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原始社会阶段

起源神话

中国有什么创世神话吗?

在我国的神话传说中,天地是由盘古开辟的。

起初,世界一片混沌,就像鸡蛋一样,没有天地,也没有海洋和陆地。盘古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孕育而生。18000年后,盘古终于从睡梦中醒来,凭借着自己的神力将混沌劈开。混沌中的阳气、清气上升成为天,阴气、浊气下沉成为地。盘古担心天地会再次回归混沌,便站在天地之间,手举天,脚踏地。每天,天上升一丈,地下沉一丈,盘古的身子也随之增长。这样,又过了18000年,天变得极高,地沉得极厚,盘古也极为高大。后来盘古在九个地方各立了一个柱子,以支撑天地。

盘古开天辟地

力气用尽的盘古终于死去。他的气息化为风和云,声音化为雷霆,左眼变成太阳,右眼变成月亮,四肢和头颅化为高山丘陵,血液化为江河,筋脉化为道路,肌肉化为农田,头发化为星辰,皮肤和汗毛化为草木,牙齿和骨头化为矿藏,脊髓化为珍珠,汗水化为雨露。盘古虽死,却为世界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后人称赞其为“垂死化身”。

也有传说称盘古是龙头蛇身,他睁眼就是白天,闭眼就是夜晚,喜悦时是晴天,愤怒时是阴天。

传说中,人类是从哪里来的?

据传说,盘古死后,他身上的虫子受感于风,化为百姓。不过相较而言,女娲造人的传说更加著名。

伏羲

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大地上并未出现人类。这时,人面蛇身的女娲感到非常寂寞,她来到一处水塘旁,按照自己的模样捏了一个泥娃娃。只不过,这个泥娃娃长有双腿。泥娃娃刚被女娲放到地上,便活蹦乱跳地跑开了。女娲非常高兴,又接连捏了许多泥娃娃,大地一下子充满了生气。

后来,女娲有些疲惫,认为这样造人太慢,就从崖壁上拉下一根藤条,伸入泥潭里。之后,女娲将藤条一挥,每一个泥点都变为一个有生命的人。

人类虽然出现了,但是怎么才能使他们繁衍下去呢?女娲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她将阳气吹入一些泥人的体内,这些泥人就成了男人;她又把阴气吹入另一些泥人的体内,这些泥人就成了女人。这样便可孕育出新的生命,如此,人类才得以繁衍生息。

伏羲女娲兄妹结合的故事反映了什么?

关于人的出现,在神话中有不同的说法。其中有女娲造人,或是女娲与伏羲兄妹结亲等说法。

传说中,伏羲和女娲是一对兄妹,世界上除了他俩再无其他人类。他们长大之后,遇到了一只神龟,神龟让他们兄妹结合,以繁衍人类。然而,女娲不同意,说:“我们是亲兄妹,怎么可以结婚呢?”但伏羲却坚持神龟的意见。最终,女娲决定询问天意。之后,二人分别在两处点火,烟汇合在一起,示意可以结婚。于是,伏羲和女娲终于结为夫妇,人类也得以繁衍生息。

这段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特征:在最原始的社会中,人类的结合是没有章法限制的。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禁止不同辈分之间的婚姻关系,但仍然允许年纪相似的男女交合,这其中便包括兄妹关系的男女。这种由血缘结亲的时代也将社会推向第一个家庭形式——血缘家庭时代。

华胥氏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母吗?

风衮是以游牧为生的部落,常年逐水草而徙。一日,风衮族到了雷泽地带,年少贪玩的族员华胥氏独自一人跑去雷泽湖边玩耍,突然,一个巨大的脚印让她产生了好奇,她怀着兴奋的心情上前踩了一脚,结果没想到这一脚下去,她的肚中出现了些许异样。当她回到族中才知道自己怀孕了。原来那脚印是雷神留下的,华胥氏踏足印有感而孕,怀胎十二年后产下了一名男婴。他就是伏羲,后来她又生下一个女儿,取名叫女娲。后来伏羲和女娲二人结合,生下了少典。从此,繁衍出了中华民族。因此,华胥氏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母。

这只是神话传说,不足为信。不过,多方史料表明,历史上可能有华胥氏这个人。

华胥原是风衮部落的女子,因年轻有为,后来担任了本部族杰出的女首领,被冠以华胥氏。华胥氏对部落治理有方,不仅一改以往群婚、乱婚的状态,制定了新的嫁娶制度,还改进了生产工具,发明了渔网捕猎,成为畜牧文化的源头。她带领人类从蛮荒时代走入了文明开端。

精卫为什么要填海?

