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秦国最“贵”的客人

自古驱民在信诚,

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

商鞅能令政必行。

——(宋)王安石《商鞅》

遥想春秋时代,秦国就是西方霸主。但是,自秦穆公一死,秦国就开始衰落,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陷入内乱。周显王八年(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当时,河西肥沃的土壤被魏国夺走。秦国已经快被中原诸侯淡忘了,曾经的春秋霸主,沦为今日的西北蛮夷。

秦孝公是一位贤明的君主,此时的他需要大批贤德之人的辅佐。就在秦孝公为此发愁之际,一位来自卫国的法家大师即将走入他的视野。然而,谁也不会想到,这位大师的出现改变了秦国,甚至影响了整个华夏。他就是商鞅。

商鞅又名公孙鞅。此人集法家学说之大成,是法家代表人物。此前,商鞅在魏国发展,当时魏相是公叔痤,他在公叔痤府上做大管家。其超凡的能力,一直受到公叔痤的赏识。

公叔痤临死前,魏惠王前来探病。魏惠王希望公叔痤给他推荐一个接班人。公叔痤立刻答道:“为臣府上有一奇才,名叫商鞅,此人定能继承我的衣钵。”魏惠王听了之后沉默不语,公叔痤见魏惠王默不作声,以为大王不想任用商鞅,于是赶紧说道:“您不想用商鞅,最好立即把他除掉,他若到别国效力,必为大患。”魏惠王听得一头雾水,他只是跟公叔痤寒暄了几句话后,就离开了,对于公叔痤的话根本没当回事。

之后,公叔痤很快找来商鞅,公叔座对商鞅说:“我建议大王把你杀掉是为国尽忠,我告诉你这件事是略尽仁义,你赶紧逃命去吧。”

商鞅听罢呵呵一笑。他对公叔痤说:“大王既然不肯听您的话重用我,又怎么会听您的话杀我呢?”

商鞅

战国时期,各国求才若渴,若君主随便杀人,人才都会跑到他国。果不出其所料,魏惠王并没有痛下杀手。虽然商鞅保住了脑袋,但是伤了心,连相国亲自推荐都不管用,看来自己在魏国是没有出头之日了。商鞅听说秦孝公不惜血本招贤纳士,于是,商鞅离开魏国,直奔秦国。

高人不走寻常路,商鞅并没有到招贤馆面试,而是选择了一条捷径。为了直接见到秦孝公,商鞅找到了当红大太监——景监。商鞅费尽心机与景监交好,很快就与景监打成一片。最后,景监答应把他引荐给孝公。

商鞅是个人才不假,没想到,他在面试中居然遇到了麻烦。第一次商鞅讲帝道,秦孝公不感冒,景监挨了一通臭骂。第二次商鞅讲王道,秦孝公想睡觉,景监又挨了一通臭骂。第三次商鞅讲霸道,当他说到春秋五霸的时候,秦孝公两眼放光,激动不已。二人彻夜长谈,商鞅的富国强兵之术,让秦孝公眼前一亮,在秦孝公眼里,商鞅就是他想要的人才。景监由此得到了许多赏赐。

商鞅把自己最擅长的法家思想,向秦孝公倾囊相授。他讲到管仲、李悝、吴起变法等成功案例。战国天下,法家如鱼得水,虽然百姓对法家嗤之以鼻,却让诸国君主趋之若鹜。所以,商鞅正是秦孝公最需要的人才,二人可谓同声相应、志同道合。他们在改革方向上很快达成一致,接下来要付诸实践。于是,二人开始为变法做准备。

每逢变法都会有人反对,所以,秦孝公决定先举行一场辩论会,一来为将来的变法做好思想铺垫,二来是检验商鞅的变法理论是否成熟,三来他也想试探下其他人对变法的态度,看看到底有多少人反对,反对的呼声又有多高。

秦孝公

秦国大殿之上,商鞅滔滔不绝,仅凭一己之力,舌战秦国士大夫。

商鞅一开始就单刀直入:“如要强盛秦国,必须打破传统,实行变法。”

士大夫立即反驳道:“只有按照旧的典章制度办事,才能使官员熟悉规矩,安定百姓。”

商鞅斥道:“非也!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法律需要顺应时代,我们应该根据国家的情况调整法律,怎么能一直沿用古法呢?常人只知道安于旧习,学者往往陷入所知范围不能自拔。这两种人,做个小官还可以,却不能谋国家大事。聪明的人制定法律,愚笨的人只知道墨守成规,贤德的人因时而法,无能的人墨守成法。”

辩论本就是没有结果的,如今商鞅的水平再次得到验证,秦孝公对反对派的呼声已经有所了解。对于秦孝公而言,此次辩论只是起到投石问路的作用。无论如何,秦国的变法势在必行。 4cpK6iJLAk9A+q0wc8wGX5fqSBnNbgUoFOCUsUagQI9SkprzTP5d1cUbaDbVZI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