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不毛剿突厥 |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行军七首》(其四)
贞观年间,唐太宗纳天下人才,虚怀纳谏,大唐逐渐富强。与此同时,唐太宗加紧练兵,提高与突厥人抗衡的本领,等待时机,攻击东突厥。通过赢得与突厥的战争,大唐不仅奠定了中华霸主地位,还打通了西方丝绸之路。
渭水之盟后,东突厥发生了内部分裂,太宗见时机成熟,准备攻打东突厥。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东突厥将军雅尔金和阿史那社尔率军进扰河西。肃州守将张士贵和甘州守将张宝相互相统兵结成掎角之势,坚壁清野,突厥骑兵难以攻克城池,最终只能垂头丧气回老家了。突厥人一无所获,而李世民得到了出兵的借口。唐太宗任命兵部尚书李靖为主将,率领柴绍、薛万彻、张公谨等十几万大军,从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地进攻突厥,大军兵分六路,全部听从李靖调度。
对于这场战争,李靖下了一盘大棋,仅仅击败东突厥难以满足他的胃口,他要将敌人连根拔起,以绝后患。经过李靖与众将的精心策划,决定采用“群豹捕羚羊”的战法,颉利可汗将迎接一场来自唐军的疾风骤雨。
次年正月,大将李靖亲率三千铁骑,孤军深入突厥数万人的阵地。李靖出其不意攻入敌营,吓得敌军惊慌失措,颉利断定李靖定有大军接应,于是率大军仓皇逃窜。李靖成功地耍了颉利一把,率领铁骑,一路风卷残云攻破定襄,俘虏了在突厥避难的前朝萧皇后和隋炀帝小孙子杨正道。
骑马射箭的突厥骑兵
李靖用计将颉利手下大将收入麾下,颉利不敢逗留,继续率部向阴山撤退,第一只豹攻击完毕,在浑河边,颉利又遇到了第二只豹——柴绍。突厥被柴绍的金河军击败,又逃往白道。没等颉利喘过气来,又遇到了第三只豹——李勣。突厥仓皇应战,李勣率领通漠军打败敌军,突厥五万多人俯首请降,颉利聚拢残兵败将退屯铁山。
颉利明白自己已不是唐军对手,于是派执失思力为特使,到长安向唐太宗谢罪请降,想着他日元气恢复再杀唐军一个回马枪。久经沙场的唐太宗将他的缓兵之计一眼看穿,将计就计,表面上答应使者的请求,派遣负责礼仪的唐俭抚慰突厥,随后,命李靖带兵暗中接应。
二月,此时的突厥主力已经退入阴山,李靖与李勣在白道会和,二人商议,突厥势力庞大,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果任其逃走,再依附于西方部族,则后患无穷。于是二人拟订计划,准备牺牲唐俭等使臣,发动一场长途奔袭。于是李靖挑选一万精锐骑兵,每人带着二十天干粮,借着夜色直奔阴山。
月色下,将士的刀枪映着寒光,漫天飞舞的雪片打湿了铁甲,大军从雪地中疾驰而过。不一会儿,马蹄的印记就不见了踪迹。途中突然遇到千余个突厥的营帐,李靖三下五除二,将他们俘虏了随军队继续前行。
颉利见唐朝使者唐俭来了,以为敌人中了自己的“妙计”。当月初八,李靖派苏定方为先锋,带领二百奇兵,借着大雾偷偷摸进颉利可汗的大营。行至颉利牙帐七里才被哨兵发现,苏定方在数万突厥的包围之下,亲率二百奇兵攻下了突厥颉利可汗的牙帐。颉利仓皇逃窜,可汗一跑,全军大乱,被随后赶到的李靖杀得溃不成军,唐军歼敌万余人,俘获敌方军民十万,缴获各类物资无数。仓皇遁逃的颉利又先后遭到唐军攻击,被擒获,东突厥彻底在地图上消失。
捷报从阴山传进长安,举国上下一片欢腾。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唐太宗大赦天下,在皇城顺天门城楼举行了隆重的凯旋仪式,欢迎李靖等一众部将,对各位将士论功行赏。唐太宗与满朝文武、嫔妃皇子们到凌烟阁举行宴会庆贺胜利,宴会上皇帝弹奏琵琶,翩翩起舞,一直庆祝到深夜。
颉利可汗失败后,突利可汗、突厥大将执失思力等都投降大唐。唐太宗并没有杀颉利可汗,封他为归义王、右卫大将军,让他在长安度过余生。
【知识链接】
突厥文
突厥本是匈奴的一支,后被邻国所灭。当时有一个十岁的小男孩,士兵将他砍去双脚扔到荒草中。后来,小孩被一只母狼救去,长大以后与狼结合。邻国国王听说这小孩已长大,怕有后患,便派人将他杀了。狼逃跑了,逃到高昌北边的山洞里。在那个山洞里,狼生下十个小男孩,他们逐渐长大成人,繁衍后代。其中一支,生活在阿尔泰山一带。阿尔泰山形似作战时的头盔,当地人称其为突厥,所以他们就以突厥为族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