精卫填海

传说中的精卫是一种很奇怪的鸟,每天都会衔起石头和树枝丢到大海里。其实她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因为炎帝被天帝关押在海中的一个岛上,所以,作为炎帝的女儿,女娃誓要将父亲救出来。一天,她来到沿海的一个小村庄,偶遇一位公子哥在欺负渔民,爱打抱不平的女娃实在看不过去,就上前将公子哥打倒在地,围观众人见状,一哄而起,将公子哥教训了一顿。公子哥与女娃的仇就此算是结下了。临走时,他对女娃说:“我爹是东海龙王,我是龙子。”

后来,女娃找来一条小船,准备入海救父。而那位龙子因为一直对女娃怀恨在心,于是他翻起滔天骇浪淹没了渔村,也吞噬了女娃的小船。女娃最终被困死在海水中。后来,女娃的魂魄化作精卫鸟,为了阻止龙王、龙子继续兴风作浪,淹死无辜百姓,它开始了一项巨大工程——填海。

你知道“后羿射日”的故事吗?

天上的太阳是天帝的儿子金乌鸟,天帝有十个儿子,这十个儿子每天轮流将光明带给大地,然后到东海去洗澡。在尧帝时代,十只金乌鸟有一天突然来了兴致,竟然要一起去东海游玩,一路上他们打打闹闹,结果原本一天就可以走完的路程耗费半个多月竟然才走了一半。他们的金光不仅导致了人间没有夜晚,更要命的是,他们火热的金光使得田野大旱,禾苗枯死,河流枯竭,大地焦土一片,寸草不生。

不忍子民惨遭此害的尧,四处寻访贤能以求解救之法。一天,他偶然遇到天神后羿,并将心中的苦楚告知了后羿。后羿十分气愤,于是请求天帝赐予他偷天神弓、换日神箭,去归劝天帝的儿子早日归返。征得天帝同意的后羿,即刻动身前去劝说,没想到金乌兄弟非但不听,还怒骂后羿不识抬举。身受侮辱的后羿不忍人间变成炭烤火盆,于是拔箭弯弓警告,反复劝说无果后,他射一支箭试图震慑,无奈十只金乌太过张狂,光芒大盛,人间又是一番炙烤。后羿只能将其一个个射下。最后,天上如同以往,只剩一枚太阳,大地恢复往常,百姓得以安生。天帝后来得知九个儿子惨死,既悲痛又愤怒,于是便收去了后羿的法力,将其打回人间。这就是后羿射日的故事。

你听说过“夸父逐日”的故事吗?

传说夸父是生活在北方荒野的巨人族中的一员。夸父勇敢正义,经常将害人的毒蛇抓起来,挂在耳朵上以显示自己的能力。有一年,巨人族生活的地方长期都是烈日当空,很多夸父的族人都被热死了。夸父看见族人的离去非常难过,同时也感到非常生气。于是他下定决心一定要追到太阳,让太阳听人指挥,使人们不再受酷暑的折磨。很多族人劝他不要做无谓的努力,毕竟太阳是不可能被追到的。但是他心意已决,很快就出发了。

夸父一直拼命地追着太阳,终于要追到了。但这个时候的他实在太口渴了,于是夸父就将黄河的水给喝干了,却还是不解渴,所以他又将渭河的水也喝完了。即使这样,他仍旧觉得口渴难耐。夸父决定一路向北跑,到大泽去饮水止渴。可惜他还没有到达大泽就渴死在了途中。夸父最终还是没有追到太阳,临死之前他心中充满了遗憾,于是便将自己的手杖扔了出去,他的手杖化作了一片桃林,为今后路过的人解渴。

建造房屋的技能是有巢氏教授的吗?

