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文成公主入藏

小德有为因有累,

至神无用故无功。

须知广大精微处

不在存亡得失中。

——(宋)黄庭坚《杂诗》

大唐文成公主下嫁吐蕃,是中国古代政治联姻的典型范例,吐蕃的统治者松赞干布不仅表达了对大唐文成公主的倾慕,也对大唐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仰慕已久,这次和亲不仅增进了大唐与吐蕃之间的友谊,也推动了吐蕃各方面的发展。这段历史成为一段美谈,至今还在中华大地间广为流传。

边关悉数被平定,四海之内再无争端,唐太宗宝剑还匣,他将以一种开明的政策,来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唐太宗为此实施了许多政策,他对各民族的生活方式、习俗节日、社会制度都予以尊重;信任外族首领,根据他们的才能加封官职让其管理部族;将优秀的农耕技术普及到各部族;采用和亲的政策,以增进大唐与各国的友谊。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长安城中的百姓沉浸在一片欢腾的气氛中,在众人目光的注视下,一支送亲的队伍走出了皇宫,浩浩荡荡看不到尽头,此时,城内欢乐的气氛达到了高潮。出嫁的是唐朝宗室之女文成公主,下嫁给大唐最强的邻邦首领松赞干布。

吐蕃是当今藏族人民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他们是以肉为食的游牧民族,个个尚武好战,以战死为荣,一家数代战死的被看作是“甲门”,是一种极大的荣耀。吐蕃的首领被称为“赞普”,意为雄壮强悍的男子。

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松赞干布的父亲统一了西藏各部,但不久便遭仇敌毒害,吐蕃四分五裂,战火燃遍雪域高原。就在此时,有一位少年,骁勇善战,足智多谋,依仗新兴势力重整山河,还吐蕃安然。他就是松赞干布,名字意为端正尊严、深沉大度的君主。自此吐蕃在大唐的西北边境迅速崛起。

松赞干布并非妄自尊大、鼠目寸光之人,他对大唐的文明非常向往,于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派使臣不远万里来到长安城,对大唐进行访问,出于礼貌,唐太宗也派遣使臣回访吐蕃。

次年,吐蕃使臣向唐太宗献上特产,并向唐太宗提出迎娶文成公主。太宗皇帝原本已经答应与吐蕃和亲,却被同时来的吐谷浑使者给搅了局,因此改变了主意。松赞干布未弄清真相,一气之下发兵进攻吐谷浑。弱小的吐谷浑无端地挨了一通打,一直被吐蕃撵到青海湖以北,吐蕃的友邦白羌也因此遭了殃。

事实其实是这样的,第一次听说吐蕃要和亲,唐太宗是拒绝的,首先要试一下吐蕃的实力,因此,唐太宗比较慎重。而蒙在鼓里的松赞干布勃然大怒,给大唐写了一封“恐吓信”:“若不嫁公主,就派兵杀进长安城,夺取公主!”唐太宗对此很反感,命侯君集领骑兵于松洲击败吐蕃军,歼敌千人。

兵败后,松赞干布更加折服了,他再次遣使臣谢罪。其相禄东赞致礼,献金五千两,宝玩数百,请求和亲。唐太宗通过数次交涉,发现吐蕃实力不俗;又见其态度诚恳,便决定将公主嫁入吐蕃。由于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智慧与口才让唐太宗大为满意,唐太宗也给他寻了门亲事。江夏王李道宗将公主送至河源青海兴海),松赞干布亲自接亲。

松赞干布为迎娶公主特意修建皇宫,即闻名于世的布达拉宫。文成公主的婚礼非常盛大。松赞干布说:“我父祖没有和上国通婚的,我能娶大唐公主,深感荣幸”。吐蕃全国上下为得此殊荣兴奋不已,举国上下一片欢腾。

文成公主出身高贵,聪明美丽,知书达理,颇有才华。唐太宗为她准备了丰厚的嫁妆,除金银细软之外,更为珍贵的是那些著名的典籍,包括诗文、经史、农艺、医学、历法、工艺、建筑等各个方面。还有大量的谷物、蔬菜的种子和相关工具。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方面,文成公主的到来,给藏区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文成公主信奉佛教,在她的影响之下,松赞干布建立了大昭寺,之后吐蕃地区对于佛教推崇备至。这种信仰扎根于西藏,流传至今。

此次和亲意义重大,增进了大唐与吐蕃之间的交流,又使吐蕃更加繁荣昌盛,真可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知识链接】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俗称“第二普陀山”,建筑规模宏大,属于宫堡式建筑群。唐朝文成公主入藏,松赞干布特意为其修建,于17世纪重建。它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也是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整座宫殿具有鲜明的藏式风格,宫内藏了各类文玩珠宝,堪称是一座艺术的殿堂。1994年,布达拉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IUXjeMZdbVPwFT0nsp38+veXhHnVpineWe7NIWmUmxCVXAg/aubm2O636ci+0wZ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