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侯即位,李悝变法 |
冒雨如何固出畋,
虑乖群约失乾乾。
文侯不是贪禽者,
示信将为教化先。
——(唐)周昙《春秋战国门·魏文侯》
最强大的晋国一分为三,楚国、齐国也早已不复“春秋五霸”之名了,偏安东北的燕国一直没有什么作为,西方的秦国还处于“戎狄”的状态,其余诸侯小国更是不值一提。战国七雄已经形成,但谁是七雄之首尚不明朗。
魏斯在去世后谥号为“魏文侯”,此人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为了壮大魏国,他不惜一切招揽人才,一大群能人异士都效命于他,李悝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李悝是孔子高徒子夏的徒弟,此人文武兼备,集法家学说之大成。就是他帮助魏国一跃而起,雄霸天下。
起初,李悝只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边防郡太守。由于其管辖地区与邻国接壤,平日里不免有各式的军事冲突。为了保境安民,李悝想出了个“练兵”的办法,当时箭术是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李悝规定,对于一些针头线脑的小官司,一律以比试箭术判处官司的输赢,射中的赢得官司,射不中的输掉官司。
此命令一出,练习箭术便成了当地不可不学的生活技能,时间一长,人人都成了“神箭手”。后来,在魏秦两国的交战中,魏国的弓箭手让秦国吃了大亏。但是,对于一些大案要案,李悝依然秉公办理。
李悝的为官政绩证明了他的能力,这些都被魏文侯看在眼里。一次,魏国攻下中山,但是,打下容易守住难。首先,当地居民多为北方狄人,虽然已久居华夏,但其蛮夷的野性依然难以教化;其二,中山虽被魏国所灭,但此地不与魏国接壤,致使两地疏于联络,管理难度极大。在翟璜的推举之下,魏文侯将这个重担交给了李悝。李悝不负众望,赴任之后,将中山治理得井井有条,其能力也得到了魏文侯的信任。
魏文侯像
一次,魏文侯打算提拔一位国相,魏成子和翟璜都是不错的人选,但又难以权衡。魏文侯就找到李悝,让他给个意见,李悝官职较低,便以“卑不谋尊”为由,拒绝回答魏文侯的问题。但魏文侯执意要他回答,李悝不得已只好说了。他很清楚自己的身份,于是在回答的时候非常含蓄,他说道:“其实选择宰相并非难事,只要看五个指标便能比出上下:第一,与他亲近的都是谁;第二,富了之后做了什么;第三,贵了之后举荐什么人才;第四,穷困时的做人底线是什么;第五,贫贱时是否会接不义之财。”魏文侯闻言,如梦方醒,顿时心中有数了。
李悝是翟璜一手提拔的人才,翟璜对于此事早已胸有成竹,出宫之后,翟璜向李悝询问结果,李悝却说:“魏成子为相。”翟璜对此又气又惊,他说道:“吴起、西门豹、乐羊、屈侯鲋与你都是我一手提拔的,我哪里不如他魏成子?”其言下之意是李悝辜负了他的栽培。
李悝答道:“当初您推荐我治理中山险地,难道也是为了提携我?魏成子向主上举荐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三人,都成了主上的老师,而您举荐的五个人,包括我在内,只是成为下属,从这点看,您怎么跟魏成子相比呢?”经李悝一说,翟璜面露惭愧之色,他说道:“真后悔刚才跟您说的这些,我愿做您的弟子,日后多听您的教诲。”由此证明,李悝还是个胸怀宽广、大公无私之人,李悝德才兼备,魏文侯提升他为魏相,让他对魏国进行变法。
李悝对魏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政治方面,他提出了“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如此给了平民富贵的机会,无形中开创出了平民地主阶级。在竞争的环境之下,高层阶级就不会因为世袭罔替变得腐朽不堪,广阔的政治舞台为有才能者敞开大门,一批对国家没用甚至有害的特权阶层就此被赶下了政治舞台。
在经济方面,李悝认为要想使国家的经济稳定发展,就必须权衡士、工、商和农民的利益。于是,李悝一方面鼓励农民生产,增加粮食的储备量,控制粮价;另一方面又采取措施,保证农民的利益。变法的另一个要点,是制定一套严密的法律。李悝汇集各国刑典,编成《法经》一书,后来这也成为魏国的法律依据。《法经》有六篇,分别为《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律》和《具律》,这部法律文献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地位。
李悝是战国时期变法的先驱,被战国法家尊为始祖。在为相期间,他主持了一系列有效的变法,他的成功为战国诸国变法提供一个可资参考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