在原始社会早期,人们没有固定的居所,常常遭到野兽的袭击。而且如果遇到霜降雨雪的恶劣天气,没有找到躲避之处的人们便容易生病死亡。

传说后来出现一位圣人,他看到鸟用树枝在大树上筑巢,便由此得到了启发。他开始教人们用树枝和藤条在高大的树干上建造房屋,房屋的四周和屋顶都用树枝遮挡得严严实实,这样既可挡风避雨,又可防止禽兽的攻击。从此,人们冬天住在山洞里,夏天就住在自己建的巢穴里;白天出来采集野果,捕猎野兽,夜晚则回到安全的巢穴里。后来人们把这个教人们建造房屋的人称为“有巢氏”。

传说,人们非常尊敬有巢氏,将他视为首领。有巢氏驾驭六条天龙,就连日月也跟随着他,号“古皇”。

你听说过燧人氏钻木取火的故事吗?

钻木取火

原始社会早期,人类与野兽没有什么区别,饿了就去捕猎,饱了就把剩下的食物丢弃,生吃动物,并饮它们的血来解渴。

那时,不论火山爆发还是电闪雷鸣,都能引起森林火灾。但是原始人对火还没有认识,也与其他动物一样对火感到惧怕。一次,森林大火被雨水浇灭后,人们闻到了动物被烤熟的香味,取来吃后才知道被火烤过的肉很香。从此,人们开始学习用火烤食物,并想尽办法保持火种不灭。然而由于森林里常常刮风下雨,火种总是很容易熄灭。

过了很久,有一个名叫“燧人氏”的人发现用两块燧石相互撞击摩擦可以产生火苗,人们知道后,便开始采集这种石头,并称之为“火石”。后来,燧人氏又发现用一根尖锐的木棒在另一根木头上钻,也可以产生火。这便是燧人氏钻木取火的由来。

女娲拯救了世界吗?

女娲补天

神话中女娲使这个由盘古辛苦缔造的世界免于被毁灭,可以说是她拯救了世界。

女娲面容娇美,传说她与伏羲一样有着人首蛇身的形象。当时,共工与颛顼争夺帝位,共工失败,于是愤怒不已,便用自己的头猛烈地撞向本是天地支柱的不周山,不周山就这样被共工从中间撞断,天庭瞬间裂开一条巨大的缝。大地失去了平衡,向东南方向严重倾斜。秩序一下子被打乱了,人间开始发生各种各样的灾害,人类奔走呼号,天崩地裂,人们都快要掉进深渊之中去了。女娲为了拯救人类,开始炼五色石补天。相传天边云霞的缤纷色彩就是当年女娲补天时使用的五色石的颜色。她后来又将一只神龟杀死,用它的四只脚当作四根支柱,重新撑起了天地。天裂开流出了大水,女娲就用芦草烧灰,把它吸干。中原地区由芦草灰铺成,所以该地区的平原才又平坦又肥沃。

神农氏是如何“尝百草”的?

神农尝百草

在神农氏生活的年代,人口逐渐增加,简单的打猎活动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了。再加之医药条件缺乏,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艰难。

一次,神农氏看到族中一个病入膏肓的人因饥饿难耐猛吃野草,他想上前劝阻,可为时已晚,那个人已将野草全部吃尽。但那个人吃完野草后非但没有任何异样,反而神清气爽,病痛之疾荡然无存。神农氏顿时醒悟:原来山中花草并非都是夺命之草,或许还有医治病痛之功效。于是,神农氏决定亲尝百草以益民。

在此过程中,神农氏将尝过的每种植物的滋味、性状详细分类,并一一记载了下来。按照神农氏的指引与教导,人们再也不用单纯依靠打猎为生了。可是他并未因此而满足,因为在人们身上出现的病症还是不能一一根治。于是神农氏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去亲尝百草,最后在百草洼因为误尝了断肠草而亡。

