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躁郁从何而来
——致病因素

子俊是一家民企的部门经理。他做事认真,工作事必躬亲,为此,他也给下属留下了工作狂的印象。近一年来,子俊带领他的团队在做一个军方的项目,由于甲方身份特殊,事关国家安全,子俊一点不敢怠慢。

十个多月里,子俊每天超负荷工作,早出晚归地忙碌着,有时候,他一大早上就出门去公司工作。妻子琳娟渐渐发现,子俊的脾气越来越暴躁,对什么事都没有耐心,经常莫名其妙地对她和孩子发火,过一段时间,他又变得安静起来,有时沉默着不吭声,独自坐在阳台上抽烟,连句话都不愿意说。琳娟担心他的身体,劝他把工作多分给其他人,让自己轻松些,子俊却一再强调:“到了最关键的时刻,没有我盯着怎么能行呢?出了问题怎么办?”

琳娟三番五次地劝他,子俊一句都听不进去,可是他的情绪越来越不稳定,身体消瘦,精神时刻处在紧绷状态。有一次,子俊出去应酬,很晚才回家,一进屋就开始发脾气,借着酒劲儿乱摔东西,琳娟和他大吵了一架。

第二天,琳娟强行带他到医院做了检查,琳娟原本担心子俊过度疲劳,累坏了身体,没想到,医生却建议他们到精神科做进一步的检查。经过朋友介绍,子俊找到了一位精神科的医生,检查得知,子俊患上了躁狂抑郁症。

医生建议他尽快进入治疗阶段,子俊却坚持等完成工作项目再治疗。琳娟以离婚威胁他:“等你的项目完成,你就再也见不到我和儿子了。”最后,子俊妥协,答应住院治疗。幸好子俊的症状都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经过三个月的治疗,他的情绪稳定了许多,人也变得平和起来,不再急匆匆地忙这忙那,人也变得爽朗了许多。重新回到公司,子俊虽然错过了项目完成的最后阶段,却收获了另外一番心情。下属们纷纷表示,“马经理变得平易近人,而且更有人情味儿了,听他训话,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

所谓躁狂抑郁症,是一种精神障碍性的疾病,主要特征就是兼有情感高涨和情感低落。因为躁狂状态和抑郁状态存在于一体,而称为躁狂抑郁症。不同的病人,躁狂和抑郁状态表现不一样,有的人间歇、交替、反复地出现躁狂和抑郁,有的人则以躁狂或抑郁为主,反复发作。

在德国医学家克雷丕林正式命名躁狂抑郁症之前,躁狂和抑郁——完全相反的情绪障碍,被认为是两种彼此无关的疾病。19世纪中期,来自法国的医生法尔列特观察到,同一个病人身上反复出现躁狂状态和抑郁状态,因此他提出了“循环性精神病”这一概念。后来,克雷丕林总结了病人的发病特点,将躁狂和抑郁看作是同一种精神病的两种状态,遂将其划为同一疾病单元,命名为躁狂抑郁症。

躁狂抑郁症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情感上的改变,过度的情感高涨和过度的情感低落,病人的思维、行为也会发生改变,出现思维、行为障碍。如果不加以治疗,病人在一生当中会反复发作。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之间有一段间歇期,在间歇期,病人恢复正常。由于病人的发作总是与环境相协调,如在某一应激事件下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因此人们常常将其看作正常应激反应,不容易视为疾病状态。

躁狂抑郁症发病期较早,青壮年早期发病比较普遍,最早发病时可能不到25岁。病人中,女性多于男性。躁狂期间表现为情绪高涨、思维奔逸、言语增多,抑郁发作期间的表现和躁狂发作正好相反,病人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言语减少。

躁狂抑郁症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亲人。病人一段时间表现得极度自卑、忧伤,体验不到愉快情绪;一段时间后,又表现得兴奋、易怒、狂躁、情绪不稳定,好像人的精神世界在玩过山车,时而高峰,时而低谷。

