜刺0.5~0.8寸。

【临床主治】舌下肿痛,咽喉肿痛,舌缓流涎,舌干口燥,口舌生疮,中风失语,暴喑,梅核气,瘿气。

【进针层次】图2—27。

1.皮肤 有颈横神经分布。该神经为颈丛的皮支之一。

2.皮下组织 内有颈横神经的分支、颈阔肌、颈前静脉和颏下淋巴结等。颈前静脉为颈外静脉的属支,颏下淋巴结位于颏下三角。

图2-27 廉泉穴的断面解剖(水平切面)

3.左、右二腹肌前腹之间 二腹肌位于下颌体的下方,由前腹和后腹组成。前腹起自下颌骨的二腹肌窝,移行于中间腱,固定于舌骨体和舌骨大角的分界处;后腹止于颞骨乳突切迹。前腹由三叉神经支配,后腹由面神经支配。

4.下颌舌骨肌 位于下颌体内侧,下颌骨与舌骨之间。该肌起自下颌骨内面的颌舌线,肌束斜向后内下方,止于舌骨体,由三叉神经支配。

5.颏舌骨肌 位于下颌舌骨肌的上方,正中线的两侧,舌的下方。该肌起自下颌骨的颏棘,止于舌骨体,由舌下神经支配。

6.颏舌肌 位于颏舌骨肌的上方,为舌外肌之一。该肌起自下颌骨的颏棘,肌束呈扇形向后上方分散,止于舌正中线两侧,由舌下神经支配。

二、翳风TE 17

【所属经脉】手少阳三焦经。

【体表定位】在颈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中。

【操作方法】直刺0.8~1.2寸。

【临床主治】耳鸣,耳聋,聤耳,口眼斜,口噤,齿痛,颊肿,瘰疬,痄腮。

【进针层次】图2—28。

1.皮肤 有耳大神经分布。该神经为颈丛的皮支之一。

2.皮下组织 内有耳大神经的分支、耳后动脉的分支、耳后静脉的属支。耳后动脉为颈外动脉的分支,耳后静脉为颈外静脉的属支。

3.腮腺 为最大的唾液腺,位于耳郭前下方,包裹于腮腺鞘内,由舌咽神经的副交感纤维支配。腮腺内纵行的血管神经有颈外动脉、下颌后静脉、颞浅动脉、颞浅静脉和耳颞神经,横行的有上颌动脉、上颌静脉、面横动脉、面横静脉和面神经分支。

4.面神经 自茎乳孔出颅,向前进入腮腺,先分为上下两干,然后再分支并相互交织成丛,最后呈扇形分出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由腮腺上缘、前缘和下端穿出。

图2-28 翳风穴的断面解剖(右侧,水平切面)

【毗邻结构】

1.前方 耳垂和下颌支后缘。

2.后方 由浅入深的结构依次有胸锁乳突肌、头夹肌、头最长肌和二腹肌后腹。

3.深面 偏前方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舌下神经、副神经、迷走神经和舌咽神经等,偏后方有椎动脉。

【针刺意外与预防】颈外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椎动脉均位于该穴的深面。若针刺过深且偏向前方,有可能刺中颈内、外动脉及颈内静脉;若针刺过深且偏向后方,有可能刺中椎动脉。若针刺时针尖有搏动感,应立即退针,并加压数分钟,切忌继续深刺及提插捻转,以免损伤血管。因此,该穴不宜深刺。

三、人迎ST 9

【所属经脉】足阳明胃经。

【体表定位】在颈前区,平喉结,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操作方法】避开颈总动脉,直刺0.3~0.8寸。

【临床主治】咽喉肿痛,胸满喘息,瘰疬,瘿气,头痛,眩晕。

【进针层次】图2—29。

1.皮肤 有颈横神经分布。

2.皮下组织 内有颈横神经的分支和颈阔肌。

3.颈筋膜浅层 又称封套筋膜,为包绕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周围的深筋膜。

4.咽缩肌 主要附着于甲状软骨,参与构成咽后壁的肌层,由迷走神经咽支和舌咽神经支配。

【毗邻结构】

1.胸锁乳突肌与肩胛舌骨肌上腹 分别位于进针部位的后外侧和前内侧。

图2-29 人迎穴的断面解剖(水平切面)

2.颈动脉鞘 是由颈部深筋膜形成的包裹颈部大血管、神经的结缔组织鞘。该鞘在进针部位的后外侧,恰巧被胸锁乳突肌掩盖。鞘内有颈内动脉、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及迷走神经,它们的排列方式为: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位于前内侧、颈内静脉在后外侧、迷走神经在两者的后方。

3.颈动脉鞘深部的结构 包括交感干、颈深部肌、椎动脉、第4颈椎等结构。

【针刺意外与预防】若针刺偏外侧,可能刺中颈总动脉,且有明显的搏动感,此时应立即退针。若进针过于偏外侧,则可刺中颈内静脉,进而可刺中迷走神经;若提插捻转手法过重,或电针时电流过大、频率过快,均可引起患者心悸、胸闷、面色苍白等迷走神经反应,应立即退针,否则后果严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进针不可偏外侧、过深以及手法过重。

