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楚汉战争二王逐鹿中原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秦末)项羽《垓下歌》

刘邦志在谋取天下。在入关之前,他就想占据关中,取代秦朝,成为“关中王”。项羽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背信弃约,强行进入关中,改封刘邦为“汉王”,为“十八王”之一,并将贫瘠的巴蜀地区作为他的封地。刘邦因实力不敌,被迫委曲求全,采取“先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的曲线救国战略。

刘邦在受封“汉王”后,便赴命奔赴国都南郑(今陕西省汉中市),随行的有项羽拨付的三万兵士和自愿追随汉王的数万人。刘邦率兵越过秦岭后,便接受了张良的献计,烧毁架筑于山体斜面岩石上的栈道,表面上是防备外敌入侵,其实是向项羽表示从此不会再向东发展,以转移项羽对自己的注意力。刘邦这样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团结人心,专心于巴蜀之地的建设。其实,在专心建设巴蜀之地和东进之间,刘邦是摇摆不定的,毕竟成为关中之王是他的夙愿。这时候,是韩信帮助他痛下决心。

韩信是刘邦最得力的将领,被认为是一位“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的人物。韩信自幼家贫,父母早亡,流落街头,被无赖少年骂为身材高大的胆小鬼,并让他承受“胯下之辱”。项羽称霸后,韩信仰慕项羽的功绩,投入项羽军中,可惜的是没有得到项羽的重视。最后,他因待遇不佳且不受项羽重视,转而投入刘邦军中,受到萧何的器重,认为他“国士无双”(天下无人能与其并肩)。萧何将韩信举荐给刘邦,刘邦对他也十分器重,与他同乘一车,分享食物和衣服,韩信对刘邦十分感恩。就在刘邦徘徊于留守关中还是继续东进的时候,韩信劝刘邦说,远离故乡是发配,士兵们都是山东人,都盼着早日回到山东老家,所以军心动摇,不如做出东进的决策,进而夺取天下。

韩信的建议正合了刘邦多年来的夙愿。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刘邦居汉中四个月之后,趁项羽攻打田荣之际,率兵翻越秦岭,进攻驻守关中的章邯,控制了当时已被三分而称为“三秦”的关中,拉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

【知识链接】

逐鹿中原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当年,秦始皇捕获了象征着帝位的“鹿”而统一天下,后世常以“鹿”比喻帝位、政权。“逐鹿中原”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刘邦击败章邯后,出函谷关,趁机占领陇西、北地和上郡,降服魏王、河南王、韩王和殷王,又令薛欧等人率兵东进,迎接刘太公和吕雉。项羽派兵在阳夏阻击,加封原吴县县令郑昌为韩王,堵截汉兵东进。

刘邦进入关中后,废除了秦的社稷坛,建立起汉的社稷坛祭祀。对于所占领的土地,刘邦也不再封国,而是设置郡。俘获殷王时,他将殷国设置为河内郡,河内郡由此被纳入汉的版图。秦朝的郡县制,在汉得到了继承。大汉王朝的基业在此开始呈现。

汉二年(公元前205年)三月,刘邦大军渡过黄河,东进洛阳。刘邦采纳新城董公的建议,为被项羽杀害的义帝楚怀王发丧。刘邦大办丧事,并“袒而大哭”,群臣素服,士兵戴孝,以“杀主背义”的罪名,号召诸侯共同讨伐项羽。一些对项羽不满的诸侯尽入刘邦麾下。

四月,刘邦统率各路诸侯军五十六万人,横渡汴河,攻占守备空虚的楚国都城彭城。项羽闻讯,暴跳如雷,立即率领精兵三万,回救彭城。楚军如狼似虎,直扑彭城。还来不及享受彭城的财宝美人,刘邦率领的汉军就在项羽大军的进攻下,兵败如山倒,十几万人或坠入泗水淹死,或被杀害。刘邦率兵一路败逃,项羽一路追杀,刘太公和吕稚被项羽俘虏,成为威胁刘邦的人质。

在刘邦逃亡之际,张良和陈平收罗三万汉军散兵,萧何也在关中整顿援兵。刘邦与张良、陈平、萧何率领的大军会合后,才得以喘息,一路西逃,在荥阳重整旗鼓。项羽大军一路追到荥阳,双方苦战几个回合,难分胜负,形成僵持对抗局面。

汉三年(公元前204年),项羽突发奇兵,截断汉军粮道。汉军顿时给养匮乏,军心动摇。形势危急之下,刘邦请求项羽,以荥阳为界,双方停战言和。

项羽见将卒疲惫,欲答应刘邦议和。但项羽的军师范增坚决反对,认为应该趁机彻底消灭刘邦。项羽采纳其建议,立即派兵围困荥阳。刘邦被困在荥阳,处境危险。

这年四月,被围困在荥阳的刘邦,采纳陈平提出的离间计。刘邦让陈平带着四万斤黄金,潜入项羽军营,重金贿赂项羽身边的人,散布范增通敌的谣言。项羽听信谣言,开始怀疑范增,解除其职务,夺走其权力。范增对项羽善恶不分、轻信谣言十分失望,告老还乡,还没走到彭城,便病发而逝。

