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管理不改进,企业便死亡

当华为公司还很弱小的时候,不得不将重点都放在盈利上面,追求经济效益成为了重中之重,因此疏忽了管理。那个时候的华为在管理上还是比较混乱的,由于缺乏比较合适的体制,多数时候,华为仍旧推行个人英雄主义,只要谁有能力,能够创造更大的市场和收益,那么谁就是华为的功臣,就能够分到更多的红利。这种江湖帮派似的管理模式在华为最初10年的高速发展之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也的确涌现出很多能人志士。

然而,这种管理体制也造成了很大的问题,由于分工不明确,很多人会抢着干同一件事,结果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导致了发展不均衡。此外,很多业绩出众的人之间往往会发生争吵,觉得自己才是华为的大功臣,因此会出现各自为战、相互竞争,谁也不服谁的现象。更致命的是,一些有功之臣还试图挑战领导权威,常常不服从命令而一意孤行,这样就破坏了团队合作,降低了工作效率。

任正非显然已经意识到了这些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管理改革,这一阶段,任正非将其称之为“自主优化”阶段,主要就是针对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革和修正。1996年到1998年这三年之间,在任正非的要求下,华为公司完成了“华为基本法”的起草和颁布,完成了质量管理的品质圈,完成了ISO质量体系认证,还对各部门的职能进行了优化。在这一时期,管理改革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比如1996年的市场部大辞职,就标志着个人英雄主义的落幕。

这种自主摸索的过程很艰辛,而且最终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那部万众瞩目的“基本法”,当时是人民大学6位教授经过三年时间,修订8次才完成的,可是公布之后,任正非却并不很满意,因为他意识到它并没有多少发挥作用的余地。可以说这一次管理变革,并没有什么突破性的进展。

任正非心急如焚,为此他开始出国考察,当他看到IBM的管理模式后非常欣赏,也更加意识到自身变革的不足,于是准备从国外引起先进的管理思想和体制。正是这一次的IBM之行开启了企业为期10年的“引进复制”道路。任正非在不断地考察和评估之后,先后和IBM公司、Hay、Mercer、PwC、德勤、FhG、盖洛普、NFO-TNS、Oracle等公司合作,开始从业务流程、组织、品质控制、人力资源、财务客户满意度等6个方面进行系统变革。

比如在1993年,IBM派了50个管理咨询顾问进驻华为,而华为也为此组建了300人的管理工程部,并决定在5年内投入5000万美元来改造内部管理和业务流程。这次的变革效果显著,华为很快建立起体系化、标准化的管理体系,管理的可控性和透明性得到加强。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就连IBM的顾问也认为华为和世界级的跨国公司相比,差距依然很大。另外,在吸收引进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适应的症状,这是因为西方的管理理论是纯西方化的现代管理理念,而华为内部的思维方式则是中国式的,这就使得员工出现理论和实践相分离的状态。

西方管理体制实际上也有很多缺陷,这些缺陷逐渐凸显出来,比如流程控制点太多,这不仅降低了运行效率,而且还容易滋生教条主义和官僚主义,这显然不利于华为的发展。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华为开始更加客观地看待西方管理体制,任正非也不再强调西方管理的先进性,而是强调创新与自我复制,提出“要善于总结我们为什么成功,以后怎样持续成功,再将这些管理哲学的理念,用西方的方法规范,使之标准化、基线化,有利于广为传播与掌握。”

为此,华为内部进行了第三次的变革,而这一次的变革是在西方管理制度基础上的管理创新。华为在本阶段的工作主要放在变革以一线作战需求为中心的组织与流程变革,借鉴了以代表处、系统部为基础的,轻装及能力综合化的海军陆战队式的一线组织结构;并借用了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的组织模式,提出了片区的改革方案;并提出了“蜂群”的迅速集结与撤离的一窝蜂战术要求。

经过这一次的管理创新,华为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模式,而这种模式也适合了华为的发展要求和管理要求。对于提高管理效率,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时至今日,华为模式已经成为了影响中国管理的一面旗帜。

任正非曾经说过:“一个企业如果不变革,不创新,那么就会失去活力。”很显然,管理方面也需要进行变革,正是因为能够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科学的变革,华为才能够不断发展和强大,才能够不断改掉自己的缺点,从而建立起高效的运作体系,并以此打开了国际市场。更重要的是,华为因此建立和培养了很好的变革文化,这能够确保华为始终保持活力。

任正非生意经

一个企业能否正常发展,能否更加高效地运转,取决于管理的效率。管理更加科学高效,管理水平更高,那么企业就会处于良性发展的状态,如果管理混乱、体制落后、管理不到位,那么对整个企业来说将会是灾难性的。毫不夸张地说,管理的好坏往往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不过,企业总是处于发展之中,外部与内部的环境也总是处于变化之中,没有任何一种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可以永久地保持活力。因此,想要确保管理的高效,就要懂得与时俱进,要懂得经常对管理进行变革和升级。

美国经济学家卡斯特说:“现代管理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应付变化。”很显然,想要应付各种可能出现的变化,最好的方法就是尽量保持一个适时变革的状态。我们常说现代企业常常会陷入一种僵化状态,其实这种僵化状态很多时候都是体制上的僵化,都是管理思想上的僵化。

很多企业家只注重技术或是人才标准的提高,却很少有人会注意到管理上的变革。实际上,企业会犯下一些常见的错误,比如管理混乱和单纯的人管人的思维。在以人为本和更加注重效率的今天,这样的管理方法显然已经过时了,这样的企业绝对不会有什么发展前景。还有一种是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管理体系后,开始置之不理,完全采用“一招鲜,吃遍天”的策略,结果随着企业的发展,原本先进的管理体制最后会成为累赘,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运作。

其实,像华为这样有竞争力的公司也一直在寻求改进管理的途径,和完善自己的管理方式。对于那些刚刚起步,或者还没有多少竞争力的企业来说,更应该将管理放在重要位置,也更应该注意及时对管理进行升级和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管理和控制企业,确保企业健康、高速地发展。 jyEioxTqtjnfv5Y8NrdgHvaHBlSgV1zVb0zgSTrDdwq4e7qfWedql9WPlUorEaA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