神农氏虽死,却为远古先民找到了诸多可供医病救人的珍贵药材。他的“试药”笔记后来被人们编撰成《神农本草经》,成了中国中医药学当之无愧的经典之作。

是嫘祖教会人们养蚕的吗?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

神话传说中把嫘祖说成是养蚕缫丝方法的创造者。北周以后她被后人奉为“先蚕”(蚕神)。唐代著名韬略家、《长短经》作者赵蕤所题的《嫘祖圣地》碑文称:“嫘祖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谏诤黄帝,旨定农桑,法制衣裳,兴嫁娶,尚礼仪,架宫室,奠国基,统一中原,弼政之功,殁世不忘。是以尊为先蚕。”

旧石器时代早期

旧石器时代是如何开启的?

以打架为例,如果体格相差不多的两个人对打,想必谁也讨不到半点便宜。而技巧,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刻苦训练和积累实战经验才能掌握,所以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除技巧之外,要想在打架的时候占据有利地位,那么就必须要靠武器。

在原始社会,人类的拳头抵不上飞禽走兽的利爪尖牙,奔跑的速度比不上奔马猎豹,力量也比不上野牛大熊。优胜劣汰的法则无法违背,人类为了生存,只能借助外力。而随地可拾的石头,便成了远古先民下意识顺手拿来的武器。石头最终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武器。通过石头,远古先民赶走了无数飞禽走兽,亦驱走了心中对大自然的恐惧。当然,石头也给人类带来了更多启示。石头的表面是否规则、平滑,石头形状、大小,都会影响到远古先民的作战能力。所以,如何让奇形怪状、大小不一的石头变得更加具有杀伤力,成了远古先民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而这些思考,最终将人类带进了旧石器时代。

我国境内发现的最早的原始人是什么人?

1965年5月,几名地质工作者在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西北的一个小土包上发现了两颗牙齿化石。它们的主人是一名元谋人。

元谋人是我国迄今已发现的早期直立人类型的代表,同时可能是纤细种南猿的后系,生活于距今170万年的时代。元谋人的牙齿齿冠粗大,舌面有发达的铲形舌窝,舌窝内多有釉质褶皱。

考古工作人员还发现了17件石制品,经鉴定均为旧石器。这些石制品是用石英岩人工打制而成,分为石片、石核、尖状器、刮削器等类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出自地层的三件刮削器,它们是我国已发现与人类化石伴生的最早石器。

此外,考古工作者还在相应地层发现了大量炭屑。炭屑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很集中,呈蜂窝状;有的地方较零散,呈星点状。在炭屑附近,考古队员还发现了两块颜色发黑的动物化石,经鉴定应为烧骨。这一发现将人类的用火文明史向前推进了100多万年。

元谋人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

通过共存的动植物化石可以推测出元谋人生活年代的环境。一般将元谋人地层第三、第四段的动物化石称为元谋动物群,认为是与元谋人共生的动物。

当时的自然环境呈现出森林草原的景观,气候也比现在凉爽。

泥河湾剑齿虎、桑氏缟鬣狗、云南马、爪蹄兽、中国犀、山西轴鹿等29种哺乳动物是与元谋人生活在同一时期的物种。到现今,全部都为绝灭种,部分(38.8%)属于上新世和早更新世的残余物种,大多数为早更新世当地常见物种。通过对生活环境的考察可知,云南马是生活于草原的物种,细麂、湖麂等则生活于热带雨林,竹鼠、复齿鼠兔等动物生活于灌木丛之中,泥河湾剑齿虎等生活于森林之中。

当时的树木以松属植物居多,还有榆树等。草本植物的数量更是巨大。

蓝田人的特征有哪些?

蓝田人比元谋人出现得晚一些。蓝田人主要有两处出土地点,一是陕西省蓝田县陈家窝;二是公王岭。

1963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泄湖公社陈家窝,发现了一个完好的猿人下颚骨化石。经鉴定,它的主人是一名老年女性。1964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又在公王岭的红色土堆中发现了一颗猿人牙齿和一个猿人头盖骨化石,这些都属于一名30多岁的女性。

蓝田人头骨低平,骨壁厚,眉骨粗壮,向外隆起,眉骨左右连在一起,两侧向外延展。据鉴定,蓝田人的脑容量为780毫升(现代人平均脑容量为1400毫升)。

这里出土的许多石制品,证明蓝田人已经能够使用多种石质打制工具。同时,还出土了40余种哺乳动物化石,内有大熊猫、东方剑齿象、毛冠鹿、野猪等。在公王岭猿人化石层中,发现了几处灰屑,但散布范围不大。

北京人已经具备人的基本特征了吗?