四、扶突LI 18

【所属经脉】手阳明大肠经。

【体表定位】在胸锁乳突肌区,平喉结,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中间。

【操作方法】直刺或向后斜刺0.5~0.8寸。

【临床主治】瘿气,暴喑,咽喉肿痛,瘰疬,咳嗽,气喘。

【进针层次】图2—30。

1.皮肤 有颈横神经分布。

2.皮下组织 内有颈横神经的分支、面神经颈支和颈阔肌。

3.胸锁乳突肌 是位于颈部两侧的浅层肌。该肌起自胸骨柄前面和锁骨内侧1/3上缘,肌束斜向后上方,止于颞骨乳突及上项线外侧1/3,由副神经支配。

4.颈动脉鞘后缘 颈动脉鞘是由颈部深筋膜形成的包裹颈部大血管、神经的结缔组织鞘。该鞘在进针部位的前内侧,恰巧被胸锁乳突肌掩盖。鞘内有颈内动脉、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及迷走神经,它们的排列方式为: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位于前内侧、颈内静脉在后外侧、迷走神经在两者的后方。

【针刺意外与预防】若向前内斜刺过深,易伤及颈内静脉、颈总动脉或迷走神经。若能刺中颈总动脉,且有明显的搏动感,应立即退针。若刺中迷走神经,加上提插捻转手法过重,或电针时电流过大、频率过快,均可引起患者心悸、胸闷、面色苍白等迷走神经反应,应立即退针,否则后果严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进针不可向前内斜刺过深。

图2-30 扶突、天窗穴的断面解剖(右侧

五、缺盆ST 12

【所属经脉】足阳明胃经。

【体表定位】在颈外侧区,锁骨上大窝,锁骨上缘凹陷中,前正中线旁开4寸。

【操作方法】直刺或向后平刺0.3~0.5寸。

【临床主治】咳嗽,气喘,缺盆中痛,咽喉肿痛,瘰疬,颈肿。

【进针层次】图2—31。

1.皮肤 有锁骨上神经分布。该神经为颈丛的皮支之一。

2.皮下组织 内有锁骨上神经的分支和颈阔肌。

3.锁骨与肩胛舌骨肌下腹之间 锁骨位于进针部位的前方,肩胛舌骨肌下腹位于进针部位的后方。肩胛舌骨肌位于颈阔肌的深面,被中间腱分为上、下腹,下腹起自肩胛骨上缘和肩胛上横韧带,向上移行于中间腱,上腹起自中间腱斜向内上方,止于舌骨体外侧半,由颈襻的分支支配。

4.臂丛 由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的大部分组成,经斜角肌间隙、锁骨下动脉后上方进入锁骨上三角,再经锁骨中份的后下方进入腋窝,围绕腋动脉形成内侧束、外侧束和后束。

【针刺意外与预防】若向下深刺,针尖可穿过前锯肌、第1肋间肌、壁胸膜进入胸膜腔,进而可刺中肺,引起气胸;若患者出现胸痛、胸闷、心悸等症状,应按气胸常规处理。因此,该穴不可向下深刺,以防引起气胸。

图2-31 缺盆、气户、库房、屋翳穴的断

六、天突CV 22

【所属经脉】任脉。

【体表定位】在颈前区,胸骨上窝中央,前正中线上。

【操作方法】先直刺0.2寸,然后沿胸骨柄后缘与气管前缘缓慢向下刺入0.5~1寸。

【临床主治】咳嗽,哮喘,咳唾脓血,暴喑,咽喉肿痛,噎膈,瘿气,梅核气。

【进针层次】图2—32、图2—33。

1.皮肤 有颈横神经分布。

2.皮下组织 内有颈横神经的分支和颈静脉弓。

3.左、右胸锁乳突肌之间 胸锁乳突肌是位于颈部两侧的浅层肌。该肌起自胸骨柄前面和锁骨内侧1/3上缘,肌束斜向后上方,止于颞骨乳突及上项线外侧1/3,由副神经支配。

4.颈静脉切迹上方 颈静脉切迹为胸骨柄上缘中份的切迹。

5.左、右胸骨甲状肌之间 胸骨甲状肌位于胸骨舌骨肌的深面,起自胸骨柄和第1肋后面,肌束斜向上外,止于甲状软骨板斜线,由颈襻的分支支配。

6.气管前间隙 位于舌骨下肌群与气管颈部之间的间隙,由疏松结缔组织填充。针尖达此层时,针感空松。若浅刺时,直刺至此,即可停止进针。若深刺时,由此处变换进针方向向下,即沿胸骨柄后缘与气管前缘缓慢向下刺入,针尖沿此间隙经胸廓上口向下达上纵隔的疏松结缔组织及胸腺内,故针感空松。

图2-32 天突穴的断面解剖(水平切面)

图2-33 天突、璇玑、华盖穴的断面解剖

【针刺意外与预防】

1.刺中气管软骨或气管软骨环之间的韧带 直刺超过0.5寸以上,则可刺中该穴深面的气管软骨环或气管软骨环之间的韧带。刺中气管软骨,针感坚韧不易刺穿,应略退针。刺入软骨环之间的韧带,若进入气管腔内,患者觉喉中作痒,引起剧烈咳嗽,针体随咳嗽动作剧烈颤动,此时应立即退针,让患者休息片刻,通常不致有严重后果。

2.刺中主动脉弓、头臂干和左颈总动脉 主动脉弓及其分支位于气管前方及两侧,主动脉弓的最高点可到达胸骨柄之中点或略高。若贴近气管深刺时,针尖偏后方易刺中主动脉弓,针尖偏向两侧易刺中左颈总动脉或头臂干。故针刺时,不可深刺,若针感搏动十分明显,应立即退针,以防损伤血管。

3.刺中胸膜前界和肺前缘 两侧胸膜前界,自胸锁关节起即斜向内侧,至胸骨角水平即相互靠拢,然后几乎垂直向下。两肺前缘的体表投影与此相一致。若针刺过深且达到胸骨角水平时,则易刺中胸膜前界和肺前缘,引起气胸。 vms3bbCVTYRMtpRZNZQY8LZMcD0HnltqmFKqUqZJDeFRNCsWgpBSx+9RyFbsWG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