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不想处于弱势,就要学会示弱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相信连小学生都懂得“不甘示弱”,哈佛大学的教师们也会经常教育学生,在做某件事的时候,不要落在别人后面,不要甘于表现出自己比别人差。但是,哈佛教师们的意思并不是让学生们逞强,与别人较量,炫耀才华、显露聪明都含有一些意气用事的意味,这终归是不大好的。相反,哈佛更号召同学之间相处保持低调、学会示弱,这样会更融洽。

事实上,适时示弱也是一种生存智慧,更是一种获取成功的手段。如果你是强者,适当地示弱,不但不会因此降低了身份,反而能够赢得别人的钦佩和敬重;如果你不是强者,适当地示弱,也不过是一种真实的表达,会让人觉得你很坦诚,从而变得欣赏你。所以,不管对什么人来说,偶尔示弱都会使自己更接地气。

文学家沈从文的小说虽然写得很好,可他的授课技巧却一般,他自己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每次上课时,他都会这样开头:“我的课讲得不精彩,如果你们想睡觉,我不会干涉,但请不要打呼噜,以免影响了别人。”就因为他这“示弱”地一说,反而让同学们来了精神,都会认真听他讲课,很少有人瞌睡。所以,即使你的地位再高,也会有一些多多少少的不足,如果你能诚恳地以自己的弱点示人,反而会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包容;反之,如果你总是自恃清高,掩盖自己的缺点,反而会令人反感。偶尔示弱,不乏是一种高明的生存智慧。

美国肯塔基州有一座规模庞大的砖瓦窑,为了扩大生产,窑主从各地招收学徒,并规定如果哪个学徒一个月可以完成一万片制坯任务,便可以成为正式的工匠,并按数量计发工资和奖金。

这天,窑主新招了一个叫迪克的年轻学徒。这个年轻人聪明好学,在窑里操作了三天,每天制坯500片,且质量上乘。窑主很高兴,当众表扬了他,并鼓励他继续努力,争取下个月便成为正式工匠。迪克心里喜滋滋的,便得意地说:“我每天再多做200片都没问题,准备给我发工资和奖金吧!”

当天收工时,迪克感到一道道剜人的目光向他射过来。当他到食堂吃饭时,发现自己的碗筷也被人扔在了一旁。迪克起初很气愤也很不解,他不知道自己初来乍到,能得罪什么人。可当他想起白天的情形,便一下子恍然大悟,肯定是自己的言行遭到了工友们的不满。

第二天,迪克故意放慢了速度,制瓦坯的数量和工友们接近。当窑主再来巡视时,迪克恳切地对他说:“老板,我最初还觉得一天制坯五六百片不成问题,可是干了三四天,才发现这真是个累人活,让人吃不消。你想啊,我们在砖窑里干活又脏又累,即使制了九千多片瓦坯还不能成为正式工匠,这实在是有点不合理……”老板想想也是,便降低了标准,让更多的学徒都有机会成为正式工匠。

除此之外,迪克还努力地接近工友们,真诚地向他们传授提高工作效率的办法,使大家最后都能超额完成任务。从此,工友们也改变了对他的看法,都很佩服他,尊敬他,有什么事也都听他的。

很多人进入一个新的工作单位,往往会急于展示自己的才能和实力,希望能尽快得到他人的认可,因而表现得太过锋芒毕露。这样做的后果,只会适得其反,让人觉得你很自负,从而对你感到厌烦。事实上,这种以自我为中心、个人至上的思想,无疑是在人为地给自己和新同事之间设置难以跨越的鸿沟。所以,在新的环境下,唯有适时示弱,把姿态放低一点,才能树立好的形象,赢得大家的好感与信任。

但是,示弱也是有底线的,应偶尔为之。经常性地或者时时处处都示弱会让人看不起,甚至让人反感。虽然你不可能事事优秀,但总要有个拿得出手的才能,这样才会让人觉得你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哈佛人生箴言

聪明的哈佛人认为,人应该学会示弱,因为无论对于强者还是对于弱者,都会有所收获。谦虚低调、适时示弱是一种生存智慧,更是一种获取成功的手段。所以,不要表现得那么光芒万丈,咄咄逼人,而要做一个有柔软度的、亲和的“强者”。一旦你以弱者的姿态行事,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也会变得谦虚谨慎,对方也能乐意接受。如此一来,强者更强,弱者也能从中找到心理平衡。 lT8MGBps2I0WuHriph0SEQ9Z7/rXrtOj3OdLVmFLQaumEZzhdYH15+owTMJ7By+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