虽然躁狂抑郁症的病因尚不明确,但是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脑外伤及神经生物因素等方面提出了假设。躁狂抑郁症是有遗传倾向的,父母当中只要有一人确诊为躁狂抑郁症,子女发病的概率就远远高于常人。

大脑的器质性病变,如脑外伤、血管病变、脑部肿瘤会使病人出现躁狂抑郁症的表现。单胺类物质代谢紊乱与躁狂抑郁症有关,如去甲肾上腺素(属于儿茶酚胺)和5-羟色胺(属于吲哚烷基胺)这两类物质在大脑内浓度高低会影响人的情感特征。去甲肾上腺素浓度过低,就会出现抑郁特征,反之则出现躁狂。

总体来说,遗传因素使得大脑神经信号的传递系统具有不稳定的倾向,增加了个人患病的概率,当个体在环境中受到应激事件刺激时,大脑的情绪控制系统无法控制神经信号的传递,如无法维持其安静状态,便表现出情绪障碍。

个体长期处在极度紧张的环境下,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也容易躁狂发作。娱乐圈的明星们成为躁狂抑郁症的高发人群,和他们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状态,时不时需要面对流言蜚语攻击的生活状态有着莫大的关系。躁狂抑郁症还受季节的影响,躁狂期多在夏天,冬天进入抑郁期,春天则是缓和阶段。

今年65岁的徐阿姨,半年前失去了丈夫李大爷。李大爷一直身体硬朗,退休后在花园里种种花,养养鸟,每天还不忘和徐阿姨斗斗嘴。没承想那天,李大爷蹲在地上修建盆栽,起身时一个趔趄摔倒在地,就再也没有起来。

李大爷突然去世,徐阿姨心理上始终接受不了。她整天郁郁寡欢,以泪洗面,每次和孩子提起李大爷,泪水就止不住地往下流。严重时,徐阿姨整晚地睡不着觉,她坐在黑暗的客厅里,总感觉李大爷还蹲在那里修剪盆栽——过一会儿,他肯定会走进来抱怨,“我不浇水,你从来不会想着帮我浇。”

徐阿姨的精神状态不稳定,儿子担心她一个人住会出危险,遂想要接她到自己家里住些日子,但是被徐阿姨拒绝了。几个月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随着天气变暖,徐阿姨看起来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心情低落,却也不再如她以往平静。

看起来,徐阿姨异常亢奋,积极地参加社区的老年人活动。她报名上社区老年大学,一口气报了五个班,什么外语、手工、厨艺、健康护理,徐阿姨满怀激情地学习着。徐阿姨原本性格安静,话也不多,这下可好,课堂上的她完全变成了话匣子,一打开就停不下来,有谁不同意她的说法,她就和人争执,甚至吵架。

此外,她晚上还去参加老年人暴走团,跟着一群年纪相仿的退休老人到公园里暴走,有一次女儿回家探望,看到徐阿姨趴在餐桌上睡着了,一问才知道,暴走之后太累了,饭都没来得及吃就睡着了。女儿看到徐阿姨性情大变,怀疑她患上了精神病,于是带她到心理精神科就诊。医生诊断为应激事件导致的躁狂抑郁症。

由于躁狂抑郁症的发作是阶段性的,一段时间内呈现躁狂状态,一段时间内呈现抑郁状态,因此在诊断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断章取义的现象。如果在躁狂发作时就诊,医生只看到病人的躁狂症状,忽视之前的抑郁症状,就会造成误诊。由于躁狂症和抑郁症用药不同,专门治疗抑郁症的药物是不适用于躁狂抑郁症病人的,因此,躁狂抑郁症的诊断非常重要,一旦误诊,错误服药,不仅治疗无效,还会使病人发作更加频繁,使得病情恶化。 kXKKOb60NcpL4xCMNhEVSClj+eTA+ubMi4uaaxd0BjjEH2mVVL4+i9qYVj2JlT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