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对于人才非常重视,华为每年都招收很多大学毕业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不仅如此他也会积极地从其他公司引进相关人才。1998年,华为的“万人大招聘”就震惊了全国。在对待这些人才的时候,任正非向来不吝惜开出大价钱,甚至愿意用高薪留住人才。正因为这样,华为公司的营业额可能是国内数一数二的,但是利润却并不高,原因就在于任正非将其中很大一部分钱都给了员工。实际上华为公司的工资几乎是同行业中最高的,而且工资的水平每年都在上涨。
虽说任正非愿意招募并留住人才,但是他对于人才的任用绝对不是盲目的。他明白一点,人才最重要的是放入到团队当中去,成为团队的一块拼图,从大方向大目标上来说能够完成组织目标的就是好员工。从小目标上来说,每一个员工都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都要发挥出自己的特长,这样的员工才是企业最需要的人才。
任正非曾经反省过华为遇到的一些问题,他说:“我们的一些人才本身很优秀,但是没有什么影响力,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原因就在于团队没有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而团队是由每一个单个的员工组成的,也就是说,个体成员没有发挥出自身最大的价值,也没有将这种价值和别人契合起来。这其实是管理者的问题,管理者没有建立起优秀的企业文化,没有推行多元化的成功模式,这就伤害了很多员工的积极性。他们没有被安排在最适合的岗位上,或者因为不受重视而产生消极心理。
在谈到华为的人才观时,任正非更多的是将其和团队合作联系起来,显然他明白一个道理,任何一个优秀人才,首先是一个优秀的团队成员,而想要成为优秀的团队成员。管理者需要给予员工更多更合适的发挥空间,需要让员工明白他的工作是对整个团队不可或缺的。如果把华为比作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那么每一个员工都应该是这台机器的标准配件。
任正非曾经将华为比作蜂群,领导者是蜂王,它需要担负起自己的职责,而员工是工蜂,每一个员工都分工明确,都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都要建立起自己固有的荣誉感和成就感。从华为来说,研发部门的人要以研发为重,能够研发成功的人就是人才,就是成功人士;市场部的人负责营销和开拓市场,只要产品卖得好,那么就证明你是优秀的人才。任正非能够对员工一视同仁,他并不认为只有研发新产品的员工就是人才,也并不认为只有开拓市场,获得更多营业额的员工才是人才,其实每个部门,每个环节之中,只要你做得足够出色,那么就会得到公司的重用。华为对于员工的选择和接纳是多元化的,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而员工的成功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方向和范围。
很多人都愿意去华为工作,就是因为华为的企业文化是开放的,竞争是公平的,很多人都能够成为华为的拼图之一,都能够在华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模式。正是因为这些多元化的成功模式,员工才能更加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才能和优势,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价值。可以说华为不仅仅是一个招收、吸纳人才的地方,更是一个发掘和培养人才的地方。
任正非生意经
李开复曾经说过:“多元化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而所谓多元化的成功,并不是企业发展模式的多元化,不是看企业拓展了多少项新业务,不是看企业横跨了几个不同的领域,而是说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成功,因为成功本身就有多种模式和定义。对企业家来说,成功并不是千篇一律的财富和地位象征。
年轻人应该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成功,也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成功道路,做最适合自己做的事情。在比尔·盖茨看来,创造更大的社会财富,造福人类就是成功;在林肯总统看来,完成南北统一,对这个国家做出贡献就是成功;对于爱因斯坦来说,发现自然科学的伟大奥秘就是成功;对于特蕾莎修女来说,帮助别人就是一种成功。你有什么样的能力就要寻找最合适的舞台发挥出来,这就是成功。
对于很多想要培养优秀人才的企业或组织来说,管理者都希望自己的员工是成功的,但是不能单纯地使用一种固定标准来衡量员工的成功模式。每一个员工都有自己的特长,管理者要鼓励他们发挥出自己的特长,并且要尽量做到“人尽其力,物尽其用”,给予每一个员工更大的平台。
对于成功的定义,很多人会存在误解,对于人才的定义,他们同样会存在误解,其实人才并不一定就是那种高学历、高能力的人,人才更多时候是相对于技能和岗位而言的。一个人是否称得上是人才,关键要看他是否能够适应自己的工作,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出好成绩。你让一个善于当会计的人去做营销,那么在市场营销部门,这个人最多只能称得上是合格的员工而已,但是如果你能安排他去当会计,那么他的工作一定会很出色。
在马斯洛需求层级理论中,自我实现也是一个重要的心理需求,每个员工都希望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发挥自己的价值,所以一个优秀的企业家,最重要就是挖掘或者引导员工去发现自己身上的能力,并按照这种能力给予最合适的职位,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员工的价值和能力,才能培养出最优秀的人才。挖掘人才的前提就是确保多样化的成功标准,这样才能打造出更多职能不同、技能不同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