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下第二”裹尸马陵 |
雷车动地电火明,
急雨遂作盆盎倾。
强弩夹射马陵道,
屋瓦大震昆阳城。
岂独鱼虾空际落,
真成盖屐舍中行。
明朝雨止寻幽梦,
尚听飞涛溅瀑声。
——(宋)陆游《七月十九日大风雨雷电》
周显王二十五年(公元前344年),在秦国商鞅的建议之下,魏惠王主持了“逢泽之会”,此次盛会有十几个国家前来参加,但是,这些国家都是一些弹丸小国,加在一起也没三两肉。除了秦国,大国一个没到,就连三晋中的赵、韩也没有到场。搞得盟主魏惠王很没面子。
逢泽之会过后,魏惠王非常生气,他万万没想到,就连七雄中最弱的韩国也敢不来。不过,这正给了魏惠王一个讨伐韩国的理由。有道是吃柿子要捡软的捏,魏惠王借韩国没有出席逢泽之会的理由,兴兵攻打韩国。
魏国全国兵力有七十多万,且有大将庞涓指挥,韩国军队虽然装备精良,但只有十万兵马,双方实力立见分晓。魏军打得韩军节节败退,韩昭侯叫苦不迭,只得派人去齐国求救。
此时正是齐宣王执掌齐国。魏国的霸王行径本就让各国不满,况且魏国如果吞并了韩国,对齐国非常不利,齐宣王打算出兵。然而,对于是否出兵之事,齐国内部产生了分歧。
齐国的御前会议上,齐宣王命诸臣各抒己见。邹忌的态度与桂陵之战时如出一辙,他说:“让魏、韩两国狗咬狗好了,我们不用费力不讨好地管闲事。”主战的田忌则说:“不可,要是不救韩国,韩国必被魏国所灭,应及早出兵。”齐威王并未拍板,而是向孙膑征求意见。
按说此事无非是出兵或者不出,没想到,孙膑给出了不同意见,他说:“从战事上看,韩国还未遭到重创,若齐军提早出兵,反倒成了听命于韩国。这次魏国来者不善,当韩国被打得油尽灯枯之时,必定要听命于齐国,齐国就占据了主动权。齐军雪中送炭,既可以让韩国感激涕零,又可以攻击魏国的疲惫之师。如此一来,就可以实现齐国利益最大化。”
齐宣王听罢拍案叫绝,按照孙膑的策略,齐国一面答应韩国的请求,一面又故意拖延出兵时间,看韩、魏鹬蚌相争。前方的军事战报一封接一封地传到孙膑手里,见韩国连败五阵,孙膑掐指一算,韩国已经接近投降的边缘。战机稍纵即逝,不可耽搁,齐国十万远征军,在田忌、孙膑等人的带领下出兵了。
此次救韩,孙膑再次采取“围魏救赵”的战略,齐国大军直捣大梁城。这招屡试不爽,庞涓承担不起国都被破的后果,于是火速率领疲惫之师回救。然而,出乎庞涓的意料,齐军居然脚底抹油——溜了。
魏军一下扑了空,没想到敌人居然拿魏军当猴耍。魏惠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回到大梁之后,不等将士休整,魏惠王便命令庞涓东征,攻打齐国。
孙膑之所以让齐军撤退,是用的骄兵之计。魏国以前就轻视齐军,如今齐军做出一副望风而逃的架势,激起了魏军狂傲急躁的心态。如今,魏军果然穷追不舍。
齐军在撤退过程中,孙膑根据两军距离控制行军速度。他下令第一天挖十万人煮饭用的灶,第二天减少为五万,第三天减少为三万。两军当下正处于魏、齐边界,在战争中,军队到达两国边界时,最容易造成士卒逃跑。这是孙膑的疑兵之计,让庞涓认为齐军大批士卒已经逃亡。
魏军起初追赶速度并不是很快,各部队之间联络有序。当庞涓看到逐渐减少的锅灶时,顿时兴奋了。他难以控制那颗疯狂躁动的心,心想:“果真是一群鼠辈,我军此时不吃掉这块肥肉,更待何时?”于是庞涓亲率精锐骑兵,一边流着口水一边追赶齐军,而魏国的大部队,却被远远甩在后面。
庞涓这番歇斯底里的行动早在孙膑的意料之内,他料定,魏军到傍晚时分一定会到达马陵。此地两山夹一沟,两旁树木丛生,“一线天”式的地形,是打伏击的上佳之选。孙膑在此设下重重伏兵,就等着庞涓上钩。
孙膑还对庞涓来了一次恶搞,他命士兵刮开一棵大树的皮,用笔在白色的树干上写下:“庞涓死于此树下”。
正如孙膑所料,在傍晚时分,庞涓的骑兵团风尘仆仆地赶到马陵。晚间,刮掉皮的白色树干显得分外显眼,庞涓来到树下观看,但是天太黑看不清楚,他让人点起火把照明。还没等庞涓仔细端详,孙膑就命令数名弓弩手,朝着火把方向放箭。霎时间万箭齐发,庞涓顿时身中数箭,接着,魏军一阵大乱。
庞涓见败局已定,仰天长叹:“吾恨不杀此刖夫,遂成竖子之名!”说罢,庞涓拔剑自刎。魏军先头骑兵部队全军覆没,失去主将的魏军犹如一群无头苍蝇,丧失了战斗力。齐军趁势击杀,魏军全军覆没,就连名义统帅太子申都成了战俘。
马陵之战以齐军的大获全胜告终,孙膑也由此名扬天下。魏国遭到重创,从此失去了中原的霸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