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削藩引靖难

莫逐燕,逐燕日高飞,高飞上帝畿。

——明·京师歌谣

朱元璋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如此大刀阔斧地改革,不惜用大规模屠杀的清洗手段来控制政权,目的就是保证朱家王朝可以传世万代不衰。他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十一年、二十年先后三次把自己二十几个儿子封为亲王,并陆续派到全国各地。

对于这种情况,早在洪武九年,平遥县训导叶伯巨就上疏给朱元璋,指出“分封太侈”,担心未来亲王会给皇帝造成威胁。朱元璋认为叶伯巨是在“离间骨肉”,要将他亲手射杀。虽然叶伯巨侥幸没被射杀,但还是被关入监狱而死。

不管怎样,朱元璋实际认识到了天下能在马上得之,却不能在马上治之的道理,所以开国的重典驭下应转变为文治守成,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否则就和残暴的元朝没什么分别了。在朱元璋的儿子当中,他最喜欢的是长子朱标,因他好读书,秉性仁厚,在朱元璋眼中他更加适合当一个盛世君主。但事与愿违,太子朱标因病早死,朱元璋只好退而求其次,选择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太孙,以便继承大业,而没有选择和自己性格类似的燕王朱棣。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朱元璋病逝,太孙朱允炆即位,大赦天下,葬朱元璋于南京钟山孝陵,谥为“高皇帝”,庙号“太祖”,改次年为“建文”元年。

建文帝和他父亲的性格很像,年纪轻轻,读了许多古书,但对国事却茫然无知,一味地听从自己的老师太常寺卿黄子澄。

黄子澄不坏,但是一个迂腐之人。汉朝时有过亲王反叛的“七国之乱”,黄子澄认为明朝如此大肆分封,亲王叛乱是迟早的事情,不如先下手为强,先行削藩。

黄子澄

从即位到建文元年六月,建文帝削除了周、湘、齐、代、岷五王的爵位,废为庶民,其中湘王还畏罪自杀而死,剩下的都被囚禁在各地。燕王朱棣在五王获罪后,一方面装疯卖傻以求可以减少朝廷的盯防,另一方面却暗中训练士兵。朝廷派张昺(bǐng)、谢贵去北平监视燕王,还向燕王索要一干官吏治罪,想进一步削弱燕王的力量。燕王一看自己的太平亲王是做不成了,于是骗张昺、谢贵入贺自己病愈,在酒席上杀掉二人,占领了北平全城,出兵攻下蓟州、居庸关等地。随后以杀黄子澄、齐泰,“清君侧”为名统军,称为“靖难军”(靖难,平定叛乱之意)。废建文年号,仍称洪武三十二年,由此拉开了“靖难之役”的序幕。

建文帝听得消息,任命耿炳文为“征虏大将军”率军北上伐燕,与燕军在滹(hū)沱河北岸大战,不敌战败,退守真定城,燕王攻三日不下,于是撤走。黄子澄慌张不已,赶紧叫建文帝换帅,于是改派李文忠之子李景隆替代耿炳文。

耿炳文虽然已经年老,但身历数十战,经验丰富,而李景隆虽是将门后代,却是一个纨绔子弟,打仗还比不上耿炳文,而且非要征调五十万大军才开始进攻北平,导致战机贻误。朱棣根据李景隆不善用兵的情况,置其于不顾,故意离开北平援救永平,又智取宁王朱权的护卫和兀良哈的朵颜三卫骑兵,而后绕回北平与城内守军内外夹击李景隆军,李景隆大败,真定城也丢了,只好退守德州。这时燕王请和,建文帝表面上罢免了黄子澄和齐泰。

建文帝

建文二年四月,李景隆又率军与朱棣大战于白沟河,又大败,死伤十几万,损失一百多万石粮草,丢了德州,再退济南。燕军乘胜围攻,幸好山东参政铁铉与守将盛庸坚守,守城三个月,并且还出城反击,大败燕军。建文帝听说胜利大为高兴,升铁铉为山东布政使、参赞军务,不久又升为兵部尚书。拜盛庸为“平燕将军”,全权指挥对付燕军。

十二月盛庸大胜燕军于东昌,斩朱棣第一勇将张玉。建文三年三月,盛庸大败燕军于保定夹河。朱棣亲自断后,当时只有十几骑相随,但盛庸不敢杀他,因为建文帝有旨,不能“使朕负杀叔父之名”,于是眼睁睁看着朱棣逃走了。一个是如此妇人之仁的皇帝,一个是把一句话当了真的臣子,想不败都难。

燕王朱棣只剩永平、保定、北平三城,军事日益困顿,深感胜利渺茫,本无意进军南京,夺什么皇位,只想割据北方,先稳住阵脚再说。如此关键时刻,偏偏出来了一个宦官,他被建文帝治罪,于是逃往北平密报南京守备空虚,劝朱棣抓紧机会直捣黄龙。朱棣于是决定不与盛庸纠缠,直接攻打南京。

建文三年十二月,朱棣大举挥师南下,奔袭千里,直取徐州。次年五月,强渡淮河,击败盛庸守军,攻下扬州、高邮、通州等江北重镇。建文帝不得已议和,但被拒绝。六月一日,盛庸与燕军战于蒲子口,又败,改守长江。燕军自瓜州渡江,此时江南守军已无力再战,战线很快崩溃,李景隆开门迎降,朱允炆看事已至此,放火烧了皇宫,留下一帮臣子遭了殃,自己却不知所终。

【知识链接】

建文帝去向之谜

建文帝一把火焚烧了皇宫,但是朱棣随后派人搜其尸体,却怎么也没找到。民间坚信建文帝并没有死。据说,建文帝在危急时打开祖父朱元璋留下的秘密铁匣,里面有一把剃刀、一份度牒(和尚证明文件)、一件袈裟(和尚衣服)和碎银币若干(逃亡时零用),从皇宫水门逃出,剃发为僧,浪迹江湖30余年,再也没有下落。另有人说建文帝逃到东南亚。据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的任务之一便是寻找建文帝。总之,建文帝的生死及去向,成了明朝第一大疑案。

【知识点思考】

为何“七国之乱”被成功镇压,朱允炆却“削藩”失败?

第一,在时代背景上,“七王之乱”之时正是汉代“文景之治”的盛世,并且有周亚夫这样的杰出将领。朱允炆“削藩”却是开国之初,藩王权力比汉代时候还大,不会乖乖就范。第二,虽然汉景帝和建文帝都想做守成之君,但前者心思缜密、杀伐决断,后者却柔弱迂腐、束手束脚,不敢果断杀伐燕王。第三,对比综合实力,虽然汉吴王刘濞实力比明燕王朱棣强,但刘濞的才能却在朱棣之下,导致用兵的策略大不相同。刘濞就没有魄力直取国都长安,所以力量被中央慢慢耗尽。朱棣明显果断了许多,心狠手辣处也像一个帝王的行事作风。如此一看,建文帝失败就不奇怪了。 mD1Dat1+hcRij41I6pTMY8txaUXeB3SRQ0JRQ4KjjmDa61ewTTrQyn0BrY8bubE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