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从和亲到抗争的汉匈交往

茂陵仙客,算真是、天与雄才宏略。猎取天骄驰卫霍,如使鹰鹯驱雀。鏖战皋兰,犁庭龙碛,饮至行勋爵。中华疆盛,坐令夷狄衰弱。

追想当日巡行,勒兵十万骑,横临边朔。亲总貔貅谈笑看,黠虏心惊胆落。寄语单于,两君相见,何苦逃沙漠。英风如在,卓然千古高著。

——(宋)李纲《念奴娇·汉武巡朔方》

汉代匈奴人造型灯

汉高祖开辟了对匈奴的和亲政策,将汉室公主嫁给匈奴单于,以换取同匈奴和平共处。和亲政策维系了一段时间的边疆稳定,到汉武帝时代,这种委曲求全的和亲政策走向绝境。

汉武帝继位之后,血气方刚,年轻气盛,无法忍受匈奴的不断骚扰,派遣张骞出使大月氏,以联络西域,结成反击匈奴的战略联盟,实现对匈奴的战略包围。张骞历经十年,终于与西域诸国建立起了外交关系。

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匈奴遣使来汉,请求和亲。汉武帝召集大臣商议对策。大行令王恢主张“兴兵击之”,其理由,一是不能容忍匈奴入侵造成的灾难,二是今日汉朝的国力足以在战场上取胜匈奴。因此,他主张以“诱而致之边”的策略,主动出兵打击匈奴。御史大夫韩安国、汲黯等坚持“和亲”,公孙弘、主父偃等深受武帝重用的大臣也多数主和反战,其理由是匈奴骑兵剽悍凶猛,“至如风飙,去如收电”,汉兵与之对战,难以取胜。武帝虽然希望出兵匈奴,但还是勉强接受了和亲之策。然而,汉室与匈奴和亲之后,匈奴依然大肆侵扰汉朝边境。

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汉武帝即位第八年,马邑(今山西朔州市)都尉聂壹进献一破匈奴之策:诱使匈奴单于入塞,聚而歼之。汉武帝认为出兵打击匈奴的时机已到,任命韩安国、王恢、李广、公孙贺、李息等人为将军,率三十万大军准备在马邑伏击匈奴。匈奴单于在聂壹的诱使下,率精骑部队十万大军进入雁门关武州塞,行至距马邑百余里处,发现沿途牲畜遍野却无人放牧,识破汉军设伏兵之谋,迅速退兵。汉军追之不及,无功而返。自此开始,施行近七十年的和亲政策断绝,汉朝与匈奴处于剑拔弩张的状态。

从公元前133年到公元前119年的15年间,汉匈多次交战,其中规模较大的战役有三次。

第一次,元光六年至元朔二年(公元前129年至前127年)。元光六年,匈奴由上谷入侵中原。武帝命车骑将军卫青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出代郡,轻车将军李广出雁门,数万大军一起出击匈奴。此次战役,除了卫青率领的大军获得胜利,其他各路军队都大败而归。次年,匈奴入侵上谷、渔阳,掳掠数千人。武帝派卫青、李息出云中,击退了入侵的匈奴兵。卫青率兵击破匈奴楼烦王、白羊王所部,俘虏数千人、羊百万头,夺取河南(今鄂尔多斯)地,重筑朔方城。后来,汉朝廷在此建立朔方和五原郡,修缮秦时的长城及临河要塞,并募集十多万人于此屯垦,巩固了汉军的前沿阵地。汉军夺回河南地区,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是对匈奴战争的最大收获。这场战争改变了汉军的不利态势,使汉军掌握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知识链接】

苏武牧羊

汉代茂陵“马踏匈

苏武,西汉武帝时期任中郎将。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汉武帝为了表示友好,派遣苏武率领团队,带了许多财物,出使匈奴。不料,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

单于派人游说苏武,要求其背叛汉朝,苏武严辞拒绝。单于大怒,将苏武关至露天地穴,并断绝食物和水。苏武受尽折磨,正当他濒临死亡之时,单于将其放出继续进行游说。苏武依然没有屈服。单于见此,十分敬重苏武的气节,不忍心将其杀掉,遂决定将苏武流放牧羊,并告诉苏武,羊产仔之时,就会放你回到故乡。但当苏武来到被流放地时才发现,所牧之羊都是公羊。

