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往频繁关系铁 |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唐·钱起《送僧归日本》
在永乐盛世之下,农业发展有条不紊,百姓富足安康,手工业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矿冶、纺织、陶瓷、造纸、印刷各方面都比以前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中国的丝绸和陶瓷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喜爱和欢迎。造船业非常发达,航海技术进步明显。明成祖决定派郑和下西洋,主要目的是宣扬大明王朝的无比威仪,“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而且据说还授予了三保太监郑和秘密的任务,那就是寻找建文帝,“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觅踪迹”。为了完成这些任务,郑和下西洋一共进行了七次(公元1405年—公元1433年),其间发生了不少奇闻逸事。
在与东方的联系上,明朝主要是和日本、朝鲜来往密切。朱元璋从建国开始,就对周边国家采取怀柔友好政策。他派遣使臣前往日本,日本也多次派遣使者到大明进贡,两国自元朝以来中断了一百多年的邦交得以恢复。另一方面,明初之时日本国内南北分裂、战乱频繁、经济凋敝,一些没落武士、失意浪人和走私商人遂逃往海外掠夺财富,他们经常在大明沿海进行武装抢夺,这就是倭寇。
洪武年间,中日虽然恢复邦交,但联系并不密切,其一是因为倭寇持续骚扰沿海,其二是因为日本国内正发生争位斗争,朱元璋拒绝私自前来的日本使者。而胡惟庸案之后,又有传言胡惟庸与倭寇通事,所以这时两国几乎没有什么来往。
番邦进贡
朝鲜国王李成桂
明成祖即位之后,遣使者将登极诏书传谕日本。永乐元年,又派使臣出使日本,刚要出发时,日本使者先一步来到大明,进呈新国王足利义满的表册和贡物。足利义满在禅宗僧人的描绘下,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极大的仰慕之情,在使节所递文书中自称“臣日本王”,愿意就贸易和打击倭寇海盗问题与明朝进行合作。这是一件非同寻常的事情,成祖看后大为欣喜,遣使回访后,双方和好,交流变得日益密切,日本还派留学生前往明朝学习。
朝廷向日本商人重开宁波、泉州和广州的市舶司,并派大臣赵居任去日本缔结商业协定。协议规定,日本贸易使团不得超过两艘船和200人,不得携带武器,应每十年派出一次,不过最后一条规定在以后繁忙的贸易中被忽视了。
日本在足利义满当政期间,多次将抓获的海盗进献给大明,履行了协定的承诺,但这种关系又被义满的后继者、他的儿子足利义持破坏了。在义满去世时,永乐帝就告诫后继者要继续履行承诺镇压海盗,不过义持认为他的父亲走入了歧途,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拒绝接待中国使团,采取孤立主义的政策。这样,中日两国邦交再次停滞,而私下的商业贸易却仍在继续。
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高丽大将李成桂兵变,辛禑让位于其子辛昌,而后辛昌又被李成桂废掉,改立王瑶。洪武二十四年,李成桂废王瑶,自立为王。洪武二十五年请求大明册封,朱元璋痛快地答应了。同年冬天,李成桂改国号为朝鲜。明成祖即位后,两国联系进一步加强。
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朝鲜王子李禔来京,成祖十分高兴,不仅赏赐了大量金银绸缎,而且在李禔回国时还亲自写诗相送。待到大明迁都北京之后,两国关系更加密切,“他国不敢望也”。为了这种关系的持续发展,朝鲜派出了大量留学生到明朝学习。这带动了朝鲜自身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在明朝活字印刷术影响下,朝鲜在十五世纪首创出铜活字印刷术,从而大大改善了印刷技术和印刷质量。
明朝在建立与女真人的关系方面也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朱棣经常派遣外交使团,送礼给女真人的部落领袖,邀请他们进行纳贡制度下的贸易。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朱棣就派了第一个使团出使建州,对女真的统治者阿哈出进行笼络,使团受到了很好的接待。同年十二月,朱棣在建州设一女真卫,并赐官印以及钱钞、丝绸、袍服和生活用品等礼物给建州使者。不到五年,另外五个卫在女真领土上建立。朱棣在位时期,在满洲设立了一百七十九个卫和二十个所,以确保女真人的臣服和纳贡贸易的顺利进行。许多得到官衔、官品和贸易特权的女真部落领袖放弃了与朝鲜的联系,宣布他们效忠于明朝朝廷。
这种厚往薄来的外交政策,使明朝初年形成“万国来朝”的盛况,使得其自身地位和全国统一形式得到巩固。
除了这些和平的外交举措外,明成祖朱棣也南征北战,御驾亲征,慑服来犯之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