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虚怀纳谏寻良策

以铜为镜,

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

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

可以明得失。

——(唐)李世民

贞观之初,唐太宗广纳天下贤能,而对于天下大治,依然不得其法。太宗决定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寻治国良策。昭示闻谏之诚,倡导直谏;纳谏方法得当,兼听则明;注重纳谏效果,择善而从;完善制度措施,畅达言路。从此之后,大唐迅速崛起,天下大治。

在五千年的悠悠历史长河之中,不乏贤能的君主,而历史上纳谏方面获美谈的帝王屈指可数。作为国家最高领导者,能做到长期纳谏非常有难度。首先,既然能做领导,本就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对自己能力的自信,会导致难以虚心接受下属的意见。其次,凡人都喜欢听顺耳的美言,能一直接受逆耳忠言就更加不易,而唐太宗在纳谏方面可谓是其中一典范。

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正月,唐太宗问魏徵:“君主如何做才能称得上‘明’君,怎样做才算是‘暗’君呢?”魏徵笃定地说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李世民听罢茅塞顿开,对魏徵大加赞赏。曾经的隋帝国是那样强大,却在百姓们的打击下土崩瓦解,历史的教训是唐太宗心中无法磨灭的烙印。有一次他教育诸皇子:要集思广益,择善而从,天下才能大治。应以史为鉴,切勿偏听偏信,闭塞视听。

贞观年间,由于唐太宗大力倡导,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颇多,最有名的当数魏徵,曾向太宗进谏达两百多次。在贞观年间,他与太宗可谓黄金搭档,太宗视他为镜,命他常年不离左右,他们二人的故事流芳千古,为天下美谈。

登基之初,太宗亲自主持了一场讨论会,鼓励群臣勇于发言,目的是寻一尽快“天下大治”的良方。群臣面面相觑,显然对尽快让天下大治信心不足,只有魏徵坦言:“天下大乱之后,人心思定,大治并非难事。只要我们上下齐心,实行德政,不出三年就能有显著成效。”众臣听罢,以封德彝为代表的大臣对此嗤之以鼻,他认为,夏、商、周三朝,人心朴实可施仁政,自三朝以后,人心逐渐变坏,应用严刑峻法约束百姓。封德彝当着太宗的面鄙视魏徵:“魏徵是个书呆子,只会闭门造车,如果相信他的鬼话,必然天下大乱。”听完封德彝的冷嘲热讽,魏徵毫不犹豫舌战群儒,他列举历代治乱兴衰的例子,对他的观点加以证明,还强调:“如果人民真的不再淳朴,那么我们早就成了妖魔鬼怪了,还谈什么教化与不教化呢?”以封德彝为代表的众臣被驳得哑口无言。于是,唐太宗采用魏徵的建议,制定了天下“大治”的决策,果不其然,不出几年就取得了天下大定的大好局面。

魏徵

魏徵除了为朝廷出治国良策,还经常指正太宗的错误。唐初,因兵源不足,李世民决定应征不满十八岁男子入伍。连发了几道诏书都石沉大海,太宗对主管这方面的魏徵大为不满。魏徵不慌不忙地说:“朝廷明文规定,未满十八岁男子不能服兵役,如果非要应征,就是杀鸡取卵,竭泽而渔。”魏徵又指出免除百姓部分赋税劳役的承诺还没有兑现,长此以往将失信于民。太宗听了觉得魏徵言之有理,于是收回成命。

到了贞观中期,国家日益强盛,百姓安居乐业,一股歌功颂德之风也随之而来,自皇帝往下开始膨胀。魏徵对此洞若观火,他及时给太宗上了一道奏折即《十渐不克终书》,提醒太宗居安思危。太宗看完之后,无比认同,让人把奏折抄在屏风上,随时警示自己。

在太宗的鼓励之下,朝廷上下,形成了敢于直言进谏的良好风气。

贞观四年(公元630年),洛阳乾元殿破败不堪,李世民准备对其整修,作为自己东巡的行宫。唐太宗命张玄素主管此事,而张玄素对此事提出反对:“百姓刚从战乱中走出来,又要大兴土木,这等举动与当年的秦始皇、隋炀帝有什么分别?”李世民闻言十分火大,他反问:“那么我和夏桀、商纣王相比又如何呢?”张玄素回答:“如果不停止工程,就跟他们一样残暴。”言语一出,每个字如惊雷,唤醒了太宗。于是太宗立刻停止修筑宫殿,并且表扬了张玄素。

在朝中大臣的带动之下,地方官的胆子也“肥”了,他们也敢直接向皇帝提出批评意见。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唐太宗又萌生出老房翻新的想法,想重修洛阳宫。此时一个小小的八品官把他给“教育”了,此人正是河南中牟县丞皇甫德参,他指出:“兴修宫殿劳民伤财;加重地方赋税属于盘剥百姓;宫人竞相高绾头发,奢靡成俗。”太宗看完奏折,十分震怒,对左右说:“此人难道真要朕不征发一人,不收取一斗租税,宫人都没有头发,才如了他的意吗?”于是打算将他定罪。魏徵见状,立刻劝谏太宗:“自古臣下上书,大都言辞激烈,只有这样才能打动君主的心。望陛下明察。”太宗冷静了一会儿,觉得皇甫德参言之有理,下令赏赐二十匹绢。

唐太宗与魏徵这对君臣的故事,被人们津津乐道,与其说是魏徵成就了李世民,不如说是李世民成就了魏徵。只要天下还有李世民,新的“魏徵”将应运而生。正是因为唐太宗善于总结经验教训,虚心纳谏,才成就了大唐的盛世辉煌。

【知识链接】

唐太宗的主要政绩

知人善任,亲贤臣,远奸邪,公正清明;虚怀纳谏,避免了不少错误;制定刑法方面,以轻代重,皇亲国戚与民同罪;严惩贪官污吏;轻徭薄役,劝课农桑,发展生产;节俭自持,力戒奢淫,二十年风俗淳朴;修撰《贞观氏族志》;实行开明民族政策,各少数民族称他为“天可汗”。在他统治期间,大唐连年丰收、百姓富足。 +ovWmX3IphnvDzbAFjp2BixkGwiVNjYfBgeyHe9uyG306oIf867U0Wm+l3n7WV3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