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濡以沫的年华 |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现代)徐志摩《再别康桥》
隋文帝皇后独孤伽罗(公元544年—公元602年)生于南北朝时期。她身为女流,不让须眉,堪称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在她的积极协助下,隋文帝南平陈朝、北拒突厥,结束了动荡许久的南北分裂局面。在她的建言之下,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逐步发展壮大。
独孤伽罗的脾气秉性是她的魅力所在。她既有鲜卑女子的英气妩媚、大胆真率,又有汉家女儿的优雅、聪慧、柔情、体贴。即使她容颜褪去,隋文帝杨坚依然为之着迷。
独孤伽罗生于河南洛阳,其父亲独孤信是北周八柱国之一,母亲是清河崔氏,独孤伽罗是家中的嫡女。独孤信见少年杨坚面目不凡,且性格沉稳,觉得此人将来必成大器,于是将独孤伽罗嫁给了他。两家都属于关陇贵族,在当时这算是一桩门当户对的贵族亲缘联姻。青年的杨坚初入官场,前途一片光明,又得迎娶佳人,夫妻二人如胶似漆,生活美满幸福。
二人结婚前夕,国家内部早已暗流汹涌,公元556年,宇文泰病死,权臣宇文护掌权。此后,一群反抗势力一直跟宇文护明争暗斗。
杨坚夫妻二人刚刚成婚,独孤信在和宇文护的斗争中失败,被逼而死,独孤一家随之分崩衰落。因独孤伽罗依附于杨家,幸免于难,正是因为如此,宇文护很可能向杨家下手。随后,杨坚的仕途被宇文护封死,从此官场失意。在这艰难时刻,杨坚对独孤氏的爱依然没有减少,二人同舟共济,接下来,他们将一同忍受数个艰苦春秋。
宇文护只手遮天,黑暗依然笼罩着杨家,独孤氏将杀父之仇深埋在心底,一直保持小心谨慎的行事作风,努力将丈夫的灾祸降到最低。
宇文护被北周武帝除掉后,虽然杨坚摆脱了宇文护的威胁,但是北周武帝对他的怀疑与日俱增,杨家随时可能陷入灭门之灾。在杨坚最艰难的时刻,独孤氏不离不弃。与此同时,独孤氏有她独到的战略眼光,她将二人的女儿杨丽华嫁给了太子宇文赟,正是此举,给杨坚事业上的腾飞埋下了伏笔。
北周武帝暴毙之后,太子即位,杨坚顺利地当上了国丈。此时,杨坚对独孤氏更加依赖,每逢大事,都要听取妻子的意见,因此他们不仅是一对恩爱夫妻,还是一对政治搭档。周宣帝死后,杨坚利用国丈的身份执掌大权,直到称帝,都少不了独孤氏的出谋划策。
在杨坚的眼里,妻子千般好万般好,就是心眼小。独孤皇后禁止杨坚宠幸别的妃子,独孤家族势力大,杨坚又离不开独孤氏的帮助,对妻子是既依赖又害怕,既喜欢又无奈。可杨坚毕竟是皇帝,需要为皇家绵延子嗣,见到娇艳的嫔妃也会时常心动。
南北朝扶持陶俑
一次杨坚与一名宫女的风流故事被独孤皇后知道了。独孤皇后一怒之下,将那名宫女给杀了。杨坚得知此事,依然没有把独孤皇后怎么样。独孤皇后也知道自己做得有些过火,于是在以后遇到这类事情,她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八月,独孤皇后终于撒手人寰,享年五十八岁。这对行将就木的隋文帝而言,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也是杨坚大展宏图终止的节点。
在隋朝那个年代,“年过五十不称夭”,在当时社会条件下,五十八岁已经算是高寿了。在那段艰苦沉浮的岁月里,夫妻二人患难与共,实属难得。
从皇后病发开始,隋文帝失魂落魄的样子就已经无法掩饰。皇后去世后不久,大臣王劭立刻上书皇帝:“皇后乃是圣德仁爱的观世音菩萨转世,她的离世只是在诸天神佛的迎接中归位而已。”隋文帝读后,“且悲且喜”。另一位天竺高僧同样声称皇后是被诸神佛迎接到西方净土,隋文帝遂欣慰无比。
【知识链接】
皇后去世后,隋文帝即召五十多位大德高僧进宫,在皇宫内举行了四十九天的宏大法会,为皇后超度。然后又讲《净名经》(即《维摩诘经》),皇太子杨广亲临听讲,参加的大德皆为“四海宗师,一时翘楚”。据《续高僧传》记载,有善权、立身、智脱、慧海等。此外,汉王杨谅从晋阳带回高僧志念,自为施主,为母亲经营法祀。扬州的天台国清寺也为皇后举办了法事。
【知识点思考】
独孤氏死后,杨坚悲痛了一阵。曾经的凌云壮志已经消磨殆尽,他再也不会投入过多的精力在治理国家上。脱离了独孤皇后的管束,文帝逐渐迷恋声色犬马。过了两年,杨坚精气神散尽,在仁寿宫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