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胡人遭压迫盖吴趁机起义

衔悲别陇头,关路漫悠悠。

故乡迷远近,征人分去留。

沙飞晓成幕,海气旦如楼。

欲识秦川处,陇水向东流。

——南北朝·萧绎《陇头水》

卢水胡是关中胡人的一个大支,以世代居于卢水流域而得名。根据考证,卢水可能就是今天甘肃张掖南面的黑水。这一地区长期以来就是民族混居区,包括匈奴、羌、小月氏等族,并以匈奴为主体,因此研究民族史的学者常把卢水胡归为匈奴。后来“卢水胡”的概念扩大,只要是来自卢水地区的胡人都可称为卢水胡。

北魏灭北凉后,在关中各地分设军事重镇,对各胡实施统治。如在羌人聚居的地方设立了李润镇,在氐人聚居的地方设立仇池镇,而在卢水胡人聚居的地方,则设立了杏城镇(今陕西黄陵西南)。杏城一带的胡人,都成了卢水胡。非鲜卑的胡人地位远低于汉人,他们不仅被迫迁徙,而且要承受更加沉重的赋税,胡人们的强烈不满终于转化为反抗的力量。

北魏太平真君六年(公元445年),盖吴在杏城的天台起义。那时,民间正有传言“灭魏者吴”,盖吴便趁着人们传播谣言的时机,在杏城(今陕西黄陵西南)聚众反魏。一石击起千层浪,不仅卢水胡人纷纷响应,而且其他受压迫的氐、羌、汉等族百姓都争相前来投奔。盖吴很快拥有了十几万兵马,他派遣使者前往南朝的刘宋,请求归附。

北魏长安镇副将拓跋纥以为盖吴只是一小撮乱军,便带了一支军队前去镇压,结果全军覆没,拓跋纥自己也被杀死。盖吴的队伍继续壮大。拓跋焘闻讯,急派高平敕勒部骑兵奔赴长安,又命将领叔孙拔统率并、秦、雍三州的军队驻扎在渭水之北,全力抵御盖吴南下。盖吴派兵进攻长安,与叔孙拔的精骑大战一场,结果自己损失了三万人马。

盖吴见攻打长安受阻,便派遣另一支部队的统帅白广平向西进军,攻打新平(今陕西彬县)。安定(今甘肃泾川北)等地的胡人听说盖吴军要来,群起响应。盖吴又分兵东掠临晋(今陕西大荔东南)以东的地方,在黄河边与北魏将领章直交战,大败,淹死的人就有三万之多,可见这次起义虽然有很多人响应,但由于起义队伍以社会底层的胡人为主,战斗力非常弱。

河东的薛永宗听说盖吴在关中起兵,很是振奋,立即派人与他取得联系。盖吴见有人支持他,很是得意,便在杏城自称天台王,设置文武百官。他任命薛永宗为秦州刺史,共同反抗北魏。

但薛永宗在河东的军事行动并不顺利。他进攻闻喜一带,当地没有什么守兵,本应很轻松就能攻下,没想到闻喜当地的豪士自行组织起武装力量,将其击退。为了阻断盖、薛两家的联络,拓跋焘命将领薛拔集合宗族百姓在黄河边筑起壁垒,然后,他又派殿中尚书拓跋处直等将领率领两万骑兵讨伐薛永宗,命殿中尚书乙拔率领三万骑兵讨伐盖吴,令西平公寇提引一万骑兵对付白广平。

这时,盖吴的控制区域已扩大至金城(今甘肃兰州西北)、天水、略阳,东至河东,南至渭水。盖吴又向南朝遣使,呼吁宋国出兵援助。但这时的宋文帝刚处理完内部的政治斗争,无心举兵救援,只是封盖吴都督关中、陇右诸军事,及雍州刺史,并命宋境边的雍、梁两州屯兵边境线上,根本没有实际出兵援助盖吴。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正月初,拓跋焘亲率大军抵达东雍州(今山西临汾一带),兵临薛永宗的城堡。这时,崔浩建言道:“薛永宗不知道陛下您亲自前来,军心还很懈怠。现在北风迅疾,应当趁此良机直接进攻,必使其溃散。”拓跋焘采纳了崔浩的意见,挥师挺进,迅速包围了城堡,薛永宗出城拒战,果然大败。最后,他自感无处可逃,便与家人一起投汾水而死。他的宗亲,据守在弘农的薛安一听到这个消息,立马放弃了城池,南投宋国。

之后,拓跋焘亲自统领北魏大军,南下汾阴,渡过黄河,抵达洛水桥。他听说盖吴驻扎在长安北边,认为渭河以北没有粮食和青草,于是打算渡到渭河南部,沿着渭水向西挺进。

拓跋焘问崔浩这个计划如何,崔浩回答说:“打蛇的人先打蛇头,头被击坏,尾巴就无法动弹了。如今盖吴营地与我们相距六十里,派轻骑前去攻打,一天就能到达那里,到时一定能击败盖吴。打败盖吴后,我们再南下长安也不过一天,多一天的辛苦并不会有什么损失。如果沿着渭河之南进发,盖吴就会从容地逃入北山,我们要彻底消灭敌人就没那么容易了。”

这次拓跋焘还是认为自己的方案比较稳妥,就没有按照崔浩说的去做,他率兵沿着渭河南岸向长安进发。正月月底,魏军到达戏水(今西安临潼东)。盖吴军得到消息,果如崔浩所料,全都分散进入北山,使得北魏军队无法追击他们。事后,拓跋焘非常后悔没有听取崔浩之言。 SQazymLyhjlIbyJNWxDhTI+myi9MzgpwwdV//IMdV0jrFMpRqX3co1odEOQfB1W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