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辽太宗入主中原

宜阳城下草萋萋,

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鸟空啼。

——(唐)李华《春行即兴》

话说辽两次南侵,均以失败告终,却并没有使耶律德光打消继续南下、入主中原的念头。他身边的人都有了厌战的情绪,但是这位皇帝似乎对于失败不屑一顾,反而越挫越勇。

有一次,述律太后问儿子耶律德光:“如果汉人为我主,行不?”耶律德光说:“不行。”述律太后又问:“那你为何想当汉主?”耶律德光说:“石氏忘恩负义,不能容忍。”述律太后说:“你即使得了汉地,也不能住在那里。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后悔也来不及啊!”

耶律德光听不进母亲的劝告,仍然决定对晋用兵。

一边是磨刀霍霍,一边却是歌舞升平。后晋大臣桑维翰对少帝宠信伶官不满,上谏说:“陛下亲征胡寇时,前线战士受了重伤,赏赐也不过帛数端,而在谈笑间往往赐给伶官更贵重之物,如令战场将士见了,能不感到失望吗?他们会说:‘我们冲锋陷阵,折筋断骨,难道不如一谈一笑之功!’这样,士兵离心,军心溃散,谁来保卫家国?”

可惜的是,对于这番“逆耳”忠言,少帝并不听,他依旧宠信伶官,听信阿谀奉承之人。桑维翰遂称足疾,杜绝宾客,不问朝事。

在这样的情况下,耶律德光为第三次南侵做好了准备。这一次,他吸取前两次的教训,变得狡猾起来。他指使赵延寿伪降后晋,并送假情报诱引晋廷。

开运三年(公元946年),一个从幽州来的人在汴梁传言赵延寿有意归国。枢密使李崧、冯玉信以为真,赶紧命天雄节度使杜重威致书赵延寿,相约议和。耶律德光又让其瀛州刺史刘延祚致书后晋乐寿监军王峦,谎称聚城投降。

刘延祚在信中说:“瀛州城契丹守兵不满千人,请晋廷派兵袭击,我为内应。又今秋多雨,自瓦桥以北积水无际,耶律德光即使闻关南有变,而被潦水阻隔,也不能及时赶来相救。”

得知这个“宝贵”的消息后,石重贵认为偷袭契丹的机会来了。晋少帝拜杜重威为帅,下令讨伐契丹,收复幽、燕,荡平塞北。

然而,由于仓促出击,后晋大军中了辽军的埋伏,晋军的粮道和归路俱被截断,他们只能困守中度,一筹莫展。

被困期间,大将王清对主帅杜重威建议道:“我军距恒州五里,却死守此地,难有作为,营孤粮尽,必定不战自溃。卑将愿率步卒二千为前锋,打开一个缺口,掩护大军突出重围。”于是,他率兵夺桥而进,辽兵抵挡不住,开始退却。

然而,在王清奋勇杀敌时,其他的后晋部队却选择了“观战”,王清屡请增援,却始终不见一兵一卒去救他。最后,王清愤怒地对部下说:“主帅手握重兵,却见死不救,肯定有野心。我们弟兄要以死报国!”

受王清的鼓舞,后晋士兵个个奋勇杀敌。直至黄昏时分,双方仍在厮杀。契丹援兵赶到,王清与部卒全部壮烈牺牲。

【知识链接】

耶律德光的早期经历

耶律德光是耶律阿保机的次子。在阿保机的几个儿子当中,他和长子耶律倍都很受阿保机的喜爱,但耶律德光更像他的父亲。阿保机对耶律德光寄希望很大。辽太祖天赞元年(公元922年),耶律德光随同太祖参加了一系列征服战争,尤其是在南征幽州,西征吐谷浑、回纥期间,战功卓著。天显元年(公元926年),又随同太祖灭渤海国,作为前锋攻克忽汗城。

眼看辽军将晋军层层包围,耶律德光故意说让杜重威登基称帝,杜重威喜不自禁,决定投降。杜重威集合全军,士兵们以为要出战,都十分踊跃,哪知杜重威宣布要解除他们的武装,投降契丹。士兵们痛哭不已,声震原野。耶律德光要赵延寿穿红袍至晋营抚慰士卒,对他说:“这些都是你的人马了。”

晋军诸将跑到杜重威马前去问候,也让他穿上红袍在晋军面前示众。杜重威不知大家在戏弄他,还自鸣得意。

晋军主帅既降,其他州镇相继望风而降。耶律德光派降将张彦泽率两千骑兵为前锋,直扑汴梁,一路并无阻挡。

辽军进入汴梁,京城宿卫空虚,如入无人之境。少帝急得要投火自焚,被亲军拦阻,他只好召翰林学士起草降表,向耶律德光称臣孙请罪。

天福十二年(公元947年),耶律德光自赤冈引兵入宫,向晋群臣夸下海口说:“现在不用兵戈铁马了,轻徭简赋,天下终于太平。”

耶律德光改穿汉人服装,又分遣一些使者给后晋藩镇将领。于是藩镇将领都纷纷上表称臣。耶律德光召集后晋百官,假惺惺地说:“我辽国,幅员数万里,设酋长二十七人治理。今中国之俗异于我国,吾想选一个人当皇帝代管这里,怎么样?”大家明知其意,都说:“天无二日,地无二主,夷夏同心,我们都愿拥戴您为皇帝。”

耶律德光故意推辞再三,最后答应下来。耶律德光戴通天冠,着绛纱袍,登崇元殿,即皇帝位,下诏改后晋国号为大辽国,改辽会同十年为大同元年,大赦天下。耶律德光终于灭后晋,当上了中原的皇帝。

再说晋少帝被张彦泽赶出宫外,先被囚禁在开封府,接着被转移到封禅寺,然后,被押解送到契丹。至中渡桥,见杜重威营寨,少帝哀婉不已,说:“我家何负苍天,而为杜贼所破!”晋少帝被押至契丹的建州居住,北宋初年死。

【知识点思考】

契丹攻晋均遭失败,为什么在中渡桥能一战成功?

契丹前两次举兵攻晋,都不同程度遭遇了失败。最后一次,即晋出帝末年,契丹再次举兵南下,直接导致了后晋的灭亡。主要原因在于:第一,晋出帝上当受骗,轻敌。耶律德光指使人诈降后晋,晋出帝却在诏书中大吹大擂,声称要“安定关南,次复幽、燕,荡平塞北”。第二,晋军将领怯懦。晋将领杜重威派一小队人马追赶敌军,发现中计,不去支援反而率军南退。后遇到张彦泽从恒州引兵来会,声言辽兵可破,杜重威便派他当前锋。进抵中渡桥时,辽兵见晋军兵多势众,本想退走,而晋军不敢出击,却筑垒为持久计,显露怯懦面貌,这助长了辽兵的气焰,使得中渡桥一战,辽军大败晋军。 rjMuZPXHbKpdw4OxZ3pnzhBgGmvjx9JEj/05nVK7f9rOGcO/pGR4pqz8P+gzHuc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