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30日是特殊的一天,这一天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届“国医大师”表彰大会,我被授予了我国中医药界最高荣誉的“国医大师”称号。当我穿着一身唐装、佩戴“国医大师”金牌回到学校,走在西门的杏林大道上时,我真心希望这份荣誉能为在天有灵的母亲带去安慰。母亲生前饱受疾病折磨,从未得到过很好的治疗。我在给母亲请大夫的过程中,也深感看病不易,那时我就立下要学医造福乡亲的小小心愿。母亲去世时我还不是大夫,这是我一生的遗憾,每每念起,我都想要流泪。
为避免更多家庭有这样的遗憾,我在从医路上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在我家的客厅里挂着一幅字,上面写着:“人有德,医心慈;业思悟,技求精;严律己,宽容人;友诚信,恩图报;知其孝,人之有。”这是我为医为师奉行一生的信条。
我认为当大夫必须有医德,有医德才能体会到患者们的痛苦。只有体会到患者们的痛苦后,才能使出浑身的解数,想方设法把他们的病给医治好。与此同时,为他们最大限度地节省花费。我平时出诊就是这样,每次回老家,也都要跟村里的领导们打声招呼,让他们在广播站广播一下我要免费义诊的消息。这一通知,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来了。虽然我经常忙得连饭都吃不上,但我心里高兴,仿佛我给父老乡亲们做的这一切是在弥补这一辈子不能为母亲亲自看病的遗憾。
我给老家人针灸、拔罐和开方抓药时分文不收,在给素不相识的患者们看病时也尽力省钱。我想大部分患者在看病时都会有这样的心理:花最少钱收获最大的疗效。所以我都是根据患者病情开药,能少开就少开,一个方子一般就是二三十元,有的甚至十几块钱,开三五服药就能治病。但有时候我这样的行为反而会给自己招来麻烦,有的患者对我这样的另类大夫并不“买账”,他们见我的方子只花这么少的钱,心里不免起疑:这么便宜的药能管用吗?但我依旧还是我行我素,坚持不改。药管不管用全凭效果说话,如果效果好,患者们自然会信服。相反,本来三五服药就能治好的病,为什么还需要开过多的药,那不是一种浪费吗?
除了帮患者省钱,我还经常为患者垫钱。以前我治疗的一个女患者,因为患有子宫肌瘤,行经时间长,出血量大,导致严重贫血。她在别处试过很多方法,治疗效果都不佳,来到我们医院时已是面黄肌瘦,不成人形。她在医院看病期间,每次找我开完药都会忧心忡忡地问我药贵不贵。我见她脸上略带难色,心里就明白了,她可能有经济困难。后来一打听,果不其然,她自打住院后一直拖欠医药费。每次见患者们为医药费犯难,我这做大夫的也跟着揪心,不自觉想起自己年幼时的经历。我出生在缺吃少穿的年代,小时候吃不饱饭,还没鞋穿,一到冬天,手、脚、耳朵冻得红肿、发痒。这种经历对我身体的影响很大,甚至今日,冬天防护得再好,我一受冷耳朵还是会冻伤。正因为有了这种经历,我更能体会到患者们的难处。所以这位患者再问药贵不贵时,我告诉她,看病最重要,其他先不要管。有一天我悄悄地替她把住院费给垫上了,总共交了三百元,那个时代,三百元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这笔钱相当于我三四个月的工资。后来我一个学生想起这件事儿,问我那位患者是否还了钱。我对学生说:“算了,咱条件总比人家好。”
我做这样的事情还不少。有一次,有位来自陕西兴平的三十多岁的王女士,她因患溢乳闭经综合征伴有浆细胞性乳腺炎来找我看病。她得的这种病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很难治。她为了治病跑了不少医院,钱也没少花,可就是没有多大改善。在我了解到她家里因为治病已经很困难后,我就给她免了120元的挂号费。因为该患者的用药比较复杂,需要配置专门的外贴药加内服药。内服药我建议她不要在医院购买,而是拿着我开的方子到药材公司批发,这样价格会便宜一些。外贴药我就自掏腰包买药配制,其中有不少名贵药材,一用就是半年。在内外兼治下,这位患者病情才得到了控制。
有人问我,这样不遗余力地帮助患者图什么?我说,什么都不图。以前我母亲在世的时候,家里穷,非要等到身体感到特别不舒服的时候才敢请大夫,而且太贵的药也不敢吃。我看在眼里,痛在心上,恨自己没有能耐为操劳一生的母亲排忧解难。如今好不容易我有了治病救人的能力,一定不能让别人也经历母亲曾经遭受的痛苦。即使现在我当上了“国医大师”,还是不曾忘却初心,时刻留心着患者的各种困难,不改习惯。
当然,做大夫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遇到的患者也不可能总是脾气好的。但我深知,做大夫就要有耐心,患者说话再难听,都不要太在意。人在苦痛之中,情绪失控、脾气不佳很正常,做大夫的不要跟着起急,好好跟患者解释就行了。所以,做大夫还必须细心和有耐心,这是很重要的。真正的好大夫都善于体恤患者,并能将他们的情绪化于无形。我也一直不断往这方面努力,每次见到患者走进来,我就先打招呼。当患者坐下后,我就耐心、详细地询问,倾听,等把生活、饮食、心情等都问完,患者见你和颜悦色,哪还有火气?现在有些大夫看病不看人,看都没看,问都不问,几千块钱检查单先开出来了,这种情况下患者有火气并不奇怪。
学医必须专,学识必须博。尤其作为一名中医大夫,最难的就是坚持奋斗。中医几千年来都很重视临床,中医的疗效也是从临床中来的,所以临床是“主战场”。大夫们只学医学上的技巧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学人文学、伦理学和心理学。中医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七情都可致病,说明情绪对一个人的病情影响极大,所以大夫不要看病不看人,必须看病又看人,在看病的时候还要跟患者们耐心和气地交谈。中医这个职业,没有十年二十年很难有所成就,所以立志成为一名中医大夫的人要耐得住性子,要想功成名就,就要终生奋斗。中医事业是在不断发展的,临床治疗更是如此,所以要成为一名好的中医大夫,就不能故步自封,要随时保持谦卑的态度,不断在继承中创新。
在我心里,“国医大师”的称号虽至高无上,但也只是过眼云烟。作为一名中医大夫,我希望自己可以有医德和良好的医术,以成熟的麦穗那样低调的态度来对待患者,对待学生,对待人生。