除去范增之后,刘邦让纪信假扮自己,带着两千多人趁着夜色从荥阳东门出城,对项羽说:“城中食尽,汉王降。”楚军听闻刘邦投降,欢呼雀跃,纷纷跑到城东观看。刘邦则趁机率领数十骑从西门出城,逃往成皋(今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关东进入关中的咽喉要地)。项羽发现上当后,烧死了纪信。

刘邦逃回关中,谋士辕生进献调虎离山计,制订出新的战略计划:一方面,汉军主力南渡、筑垒避战,缠住项羽;另一方面,派韩信北攻赵、燕、齐,迂回包抄项羽,使之顾此失彼。

汉三年(公元前204年)五月,刘邦出武关,南走宛(今河南省南阳市)、叶(今河南省叶县)。项羽派兵追击。刘邦以逸待劳、坚壁不战,吸引楚军兵力。与此同时,彭越渡过睢水,进攻下邳,大败楚军。项羽大怒,分兵东击彭越。刘邦则趁机北进,再次占领成皋。六月,项羽急忙回兵夺取荥阳,围攻成皋。项羽就这样东奔西走,疲于奔命,楚军陷入疲惫之中。

楚军远道而来,兵疲粮乏。项羽想早日结束战争,便将被俘的刘邦父亲刘太公押到阵前,架上锅,煮沸开水,威胁刘邦说:“今不急下,吾烹太公。”刘邦见状,镇定自若,说:“我与你同受命于怀王,约为兄弟,我父即汝父,如果你一定要烹了你的父亲,就分我一杯羹吧。”项羽怒不可遏,命令埋伏的弓弩手放箭。刘邦避之不及,被一支箭射中胸部。为了稳住军心,刘邦忙说被射中脚趾。刘邦带伤巡视军营后,秘密回到成皋养伤。

在北线,韩信攻下齐国,全歼齐楚联军二十多万人马。刘邦很高兴,遣使祝贺,并指令韩信带兵会师灭楚。韩信邀功请赏,要求做“代理齐王”。这让刘邦很气恼,但又要倚重他灭楚,便加封其为齐王,命其尽快回师夹击项羽。这件事让刘邦对韩信逐渐心生不满。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七月,刘邦成功策反项羽分封的九江王英布,封其为淮南王,命其截断项羽的退路。同时,刘邦还命令彭越等人在楚军后方开展游击战,阻截、焚毁项羽的粮草。八月,项羽进退维谷,被迫与刘邦签订停战协议,以荥阳鸿沟为界中分天下,西方为汉,东方为楚。双方退兵,交换俘虏,项羽释放了刘太公和吕雉。随后,项羽依约东归。

三年的楚汉战争告一段落。此时,刘邦已经逐渐占据上风,十分不甘心让出半壁江山。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月,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计策,撕毁合约,越过鸿沟,追击项羽。十一月,刘邦派人策反了楚国的大司马周殷,使项羽的处境雪上加霜。十二月,韩信设下埋伏,以三十万汉军将项羽的十万楚军围困在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境内)。

韩信率领的汉军所向披靡,几经厮杀,项羽的十万楚军只剩下两三万人,军中粮草短缺,外无援兵相助,军心动荡。决战前夕,韩信以心理战彻底击垮楚军军心。他趁着雪夜,命军中将士唱起楚歌,这就是史上著名的“四面楚歌”。

在外征战多年的楚军,听到四面传来楚歌声,无心恋战,纷纷逃散,甚至连项羽的叔叔项伯都不辞而别,暗自逃走。一夜之间,项羽身边只剩下千余人。

在汉军传来的阵阵楚歌声中,项羽心中担忧,无法入睡,便起来在营帐里喝酒。项羽同虞姬饮酒作歌,项羽唱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泪流满面,左右侍从也泣不成声。

歌罢,项羽率残余的八百骑突围。汉将灌婴率五千骑紧追其后。越过淮水之后,项羽只剩下百余骑。逃到东城时,只剩下二十八骑。项羽自知难逃厄运,便对随从说:“我起兵至今八年,身经七十余战,所向无敌,战无不胜,因此霸有天下。但是,最终还是受困于此,这是天要亡我,并不是因为我不善战。你等观战,我再为你们杀一员敌将。”随即,项羽冲进敌阵,连斩两员汉将,杀汉卒数百人。

尔后,项羽逃到乌江(今安徽省和县东北)之滨,乌江亭长已经备好船,催他赶紧渡江离开,并说:“江东方圆上千里土地、数十万民众,在那里称王不也足够了吗?”此时,项羽已经心灰意冷,叹道:“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当年我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即便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说罢,项羽拔剑自刎,时年三十一岁。

汉军争抢项羽的尸体,自相残杀者数十人。最后,王翳等五人各得项羽的部分尸体。

至此,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最终以刘邦的胜利而结束。 SO/1z2cEIX/3B8OqUAkuDX6bAig81w+2k1M5YRxEmPN7dh9UjPXkepsuwfWXFL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