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玄武门前一豪赌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国)曹植《七步诗》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在皇宫的玄武门爆发了一场骨肉相残的宫廷政变。同室操戈,喋血宫门。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

李渊膝下子女众多,可称得上李渊左膀右臂的只有三人,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和四子李元吉,兄弟三人均为窦皇后所生。其中李世民文韬武略,聪慧过人,曾在大唐统一天下时屡建奇功,威望极高。

作为嫡长子的李建成被立为储君,平日里随父亲李渊处理国家内政,不便涉险征战沙场。而李世民凭借个人的军事才能常年在外东征西讨,屡立战功,因此李建成逐渐感受到来自弟弟的威胁。

李世民在太原起兵之初,领导河东将士西渡黄河,斩敌无数,为攻克长安立下大功;也曾主动请战攻打大唐最后的敌人刘黑闼,将刘黑闼本人生擒;还在武德五年至武德七年(公元622年至公元624年)多次成功防御突厥。李建成起兵河东时,在当地倾其所有赈济百姓,招揽人才,广交各路豪杰。他不仅待人宽厚,而且礼贤下士,使很多有才干的人,如魏徵、王珪等都心甘情愿地为其效力。

与此同时,李世民借在外征战之机网罗天下人才,文有秦府十八学士,如房玄龄、杜如晦、陆德明、孔颖达等,都是才智过人的顶尖人才;武有尉迟敬德、段志玄、秦叔宝、程咬金等能征惯战的骁将。这支队伍在战场中磨炼得上下齐心,牢不可破。

每当李世民班师回朝,披金甲、骑骏马,将敌首献于太庙之上,李建成都会心生忌惮。在这种危机之下李建成开始联合弟弟李元吉,李元吉也颇有政治野心,在权衡之后决定与李建成结成联盟。

对于李世民来讲,他心中也有诸多不满,李渊曾经私下答应封他为太子,而承诺却没有兑现,又想到自己出生入死打下的江山最终要拱手让人,难免心有不甘。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情绪越积越浓,于是他萌生了夺嫡的想法。

与此同时,李世民和父亲李渊的关系也开始有了变化。李渊称帝的第二年,开国功臣刘文静由于对李渊任人唯亲的行为不满,从言语中不时带有对皇帝的怨念,被李渊得知后获罪处斩。虽然李世民、萧瑀等人为他辩护,结果还是难逃一死。

此次刘文静被杀,表面上看与李世民并无瓜葛,其实不然。刘文静是李世民的死党,眼见李世民的声望和势力已经到了功高震主的地步,因此,李渊对李世民第一次敲山震虎。

另外,李渊的嫔妃曾经向李世民索要征战所得的金银细软,还要李世民给自家亲戚在朝中安排职位,而一向“唯贤是用”的李世民对嫔妃们的要求一律严词拒绝。从此,嫔妃们开始对李渊吹枕边风,口中尽是李世民的不是,也使得李渊对李世民的印象越来越差。反观李建成,对嫔妃们类似的请求尽量答应,因此李渊耳中全是李建成的好话,李渊与太子的关系更加融洽了。

由于李世民手下的文臣武将大都不是贵族出身,他们对未来的前途颇为担忧,如果李建成当了皇帝,作为李世民手下的幕僚则永无出头之日,他们将会失去财富,甚至丢掉性命。由此,他们鼓动李世民发动政变,只有李世民争得帝王之位才能维护他们的利益。李建成代表着元勋贵族,李世民则代表新兴势力,双方势同水火,斗争的序幕悄然拉开。

李建成与李世民的斗争愈演愈烈,双方互相制衡,势力此消彼长。一次,李建成、李元吉兄弟请李世民到东宫喝酒,在酒中下了毒,李世民喝了几盅,感觉腹痛,竟然吐出血来。幸亏李神通将他带回秦府,请大夫医治才捡回一条命。

双方的斗争逐步走向公开化,在发展自身势力的同时还策反对方的心腹近臣。李建成以重金收买李世民手下的尉迟敬德,结果遭到尉迟敬德的严词拒绝。收买不成,李建成又诬告尉迟敬德谋反,李渊顺水推舟将其治罪,李世民拼尽全力才保全了尉迟敬德。此后李建成又想尽办法将李世民的亲信程咬金外放,将秦府的谋臣房玄龄、杜如晦遣返回乡,以削弱李世民的力量。

就在李氏兄弟激烈争夺的时候,北方突厥进犯中原。李建成抓住机会,准备借出征的机会将秦府的武将抽调离开后杀掉李世民。这个计划被李世民安插的卧底得知,经过与手下亲信商议,李世民决定先下手为强,除掉李建成和李元吉。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李世民忽然入朝密奏李渊,密奏中揭发李建成、李元吉兄弟俩淫乱后宫,与后妃关系暧昧。李渊闻言大吃一惊,李世民还控告二人三番五次想要加害自己,并要求和他们当堂对质。他说完之后哭倒在地。李渊见事关重大,决定让他们第二天上朝,亲自审理。李渊万没想到的是,这正中了李世民的计策,如此,李建成和李元吉就可以同时离开自己的宫殿,他便可以趁机下手了。

玄武门是上朝的必经之路。当晚,李世民调兵遣将,亲自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等人埋伏在玄武门外。守卫玄武门的部将也早已被李世民收买了。

次日清晨,二人骑马朝玄武门走来,走到玄武门附近时,感觉气氛有些异常,心生疑虑的他们决定调转马头回去。就在此时,只听李世民大喊一声,顿时周围伏兵四起。李元吉见势不妙,准备回身开弓放箭,怎奈他过于紧张,一连三次都不曾拉开弓弦。李世民毫不犹豫一箭将太子李建成射死。一阵乱箭飞来,李元吉跌落马下,被尉迟敬德射死。

宫中发生如此大动静,李渊却浑然不觉。突然,尉迟敬德闯入他的宫中,手持长矛,说是奉秦王命报告皇帝:“太子、齐王作乱,秦王举兵诛之,恐惊动陛下,遣臣宿卫。”李渊知木已成舟,反对再无意义,只得立李世民为太子。李渊无奈退位,自称太上皇。

玄武门

【知识点思考】

唐朝有过几次玄武门之变?

近三百年的唐朝史上发生了四次玄武门政变。第一次是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之间争夺皇位继承权之战。第二次是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武则天年老病重,在凤阁鸾台宰相张柬之、崔玄暐暐的率领下趁机起事。第三次是景龙元年(公元707年)皇太子李重俊发动的政变。第四次则是景龙四年(公元710年)李隆基发动的政变。 /dqmSHK4LtO7Cw7SOFWALqw1kpOXZ1VKN4Oom8oZ2o6frH0svZ56UNMP3QddO+k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