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男孩还是女孩
——性别认同障碍

珊瑚虾虎鱼在成功交配后会与伴侣一同抚育鱼卵,在此期间如果其中一条珊瑚虾虎鱼不幸去世,那么活下来的珊瑚虾虎鱼会立刻找一个新的伴侣。这种情况下,珊瑚虾虎鱼在寻找新伴侣的时候十分随意,甚至不在意对方的性别,即使对方是同性也无所谓,因为珊瑚虾虎鱼有一个神奇的本领,可以随心所欲地改变自己的性别。

当然,这种能力在哺乳动物身上是没有的,不过人类却可以通过人为的方式改变自己的性别,这类人有一个特定的称谓:变性人。

芭利娅是泰国著名的拳击冠军,有“美丽拳王”之称,她还是一名演员和模特,曾经是选美皇后。在2001年时,芭利娅表示希望能来中国参加在广东举行的武术散打和职业泰拳争霸赛,并且表示她一定会在这场比赛中努力为泰国赢得胜利。

芭利娅在泰国的名头十分响亮,不仅拳击水平获得了专业认可,还因为有漂亮的长相和完美的身材,颇受人们关注。主办方每次在举办比赛之前都会拿芭利娅作为宣传的噱头,因为这样可以提高人们对拳击比赛的关注度,还能为主办方赢得不菲的收入。面对这样一个如此受观众欢迎的拳击选手,中国主办方应该表示欢迎,可是中方却表现出了迟疑。

原来芭利娅是一名变性人,她出生时是名男性,通过手术的方式成为女性。芭利娅出生于一个泰拳世家,从小就和其他兄弟姐妹一样接受父母的拳击训练。后来,芭利娅开始以男性的身份参加拳击比赛,并且成为泰国的轻量级拳王。就在这个时候,芭利娅做出了一个让人们吃惊的决定,她接受了变性手术,并且开始朝着演员的方向发展。

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拳击选手,中方很难找到可以与之抗衡的对手。虽然芭利娅现在的生理特征是女性,但相对于天生的女性,芭利娅在体力上占据着一定的优势。可是芭利娅的体力又无法与真正的男性相比。也就是说,如果选择女性和芭利娅比赛,那么对这名女性选手来说是不公平的;可是如果选择男性和芭利娅比赛,对芭利娅来说又是不公平的。

对此,中方与泰方商量了很久,最终选择了一个折中的解决办法,中方可以派一名体重比芭利娅重若干公斤的女选手参加比赛。

在许多人的眼中,芭利娅是一个成功的变性人,同时她也是一个性别认同障碍患者。所谓性别认同障碍,就是指一个人的性别认同与其自身所具有的生物性别正好相反。一个孕妇在怀孕大约12周时,胎儿的生殖器官才开始显现出性别特征。可以说我们的性别是随机的,无法人为决定。

对于一个发育正常的儿童来说,在其三岁左右时就开始意识到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并且表现出不同性别所具有的特征。例如,男孩更钟爱玩具车、玩具枪之类的玩具,而女孩更喜欢洋娃娃之类的玩具等。然后,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所拥有性别的稳定性,也就是知道自己男孩或女孩的身份是无法改变的,会伴随一生。这个时候儿童开始倾向于与同性玩耍,并且会按照自己所认定的性别特征,在行为上表现出性别差异。这种性别上的差异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对于一个普通的家庭来说,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会表现出性别差异。按照传统的教育方式,男孩应该表现得有绅士风度,在与女孩玩耍的时候应该扮演保护者的角色。例如,如果一个家庭中有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那么不论男孩的年龄比女孩大还是比女孩小,都必须保护这个女孩,甚至还有“女孩富养,男孩穷养”的说法。

有些父母在孕育生命的时候,对于胎儿的性别持随缘的态度,可是有的父母却对孩子的性别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偏执。例如,一直想要女孩的母亲却生下了一个男孩,她会让这个男孩穿女孩子的衣服。这样的教养方式会给孩子带来性别上的焦虑和抗拒。

在电影《霸王别姬》中,程蝶衣因为长相秀美,在戏班子中担任旦角。在程蝶衣年少时期练习唱戏的时候,经常把原本是“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父削去了头发。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的戏词,唱成“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虽然程蝶衣为此受到师父的毒打,但也没有改口。即便程蝶衣的相貌秀美,从小被母亲刻意打扮成女孩子,但在他的心里所认同的性别角色依然是男性。后来在给梨园经理唱《思凡》的时候,程蝶衣又一次唱出了“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的戏词。这一次程蝶衣受到了师兄的惩罚,也因此改口,这意味着程蝶衣的性别认同已经开始转变。

后来,程蝶衣的师父为了保住戏班子,把程蝶衣送给张公公凌辱,从此之后程蝶衣出现了性别认同障碍,直至死前才重新拾起了“男儿郎”的身份。“文革”结束后,程蝶衣与师兄在舞台上又唱了一遍《霸王别姬》,最后程蝶衣独自来了一段《思凡》,其中的唱词是“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这除了说明程蝶衣对自己男性身份的认同,也说明程蝶衣开始走出戏剧中的女性角色,紧接着他选择了自杀。这可能是对男性身份或对戏剧以外现实世界无所适从的一种无奈选择。