苏武牧羊十九年之久,这期间武帝去世,匈奴的单于也更换了。汉昭帝始元六年,即公元前81年,新单于执行与汉朝和好的政策,汉昭帝立即派使臣把苏武接回长安。次年,苏武因上官桀等人谋反受到牵连被罢官,昭帝死后,苏武因为参与了拥立汉宣帝,被赐爵关内侯。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苏武去世,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

第二次,元狩元年至元狩二年(公元前122年至前121年)。匈奴虽然在前一次战役中受到重挫,但不甘心失败,仍不断南下侵扰。元狩元年,匈奴再次入侵上谷。次年春天,骠骑将军霍去病奉命率军自陇西远征,过焉支山深入匈奴数千里,崭敌首三万余级。当年夏天,武帝命四路大军分道进击匈奴。西路两支分别由霍去病和公孙敖统率,从北地出发西进;东路两支分别由张骞和李广统率,从右北平出发北征。最后,匈奴浑邪王杀死休屠王后,率四万余人投降汉朝。此次对匈奴作战的胜利,是汉军给匈奴的第二次沉重打击,汉军从匈奴手中夺取了河西走廊,并在此设置了著名的河西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为汉朝开拓和经营西域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三次,元狩三年至四年(公元前120年至前119年)。元狩三年秋天,匈奴入侵右北平和定襄二郡,掠杀千余人。次年,武帝谋划实施反击匈奴的最大一次战役。他命卫青与霍去病统率十万精骑、十四万匹负重马和数十万步兵,分路进击匈奴。卫青从定襄出发,直奔漠北,与匈奴单于统率的主力军相遇。卫青以战车围成营寨,督率将士与匈奴军激烈鏖战。匈奴主力军大败,单于率数百骑突围遁逃。霍去病则从代右北平出兵,北进两千余里,与匈奴左贤王作战,使其大败遁逃。此次战役中,汉军给予匈奴精锐以毁灭性打击,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此后,匈奴远走北方,再无踏足漠南之地。汉军渡河自朔方以西至令居(今甘肃永登西北),往往通渠置田,官吏率五六万人,地接匈奴以北。这样,汉军就在东起云中,西至酒泉、敦煌的数千里的国防线上,以原长城为依托,筑塞戍守,移民屯垦,建立起比较坚固有效的防御体系。

经过这三次大规模的战役,汉匈双方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此后的数十年间,谁也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其间,双方曾为恢复“和亲”政策进行过试探,匈奴坚持汉武帝以前的条件,让汉朝处于劣势地位;汉武帝则要求匈奴向汉朝称臣。因此,和亲终究未能恢复,并常伴有小规模的冲突。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武帝被贰师将军李广利征大宛取得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决定征讨匈奴。自此至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汉匈之间的战事再次升级。在这一阶段的战争中,汉军败多胜少。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率领五千步兵与匈奴单于统率的十万精骑激战于浚稽山,李陵战败被俘,投降了匈奴。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汉武帝命李广利统率七万精兵,在羊句山大败匈奴军,乘胜追击至范夫人城。正在此时,李广利参与谋划立其妹李夫人之子昌邑王为帝的事情败露。李广利希冀戴罪立功,以期减轻处罚,于是督军对匈奴军穷追不舍,直至郅居水(今色楞格河)。在匈奴的激烈反击下,汉军疲于应战,退至燕然山,接着又遭到匈奴单于指挥的五万铁骑的围攻。最终,李广利兵败投降。李陵和李广利的兵败投降,表明汉军已难以发动大规模的对匈作战。汉武帝对匈奴用兵四十四年,多次发动大规模战争,以致国库亏空,边境民不聊生,生灵涂炭。汉朝对匈奴的战争是中华民族内部的一场悲剧,双方都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Vk9k443+7UtKVV/O8q/ySP4JRnKKOtDNHI4wJRJ/lGA7todaW+jIkc96XXhLTtn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