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界定“意识通达”

在过去的20年里,认知科学、神经生理学和脑成像领域对意识发起了一次有力的实证进攻。结果,关于意识的问题不再仅止步于推测,而转变成为新颖的实验问题。

在这本书中,我会详细地介绍那些使这个哲学之谜变成实验现象的方法。有三个基本元素促成了这个转变: 对意识更精确的定义;可以对意识进行实验操作的发现;重新重视对主观现象的研究。

正如我们每天所使用的那样,“意识”一词承载了不清晰的意义,包含了许许多多复杂的现象。我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要厘清这种状态。我们必须将这一主题缩小到确定的一点,这样才可以进行精确的实验。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当代意识科学区分了三个最小化概念:警觉——觉醒的状态,在清醒或睡着时发生变化;注意——将大脑的资源集中在特定信息上;意识通达——有一些受到关注的信息会最终进入意识,并且可以向他人传达。

在本书中,我将证明, 真正可以算作意识的是意识通达, 因为一般而言,醒着的时候,我们决定要关注的点都可能成为意识,所以仅仅有警觉或注意都是不够的。当我们完全清醒专注时,有的情况下能够向他人描述对所看到物体的知觉,有的情况下却不能,可能是因为物体太暗或者一闪而过而无法辨别。第一种情况下,可以说我们完成了“意识通达”,而第二种情况下则不能。但我们也注意到,大脑可能无意识地对信息进行了加工。

在新的意识科学中,意识通达是一个明确界定的现象,区别于警觉和注意,而且也很容易在实验中进行研究。现在,我们知道许多种方法,能够使刺激在察觉与未察觉以及看得见与看不见之间变化,以探索这种变化是如何在大脑中发生的。

意识通达也是通往形式更复杂的意识体验的途径。在日常语言中,经常将意识和自我感觉融合:大脑是如何形成观点的?是通过一个“我”从某一有利的视角来观察周围的环境吗?意识也具有递归性:“我”可以审视自己,评价自己的表现,甚至意识到自己不知道某些东西。令人欣喜的是,即使是意识的这种高级含义也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在我们的实验室里,我们学会了如何量化“我”关于外部环境以及自身的感觉和报告。我们甚至可以操纵自我的感觉,使人们可以躺在磁共振成像仪中产生出体体验。

一些哲学家仍然认为,以上这些观点还不足以解决意识这个问题。他们认为问题的核心在于意识的另一种感觉,即“现象意识”。这是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的一种直观感受,是我们的内部体验所独有的属性,比如我们可以感受牙的剧烈疼痛,或者新鲜绿叶无可比拟的绿。这些哲学家强调,这种内部属性永远不会还原为神经元层面的科学描述。本质上,他们的这种观点是个人的,带有强烈的主观性,所以他们拒绝和其他人进行详细的交流。我否认他们的这种做法,并且认为“现象意识”不同于“意识通达”这个观点具有强烈的误导性,最终会滑向二元论。为了证明这一点,我们应该从简单的开始,先研究“意识通达”。一旦我们能辨别任何感觉信息是如何进入大脑并被报告出来的,那么因无法形容内部体验所带来的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消失了。 g+qXsn4dVqbzAVIajfolmCAd29Nb+0knR3vzh+9gVvIISrrxJF8jObuhaw7Vn/S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