北京人

从1927年开始,考古工作者在北京周口店先后发现了6个比较完整的头盖骨和其他骨骼化石,它们分属于40多个不同的个体。

北京猿人与现代人相比,身体较为矮小,面部短而向前伸,眉骨粗壮,颧骨突出,鼻子宽扁,牙齿壮硕,平均脑容量为1075毫升,比蓝田人大得多。其中北京猿人的上肢在反复劳动中变得十分灵巧,下肢在长期直立行走中也日趋完善。这些都证明,北京猿人已经具备了人的基本特征。

在这一时期,北京猿人所用的石器大概可分为锤状器、砍伐器、盘状器、尖状器、刮削器等。

在北京猿人长期生活的龙骨山洞里,考古学家在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堆积物和大量的灰屑、被烧过的石块和兽骨。不仅如此,北京猿人还把兽骨磨制成骨针,并用骨针把兽皮缝制成衣服来御寒。这证明人类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远古先民如何获得食物?

原始社会时期,野兽、饥饿、疾病是人们在恶劣的环境里必须要面对的三大危害。稳定的食物是他们维系生存的根本,而远古先民获得食物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打猎,即团体配合,设下陷阱,用打磨好的石器围攻猎物。至于结果如何,就要看武器是否厉害以及猎物的危险系数了。第二种是捕捞水里的鱼虾,这种方式虽然简单,但也常常有溺水的危险。第三种是采集,即采集隐藏在山野里的果子和蔬菜,这就如同牛羊吃草,从大自然中直接猎取资源。这是最直接,也是最安全的方式,只要季节到了,每天都有果子采。所以相较于前两种方式而言,采集是远古先民最重要的获取食物的方式。

旧石器时代中晚期

猿人之后,人类又有了哪些发展?

在经历了几十万年的漫长岁月后,猿人逐渐发展到了“古人”阶段。“古人”又被称为早期智人,时间一直延续到距今四五万年前。在外型上,古人的原始特征渐渐消失;在技术上,其石器制作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古人分布较广,代表人种有大荔人、丁村人、许家窖人。

大荔人属于古人的早期类型,头顶低矮,眉骨粗大,骨壁较厚。其身高比北京猿人高很多,脑容量为1120毫升。考古人员在1978年于山西大荔县甜水沟发现一具大荔人的青年男性头骨化石,距今约20万年。

丁村人出现于旧石器时代中期,其儿童的骨壁较薄,门齿舌面底部有明显的低结节与指状突起,比北京猿人进步。

许家窖人距今约10万年,骨壁较厚,颅骨较高,吻部不太突出,牙齿粗大,牙冠嚼面复杂,已经开始出现从原始人到现代人的过渡特征。

这些有代表性的古人,其外部形态相较猿人而言,更加接近现代人。同时,古人的狩猎工具——石器,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大多数被进行了二次加工,且加工技术更加细致。

哪些原始人属于新人?

发现河套人古化石的地区

古人之后,人类逐渐发展到“新人”阶段。新人又叫作“新智人”,存在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这个时期的人类,原始外表形态完全消失,并渐渐分化为不同肤色和体貌的人种,分布于世界各地。在我国,新人的主要代表类型有山顶洞人、河套人等。

山顶洞人生活于距今约19000—30000年,处于新人阶段。他们的脑容量为1300—1500毫升,其中被发现的3具头骨都已经与现代人的体质特征基本相同。山顶洞人已经能够制作比较精细的石器和骨器。其中考古发现的一枚骨针,长82毫米,直径为3.3毫米,有针眼,针体圆润光滑。山顶洞人还制作了许多饰品,有石珠、兽齿,并将其打孔。装饰品的出现说明山顶洞人已经具有了审美趣味,原始艺术的萌芽开始出现。