在性别认同障碍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在我们的社会文化中,如果一个女孩的性格比较男性化,是可以被接受的;但如果一个男孩的性格比较女性化,则可能会受到周围人的嘲讽。不过这并不一定就是性别认同障碍的表现,并不表明当事人对自己所拥有的生物性别感到矛盾和痛苦。

在性别认同障碍中,男性患者会对自己所拥有的男性生理特征感到痛苦,希望自己能变成一名女性,而且比较偏爱女性用品。但这并不表明该患者是异装癖。异装癖患者虽然同样钟爱女性服装,但在他们的认知中自己依然是名男性,穿着异性服装只是为了产生性唤起。

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性别认同障碍的患者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来改变自己的性别。不过在进行变性手术之前,性别认同障碍的患者必须搞清楚自己是否真的想要成为一名女性或男性,因为变性手术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式,一旦患者接受了变性手术,就不能后悔。所以在患者接受变性手术之前,一般需要一个适应阶段,这个时候患者可以完全按照自己所期望的性别去生活,如男性患者可以把自己打扮成一名女性。这个适应阶段需要持续较长的时间,如果患者可以接受这种生活,才可以考虑进行变性手术。虽然变性手术可以让患者如愿以偿,但依然需要用激素来维持自己所拥有的新性别。

不过,接受变性手术的性别认同障碍患者大多是成年人,很少有青少年或儿童接受该手术,尤其是儿童。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的想法尚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对于自己的性别认同也是如此,他们在青春期时希望通过变性手术来改变自己的性别,并不表明成年后依然会有这种想法。或许成年后他们会为自己的这种决定而感到痛苦。

对于儿童来说,是否接受变性手术取决于他们的监护人。有一个案例十分著名,一名男婴因为排尿不顺利,父母在医生的建议下,为该男婴实施了包皮切割手术,可是由于医生的失误,男婴的生殖器受损,无法和正常男孩一样。有位心理医生建议男婴的父母把他当成一个女孩抚养。父母又一次接受了医生的建议,给男婴买女孩的衣服和玩具。在他成长到青春期时,父母又带着他去接受女性激素治疗,为的是使他发展出女性的第二性征。可是在男婴的成长过程中,他一直觉得自己是男孩,并且为此苦恼不已。在男婴成年以后才得知,自己原来就是一个男孩。于是他决定改变父母强加到自己身上的女性性别,接受了变性手术。

从该案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点,即我们的性别是由基因、激素和生殖器所决定的,社会文化和父母的教养虽然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并不具有决定性。那么在基因、激素和生殖器这三个因素中,哪个更加重要呢?其中最先被排除的是生殖器。传统观点认为,基因决定了一个人的性别,也就是说,当我们还是一颗受精卵的时候,我们是男还是女就已经决定了。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身体内的每个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其中1对染色体是性染色体。雄性的性染色体为XY,雌性的性染色体为XX。雌雄同体的双性人就是性染色体异常所致。但有的双性人并不是性染色体异常所导致的,反而是受到了激素的影响,如母亲在怀孕期间服用与胎儿性别相反的激素,就有可能造成胎儿性别的畸形。

不过基因决定论的观点被一种最新的观点质疑。这种新的观点认为,激素是决定受精卵性别的主要因素。也就是说,一颗受精卵并没有性别之分,可能会朝着女性的方向发展,也可能会朝着男性的方向发展。等受精卵在母亲子宫里待上大约7周的时间后,就会分泌不同的激素。如果所分泌的激素是雌性的,那么受精卵就会发育成女性;如果分泌的激素是雄性的,那么受精卵就会朝着男性的方向发育。如果在这个关键的发育阶段,缺乏发育必需的雄性或雌性激素,会直接影响胎儿的生殖器发育,甚至会影响胎儿的性别认同。例如,在这个关键的阶段,一个已经朝着男性方向发展的胎儿突然面临雄性激素不足的情况,就很有可能会出现女性性别认同。

在针对性别认同障碍的心理治疗中,如果患者的病因是生理方面的,那么心理治疗的手段基本是无用的。不过变性手术却是一个合理的选择,而且调查显示,很少有性别认同障碍的患者因为变性手术而后悔。

相关调查显示,性别认同障碍在儿童身上也比较常见,不过具体表现并不明显,仅仅局限于对异性的羡慕。这种儿童期的性别认同障碍可以通过惩罚与奖励的方式矫正,成年后大部分儿童都可以摆脱性别认同障碍。但如果性别认同障碍出现在成年人身上,那么很大程度上就只能接受变性手术了。因此,父母一定要对孩子进行性别认同的教育。 ZrRLoS3b5WPYtgoTrM5sP0Gf7TgcHNOz5Nl1q2f/P5QxcrZrNB7xHVbMz21w+vY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