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文帝休养生息开创治世

洪惟庆历君,盛德概相类。

爰立俱名臣,后元则无是。

——(宋)卫宗武《汉文帝》(节选)

汉朝建立后,虽然皇位更迭震荡,但社会已经逐渐步入稳定。黄老之学走进了汉朝庙堂,成为惠帝、吕后、文帝、景帝时期近60年间汉朝政治上的指导思想。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很大的关系。刘邦初定天下,社会在经历长期的战乱后,满目疮痍,百业待兴,此时百姓急需的是社会稳定、与民休息、发展生产、安定民生。同时,秦朝因为“极武”导致二世而亡,也时刻警醒着汉朝统治者。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汉朝初年采取了“轻徭、薄赋、节俭、省刑”等与民休息的政策。这种黄老思想下的黄老政治,对西汉初年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开创了一代治世。

汉文帝

文帝即位后,下诏要求“务省徭费以便民”,并裁减侍卫人马,以减轻赋税。据贾捐之说,文帝时“民赋四十,丁男三年而一事”,而汉初时“常赋百二十,岁一事”。可见,文帝时的赋役仅为汉初的三分之一。“免租”“复身”的主要对象是从军的士卒,而减轻田租的主要受益者是占田较多的地主,其中还包括相当一部分自耕农。这种政策对于稳定农民生活、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极为有利。

文帝慎用律法。秦代的严刑峻法是激起农民起义的重要原因。刘邦深知百姓对苛法酷刑的反感,宣布与民“约法三章”。建国后,萧何又根据秦律制定了“汉律九章”。文帝即位后,更是谨慎用法。他反对一人犯法、株连全家的做法,强调“法用得当才能使民诚实,罪定得当才能使民服从”。于是,他下诏废除了一人有罪,株连全家的法令。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五月,文帝下诏废除诽谤妖言之罪,对于秦朝不许臣民议政、偶语者弃市的做法一概废除。文帝下令对犯罪当事人区别对待。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济北王刘兴居叛乱,文帝下诏:首恶者定重罪,主动归顺者可官复原职,随从谋反而不坚决者不问。文帝还废除了三种致人终身残疾的肉刑,即黥刑、劓刑、刖刑。

文帝重视农业生产,曾先后五次下诏劝课农桑,重申重本抑末的政策。他多次指出,农业为“天下之大本”“民所恃以生”,认为“道民之路,在于务农”,表现了对农业生产重要性的清醒认识。文帝二年正月,文帝举行亲耕仪式,带头务农,以昭示以农立国的思想。他诏令各地官员设置“常员”,督促百姓务农力田,甚至可全免土地税。文帝的劝民力农政策,对汉初恢复发展生产力和稳定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汉朝初年,诸侯封国势力强大,威胁了中央权威。刘邦铲除了异姓诸侯王,以刘氏诸侯王取而代之。文帝以外藩代王入朝为帝,中央朝廷实力有限,不愿恶化与诸侯王的关系,于是采取比较优容的政策,使诸侯王的势力迅速发展。除了原有的吴、齐、楚、淮南、长沙等封国,文帝又不断加封新的诸侯王,终文帝之世,诸侯王国已增至近20个。文帝以为被封为王的刘氏宗亲贵族会成为皇权的拥护者,因此没有及时抑制诸侯王的发展,以致诸侯王国坐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这些诸侯国的势力急剧膨胀,通过跨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制官制都仿效京师,俨然皇帝的气派。有的甚至不用汉法,“自为法令,拟于天子”,严重妨碍了汉朝的中央集权和统一。

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济北王刘兴居趁文帝北上太原督师抵御匈奴之机,发动叛乱。柴武统率十万大军火速平定了叛乱,刘兴居自杀身亡。

接着,淮南王刘长也举起了反叛的旗帜,事情败露后,文帝将其处以削爵流放之罪,刘长在流放途中绝食而亡。

济北王和淮南王的造反表明,诸侯王国的坐大已经严重威胁了汉朝的统一和集权,朝野有识之士开始为朝廷思谋对策。时任梁王太傅的洛阳少年才俊贾谊向文帝呈送了著名的上疏《治安策》,尖锐地指出诸侯王国势力的膨胀犹如胫大如腰、指大如股,“平居不可屈信”“失今不治,必为痼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他提出对策“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即在各封国内划出大小不等的地盘分封该诸侯王的子孙为王,从而使诸侯王国日趋变小,相对拉大皇帝与各地封君之间的力量差距,使其无力与朝廷对抗,只能服从统治。文帝采纳贾谊的建议。这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诸侯王的分封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同时也引起诸侯王的猜忌和不安,反而激化了他们与朝廷的矛盾,加速了他们实施叛乱的步伐。

在与匈奴关系方面,文帝即位之初,便与匈奴修复了和亲之好,以加强汉朝政权的稳定。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五月,匈奴右贤王破坏和亲之约,出兵侵占河南(今鄂尔多斯)之地。文帝派遣丞相灌婴率八万精兵反击,赶走了匈奴骑兵。次年,冒顿单于来书要求复和亲之好。汉朝考虑到匈奴势力正盛,同意和亲。文帝六年(公元前174年),冒顿单于去世,其子稽粥继位,号称老上单于。文帝以宗室女为公主,嫁给老上单于为王后,再次和亲。

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冬,匈奴单于再次领骑兵入侵,杀北地都尉孙卯,掳掠民众畜产。文帝派出三位将军带兵分驻陇西、北地、上郡,又派出中尉周舍、郎中令张武率十万骑兵驻扎长安附近,以防匈奴。文帝亲自慰劳军队,视察演习,赏赐将士,以东阳侯张相如为大将军,一举击退了匈奴。

文帝后元二年(公元前162年)六月,文帝与匈奴议和,但是,五年后的冬天,匈奴数万骑再次侵扰上郡和云中郡。文帝派出车骑将军令免带兵驻于飞狐,苏意将军带兵驻于句注塞(即雁门关),张武将军带兵驻于北地,边境各地坚守以备匈奴。同时,文帝还命周亚夫将军带兵驻于细柳,刘礼将军带兵驻于灞上,徐厉将军带兵驻于棘门,防备匈奴。几个月后,匈奴退出,文帝才撤回驻军。

文帝采取的亦战亦和策略,一定程度上保持了边境的稳定。为了促进边境的稳定,文帝采纳晁错的建议,移民于北方边塞,使其屯田务农,加强了边境地区的防守力量。

在对南越国的关系上,文帝派遣陆贾出使南越,与南越王赵佗修复了外交关系,保持了南方的稳定。

【知识链接】

露台惜费

汉文帝以俭约节欲自持,是个谦逊克己的英明君主。其在位二十三年,对稳定汉初封建统治秩序、恢复发展经济,起了重要作用。一次,汉文帝想修建一座露台,修建之前,文帝询问工匠,所建露台要花费多少钱,工匠说,大约一百两黄金。文帝听后一惊,随即表示,修一座露台花的钱,抵得上十家中等民户的家产了,此事就此作罢。在汉文帝的执政生涯中,他没有建造一座宫室,没有添加过车马。在其死后的遗诏中也嘱托后代要一切从简,正是有了这样一位好皇帝,才让汉室逐渐走向了兴旺。 CSrAmVtdIk2eAKvB7/+aDd4G6crPH/+yWGNXPzQORuHxRkZuFuz5col/FUnRGO3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