河套人古化石最早发现于1922年。其顶骨还留有一定的原始性,但整体上已接近现代人。

弓箭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弓箭是一种远射程的兵器,由弓背、弦、箭三部分组成。据推测,原始弓箭是由峙峪人制造的。

峙峪人是新人时期出现的一种类型。其制作的石器精致小巧,种类繁多,其中有尖状器、雕刻器、圆头刮削器等。考古学家还在遗迹中发现了原始石镞,由此推断,峙峪人已经发明了弓箭。

峙峪人不仅用弓箭猎杀距离较远的猎物,还可以捕杀水中的大鱼。这在当时是最具威力的狩猎工具,同时也提高了捕猎的效率,保护了捕猎者的人身安全。

弓箭的意义非常重大,如在我国古代传说中便有“后羿做弓”的传说。这大概是后人为了推崇善射的后羿及其后代,才把弓箭的发明归功于他的。

远古先民是如何打制石器的?

碰砧法是远古先民最常用的打制石器的方法。即以坚硬的巨石为砧,将其他石头在其上进行碰击,然后选取尖锋利刃拿来利用。这种方法,没有可控性,碰出什么就是什么。后来,人类又从经验中发明了摔打法,即选取较好的石料,用其他石头对选用的石头进行摔打,间接作用到石头上。后来人们又将此法进化成了锤击法,即人们手握石块对石头进行锤击,然后再进行修理,改变石头形状。后来,人们又将打制好的石头进行二次加工,他们对石头进行处理,打制出了形状各异的石片,有的如斧形、刀形,便于劈砍;有的又薄又利,便于刮削、割肉;有的尖头细小,便于雕刻器具……自此,人类对石器的打制,从粗加工转变为细加工,而人们亦通过打制出的石器,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生存了下来。

原古先民为何要“共同劳作,平均分配”?

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属于弱势群体,豺狼虎豹等食肉动物才是山中之王。远古先民在打猎、采集食物的过程中,为防止猛兽袭击,他们通常都是集体行动。因为一落单,就很有可能沦为野兽口中的美餐。为了更好地在大环境里生存,远古先民决定共同劳动,按照不同的年龄、性别分配不同的劳动。在生存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个人独享虽然可以活命,但资源有限,一个人独占,其他人没得吃,只能饿死。当野兽来犯,一个人的力量和一个团队的力量是无法比拟的,人类不是老虎,独自称霸山林是不可能的。所以“独活众死”的做法等同于自取灭亡。

群居生活的原始人群

虽然分工不同,但每个人都会为集体尽自己的力量,获得的食物也是集体平均分配。这种“共同劳作,平均分配”的制度,虽然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吃饱,但也不至于饿死,更为关键的是,它让人类明白了团结的含义。

新、旧石器时代的分水岭是什么?

自石器的打制“由粗变细”起,人类便进入了由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阶段。从粗暴的打制,转向精细的磨制,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对远古先民而言,这完全可以算得上是智力上的大飞跃了。而“使用”磨制石器,就是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的分水岭。

丧葬礼俗形成于何时?

我国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丧葬礼俗。

当时,一种将老年男子、中青年妇女、少年幼儿和初生婴儿等不同年龄的男女老少合葬的公共墓地开始出现。在尸骨的周围撒有赤铁矿粉末,身上佩戴由兽牙、蚌壳和鱼骨做的骨坠、钻孔兽齿、石珠等装饰品以及燧石石器等物,是旧石器时代晚期常见的葬仪之一。

旧石器时代的石洞壁画

进入母系社会后,妇女特别是老年妇女,往往是氏族社会生产的指挥者或领导者,受到大家的特别尊重。在她们死后,则进行与众不同的安葬。将这些妇女生前使用过的装饰品随葬,是为了让她们在另一个世界过上与在人间一样的生活。这种区别正是氏族成员对他们的氏族首领或年长者爱戴的一种反映。 SANupsUEuYBHcPpZyv5Iw5KfdFNUtvdLp8J2DABTha4aibSNOozeiyIqwLanuPK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